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肝癌(HCC)在我国发病宰占世界首位。约80%病例由慢性乙肝演变而来。我科近3年来收治中晚期肝癌41例,原发性肝癌24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后乙肝抗原(HBsAg,HBcAg,HBeAg)转阴者5例,临床观察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共收治41例,原发性肝癌24例,继发17例;男40例,女1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31岁,乙肝抗原阳性者21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药物治疗 乙肝抗原 HCC
  • 简介:目的:研究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I类抗原在40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比例60%,缺失比例17.5%。有转移淋巴结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 标签: 喉癌 HLA-Ⅰ类抗原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60例的血清PSA,其中前列腺癌4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98例,不合并前列腺疾病的其他肿瘤28例,正常男性90例。结果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明显高于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列腺癌的阳性符合率为95.4%,特异度为84.2%。结论PSA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癌 肿瘤 正常男性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病人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施行过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CEA试剂盒以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研究CEA的变化及其与一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28.4%)化疗开始后70天内血清CEA有所升高,71天~210天期间再复查时,其CEA水平又降至化疗前水平或更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这19例CEA短暂升高的病人均从化疗之中得到益处(11例PR,8例sD)。没有证据支持CEA短暂升高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肿瘤分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结论:某些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开始后的血清CEA水平可以有一短暂的升高,可能与临床受益有关,尚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指征。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联合神经源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1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水平。计算CEA、NSE及CEA联合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CEA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0.2%: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和79.7%;CEA联合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和95.4%,均高于CEA或NSE单独诊断结果。结论CEA联合NSE对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对小细胞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胚抗原 神经源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99例子宫内膜诊刮样本组织标记。结果14例呈分泌反应、15例萎缩、24例增生、8例不典型增生、38例子宫内膜原发癌(I型25例,II型13例)腺上皮ki-67表达率分别为0%、33.3%、83.3%,75.0%、57.9%(I型44.0%,II型84.6%)。结论ki-67与子宫内膜增殖有关,分泌反应缺失表达;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类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角蛋白19片断(CYFRRA21.1)与癌胚抗原(CEA)的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32例良性胸腔积液组,分别测定其血清及胸液中CYFRA21.1和CEA浓度。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清及胸液CYFRA21.1和CEA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结论:联合检测CYFRA21-与CEA有利于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

  • 标签: 细胞角蛋白19片断 癌胚抗原 联合检测 良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EBNA1和VCA-P18双多肽包被(EBNA1+VCA-P18)的ELISA检测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合成肽EBNA1和VCA-P18建立ELISA法,检测3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和33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国产EBVVCA/IgA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双多肽EBNA1+VCA-P18/IgA灵敏度为91.9%,明显高于国产试剂盒的83.8%;二者特异度相同;EBNA1+VCA-P18/Ig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均高于国产试剂盒。结论双多肽EBNA1+VCA-P18/IgA相比商品化试剂盒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查。

