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种手足疫苗手足病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8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本研究常规组儿童未接种手足疫苗,实验组儿童接种手足疫苗,对比两组儿童各年龄段发病率,以及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率。结果:经接种后,实验组儿童总安全性方面高于常规组,常规组研究期间症状出现几率为53.33%,实验组为6.67%,(P<0.05);常规组各年龄段发病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儿童整体发病率较低,常规组总发病率为33.33%,实验组为6.67%(P<0.05)。结论:儿童接种手足疫苗手足病的预防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幼儿接种手足疫苗手足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针对荣成市2019年1月-2020年1月88例适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4例。参照组未接种手足疫苗,研究组接种手足疫苗,比较两组幼儿手足病出现率。结果 研究组手足病出现率为4.5%,明显少于参照组的22%,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手足疫苗能够充分减少幼儿患有手足病的概率,且预防效果突出,给幼儿的发育带来了帮助。

  • 标签: 幼儿接种 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接种手足疫苗手足病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黑河市某实验幼儿园小托班随机选取适龄儿童160例进行分组研究,其中80例儿童为对照组,另外80例儿童为实验组,对照组未接种手足疫苗,实验组接种手足疫苗,比较两组手足病发生率,观察实验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手足病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手足病发生率为11.250%,实验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但症状较轻,未采取任何措施,三天后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儿童接种手足疫苗可显著降低手足病发病率,且不良反应较少,预防效果安全、可靠、有效,值得其它地区借鉴及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效果 手足口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接种手足疫苗(EV71型)在手足病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县2021年1月-2022年12月60例儿童,抽签法分二组。对照组未进行接种,实验组实施接种手足疫苗(EV71型)。比较两组手足病发病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足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实施接种手足疫苗(EV71型)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手足病发生,减少发病后不良反应。

  • 标签: 儿童 接种 手足口疫苗(EV71型) 手足口病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为儿童接种手足疫苗(EV71型)对于预防手足病发生的实际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6月,地点为我院,均为自愿进行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样本数量共计20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100例,观察组儿童均接种手足疫苗(EV71型),对照组儿童则未进行手足疫苗接种处理,记录儿童随访期间手足病的发病率并统计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后发生的局部反应或者全身反应。结果:随访12个月内儿童手足病发病率观察组为%,对照组为%,P<0.05;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通过为儿童接种手足疫苗(EV71型)对于降低儿童手足病发病率有重要作用,且该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尚可,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儿童 手足口疫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我们谈论儿童健康时,我们不能忽视手足病这个危险的“隐形杀手”。手足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儿童。它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经口传播,与患者同居一室最易被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经呼吸道可以感染新的易感者;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它可以通过飞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引起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和发热等症状。尽管大多数病例都是轻微的,但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和控制手足病变得至关重要。在预防手足病方面,手足疫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足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保护孩子免受肠道病毒的侵害。接种疫苗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自己不受病毒的侵害,还可以保护周围的儿童免受病毒的传播。然而,很多家长对手足疫苗的作用和接种对象存在疑问。他们可能担心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手足疫苗的作用原理、接种对象、接种方式以及注意事项。我们还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肠道病毒的危害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了解手足疫苗的作用和接种对象,以及了解手足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我们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病毒的侵害,还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让我们一起加入预防手足病的行列中来,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EV71疫苗预防重症手足病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进行接种EV71疫苗的37例儿童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把同期未接种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接种后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病状况。结果:研究组中局部肌痛占比为2.99%,存在红肿硬结占比为1.49%,食欲不振占比为0.00%,恶心呕吐占比为1.49%,嗜睡占比为1.49%;研究组儿童的发病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EV71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手足病的产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EV71 疫苗 重症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在适龄儿童接种后的反应与效果追踪。方法选取柳州市工人医院五里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6年5月12日—2016年12月31日接种的351例,年龄在6月~5岁。其中男169人,女180人,每人2针次。接种后3天内电话追踪,询问接种儿童家长是否有红肿热痛,哭闹等不良反应。接种后6、12个月均电话追踪是否患过手足病等。结果接种半年至一年后观察,未有由EV71型引起的手足病病例发生,0重症,0死亡。结论给适龄儿童(6月龄~5岁)接种2剂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能减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病,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病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足疫苗的接种年龄区间,并探讨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手足病患儿共计1200名作为研究对象,而年龄区间值为0~11岁。在本次研究中,医务人员针对患儿的发病年龄时间进行记录,统计调查患儿的手足病年龄区间流行病学,并分析手足疫苗接种的必要年龄区间。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本次研究中录入的1200名手足病患儿中,0-4岁发病占比为513(42.75%),5-8岁发病占比为412(34.33%),8-11岁发病占比为275(22.92%)。结论:在针对手足病的流行病学年龄区间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儿童的高发年龄段,在0~4岁和5~8岁,整体来看8~11岁内的儿童整体发病率较低,在进行手足疫苗接种时,建议年龄区间为0~8岁8岁以后的儿童依旧具有一定程度的发病率,所以在临床上建议酌情接种。

  • 标签: 手足口病 疫苗接种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手足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学龄前儿童,其通常为不超过十岁的婴幼儿,该疾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所引发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疱疹、斑丘疹是最为主要的几类临床表现症状,一些患儿患手足病可能会出现心肌炎或者肺水肿等症状,如果不能对其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本文主要就加强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对预防手足病发生率的影响展开探究,提出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加强策略,旨在降低手足病的发生概率,提高人们对于该疾病的了解深度,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疫苗接种 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 发生率
  • 简介:9月25日.由河南省台办、河南省科技厅联合主办、华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海峡两岸手足疫苗开发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20多位手足疫苗开发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手足病的危害与防治,相关疫苗的开发与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省台办主任宋丽萍、省科技厅副厅长马世民等出席了会议。

  • 标签: 海峡两岸 河南省 疫苗 郑州 专家学者 市场推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足病治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本病有自限性,若无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 标签: 手足口病 治疗
  • 简介:摘要手足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病一年4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轻症患者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一般1-2周可以自愈或治愈,不留下后遗症。重症患儿多数由EV71引起的,EV71是肠道病毒中的一种,侵入人体后就会迅速攻击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可达80%。重症患儿临床表现可无皮疹;先发热、头痛、呕吐等,后出现皮疹;病情凶猛,进展十分迅速,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临床表现,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在流行期间护理好手足病病人尤为重要。现将该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手足口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预后良好,轻症在1周内痊愈,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足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通过精心护理可使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手足口病 部位 疱疹 传播途径 消毒隔离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