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陈川周晨霞

陈川周晨霞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2155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今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1-5月及2015年1-5月收治的1512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做相应对比。结果:经对比分析,经过专项整治后骨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强度明显降低,且在选择抗菌药物类型和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明显的改进。结论:经过专项整治活动,骨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针对存在问题,应常态化管理,巩固并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骨科;药物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096-02

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药物就是抗菌药物,其具有预防和治疗各类感染的功能。抗菌药物虽有特效的功能,但过度的使用抗菌药物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出现耐药菌、菌群失调和二次感染的风险增加等问题。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国际上密切关注的问题。国家卫生部门也颁发了相应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文件,目的是整治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本文就骨科患者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于2012年1-5月至2014年1-5月收治的1512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就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名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分别做好相应记录。

1.2观察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颁发的相应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活动要求,本研究中设计的观察指标有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频率、使用强度和微生物送检率等指标,并严格按照《原则》、《通知》、《办法》等文件[1-3],评估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相关标准,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给药时间为术前0.5~2h;如手术时间超3h或失血量超1500ml,术中可追加1剂;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推荐使用第1、2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如有过敏可选择克林霉素预防革兰阳性菌,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菌。[1-3]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采用Excel及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相关应用数据,若差异比较(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共收集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1512例。整治前727例,男366例,女361例,平均55岁;整治后785例,男332例,女453例,平均58岁。预防用药例数1065例,整治前577例,整治后488例;均以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为主,整治前后占比分别为76.89%、78.60%,详细数据见表1。

2.2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对比骨科专项整治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显著下降,送检率明显提高,这三项考核指标已达医院预定目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也有降低。详情见表2。

表2骨科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3患者选择抗菌药物类型分析

专项整治前,本院骨科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12个品种、17个品规,有注射剂,也有口服制剂,其中还有部分病例选择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并存在联合应用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奥硝唑)的情况。而专项整治后有了明显改善,预防用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6个品规,符合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推荐用药,较整治前更符合相关要求。具体情况见表3。

表3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对比

2.4患者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经过专项整治后,骨科患者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药物品种选择、首剂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详细对比数据见表4。

表4整治前后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比

3.讨论

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骨科患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取得满意效果的原因是:加大合理性宣教及干预,并有效考核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送检率等指标。这些指标的改进,也说明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是具有一定成效的。

骨科患者在整治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左氧氟沙星为氟喹诺酮类药物,38号文中明确指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2]。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多用于革兰阴性菌的严重感染,不宜用于预防感染[2]。因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并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反而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并引起感染[5]。整治后,基本杜绝以上情况,药物选择更趋规范合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机是关键,细菌在非定植状态下易被抗菌药物清除,因此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6]。整治前,医师习惯术后给药,因此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仅28%,且用药常持续到出院,平均8天左右,疗程偏长,合理率仅为26%。整治后,除急诊外绝大多数在术前0.5~2h给药,平均用药时间降至3天左右。

针对骨科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使用情况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不足。如虽按标准可选择2代头孢菌素作预防用药,但使用率明显增加的头孢替安为限制级抗菌药物,推荐使用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头孢呋辛使用率则有下降趋势;及临床上术前术后应用不同的2代头孢菌素,部分病例疗程仍较长等现象。综合各方面成效,专项整治能有效促进骨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针对存在问题,应常态化管理,持续执行专项整治相关措施,巩固并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发[2009]38号.

[3]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2012]84号.

[4]陈宁,邵宏.我院外科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4):3195-1131.

[5]李小梅,郑咏池,王洪贵等.专项整治前后我院骨科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40-41.

[6]刘子昀,刘冬,张晓钰等.专项整治前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