  • 标签: 鼻咽癌 血清学检查 EBNA1 VCA-P18 ELISA
  • 简介:目的通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引流区域的临床研究验证乳腺癌SLN不仅仅是引流乳腺原发肿瘤区域的SLN,而可能是引流整个乳腺器官的SLN。方法选取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有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指征而不同意行SLNB替代腋清扫术的103例乳腺癌患者进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以^99mTc-硫胶体(^99mTc—SC)注射于乳腺肿瘤表面皮下,染料示踪剂分别注射于乳晕区皮下(73例)或肿瘤对角线部位皮下(30例)。SLNB后施行腋清扫术。结果核素染料联合法、核素法与染料法SLNB成功率分别为100%、97.1%和95.1%(P=0.286),SLNB的假阴性率分别为7.9%、8.1%和8.1%(P=0.999)。同时获得染料与核素法SLN定位的95例患者,至少有1个SLN被2种方法同时定位,不同部位注射不同示踪剂SLN定位的符合率为100%,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695,P〈0.01)。结论肿瘤表面、乳晕区、对侧象限的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不同的示踪剂可以引流到同一SLN;支持乳腺癌SLN不仅是乳腺肿瘤的SLN,而且是整个乳腺器官的SLN;乳腺癌SLN的新理念有助于临床实践中示踪剂注射部位的个体化和SLNB适应证的扩大。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引流区域
  • 简介:目的探讨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范围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布规律。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肿瘤数据库,基于Nishi分型选取其中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直径≤40mm并R0切除患者相关肿瘤学数据勾勒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高频转移站别区域图。结果纳入306例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结果显示:pT4期肿瘤占87%、pN阳性占77.8%、pTNM分期Ⅲ期占74.5%;肿瘤直径(25.44±18.03)mm;腹腔淋巴结转移高频区域依次是贲门左右侧(第1、2组)、小弯侧胃左血管周围(第3组)、胰腺上缘腹腔干(第9组)及其主干分支胃左动脉(第7组)、肝总动脉(第8a组)、脾动脉近端(第11p组)、肝动脉(第12a组)周围以及食管裂孔周围(第19、20组);胃远端区域转移较为罕见。结论瘤体直径≤40mm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区域应集中在贲门左右侧、小弯侧、胰腺上缘腹腔干及其主干分支以及食管裂孔周围,胃远端及大弯侧区域淋巴清扫外科获益价值存疑。

  • 标签: 胃食管结合部 腺癌 淋巴清扫 胃切除术 淋巴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胃结肠癌中不同组织形态区域的免疫组化表达。方法对14例胃癌和16例结肠癌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CEA、CA19.9、p53、c-erdB-2、Ki67和TopoⅡ的表达状况。结果胃结肠癌中的不同形态区域之间在CEA、CA19-9、p53和c-erdB-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仅黏液腺癌区域中Ki67和TopoⅡ的表达高于管状腺癌的区域(P〈0.05)。结论Ki67、TopoⅡ在胃结肠癌组织的不同形态区域内的表达,表明了不同区域内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不同,

  • 标签: 胃癌 结肠癌 形态学 免疫组化
  • 简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是目前治疗乳腺癌,尤其是中晚期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NAC不仅可以使原发肿瘤和转移的淋巴结缩小,降低肿瘤临床分期,为无手术条件的患者提供手术的机会,提高保留乳房治疗的安全性;理论上也能抑制或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降低治疗失败的概率,而且还能评估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区域淋巴结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对正常胰腺、胰腺癌及胰腺良性肿瘤患者的3.0TMR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半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胰腺肿瘤非病变区域的灌注特点及判断潜在病变的半定量指标。方法对4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对照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26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胰腺良性肿瘤组)行全胰腺T1权重LA-VA9期动态增强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处理,分别测量对照组胰腺的头、体、尾的30s强化率(SER30)、90s强化率(SER90)、达峰时间(TTP)、正增强积分(PEI)、最大强化斜率(MSI),胰腺癌组及胰腺良性肿瘤组的非病变区域的SER30、SER90、TTP,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胰腺头、体、尾的SER30、SER90、PEI、TTP及M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域与对照组任意区域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非病变区与对照组任意区域及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的SER90及TT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胰腺的不同部位间无灌注差异;胰腺癌的非病变区域存在潜在病变浸润。

  • 标签: 胰腺 胰腺肿瘤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病人45例,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5例。A组为术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为术前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C组不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常规手术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7~10d后行肿瘤切除手术。切除标本行MVD、VEGF、Ki67LI、ALI检测。结果A、B、C组MVD分别为12±8、25±17、26±16(P〈0.05);VEGF表达分别为39.2%、70.0%、72.4%;Ki67L1分别为(8±4)%、(11±6)%、(16±7)%(P〈0.05);ALI分别为(4.3±0.5)%、(2.2±0.6)%、(1.5±0.6)%(P〈0.05)。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以对肿瘤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加入善宁可以加强其上述作用外,对肿瘤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可以提高结肠癌的疗效,生长抑素可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结肠癌 血管形成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