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喹硫平联合丙戊酸缓释片应用于治疗双相抑郁发作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双相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因此,具有可比性,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缓释片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与单纯喹硫平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然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缓释片治疗方案背景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患者在喹硫平药物治疗方案背景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0.0%,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喹硫平联合丙戊酸缓释片治疗方案值得在双相抑郁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喹硫平 丙戊酸镁缓释片 双相 抑郁 临床疗效 观察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1组患者运用丙戊酸+利培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运用丙戊酸+利培酮进行治疗,3组患者单纯应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在开始治疗时就联合应用丙戊酸,分别在治疗前后的2周及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阳性率及阴性症状。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AN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两周末,2组比其他两组的PANSS评分更具差异性,4周末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D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两周及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前两组的差异也较为显著(P<0.01)。结论对伴有攻击性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选择联合应用小剂量丙戊酸进行治疗,这样不但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还能够明显的降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小剂量丙戊酸镁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对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50例,分为2组,A组为丙戊酸钠组25例,B组为苯妥英钠组25例,分析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B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剂量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慢性不良反应方面,A组明显的小于B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在特异性反应方面,两组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癫痫的治疗,丙戊酸钠治疗效果优于苯妥英钠,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 苯妥英钠 癫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对躁狂发作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100例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组(奥氮平组)50例,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组(喹硫平组)50例,对照研究六周,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定。结果喹硫平组的治疗效果和奥氮平组基本相同,奥氮平组的起效更快,副作用更少。结论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躁狂发作比较安全而有效。

  • 标签: 奥氮平 丙戊酸钠 躁狂发作
  • 简介:玫瑰痤疮病因复杂,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迁延而出现面部红色斑块或鼻赘,使治疗难度加大。我科采用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1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玫瑰痤疮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对运用硫酸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的5月份-2011年的9月份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这两组的患者都运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理组的患者运用硫酸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运用氨茶碱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的对比治疗。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治疗小儿哮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毒副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硫酸镁 小儿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死烧MgO(M)、KH2PO4(P)和硼砂(B)按一定比例制备磷酸水泥(MPC),采用精密pH计测试MPC体系(水灰比为5)28d的pH变化,多路温度测试仪记录MPC体系6h内的放热特性,以探讨MPC胶凝体系的水化动力学特征。采用XRD、差热分析(DTA)分析各龄期水化样中的反应产物,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磷酸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为MgKPO4·6H2O(MKP),MKP晶体的成核与生长需满足一定水化动力学基础,在水化初期发现有少量K2Mg(HP04)2·4H2O作为MKP中间相而产生;水化1d后的试样中可发现部分棒状和板状的MKP结晶,经过28d后基体发展为结构密实、充分水化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MPC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

  • 标签: 磷酸镁水泥 水化动力学 水化产物 中间相 水化机理
  • 简介:以磷渣粉作为磷酸水泥的掺合料,研究了磷酸水泥(MPC)的凝结时间、流动性、力学性能和物相组成,探讨了磷渣粉对MPC水泥石的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和水化机理。结果表明:磷渣粉能明显延长MPC浆体凝结时间,磷渣粉火山灰效应明显,在一定掺量范围内能提高浆体流动性并能提高水泥石后期的抗压强度,随着磷渣粉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却呈下降趋势。MPC水化体系中,磷渣粉电离的OH-抑制了氧化镁的溶解,延缓了水化的快速进行。

  • 标签: 磷酸镁水泥(MPC) 磷渣粉 火山灰效应 水化机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的342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对173例患者的342例次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342例次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测定值在50~100μg/ml的有150例次(占43.86%),〈50μg/ml的有159例次(占46.49%),〉100μg/ml的有33例次(占9.65%)。结论:丙戊酸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对丙戊酸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酶放大免疫法 丙戊酸 血药浓度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脑炎继发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组)、B组(单纯卡马西平组)、C组(单纯丙戊酸钠组)各42例。三组患者均药物治疗1年,通过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B组为66.7%,C组为64.3%,三组患者疗效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患者发生率虽较B组及C组患者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性癫痫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可,较单纯单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脑炎继发癫痫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治疗胎盘早剥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近三年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硫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分娩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存活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可以明显提高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硫酸镁,胎盘早剥,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7例妊高症患者,给予硫酸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显效48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均显著下降。结论应用硫酸治疗妊高症患者,不仅显著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对胎儿还无不良作用。

  • 标签: 妊高症 硫酸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在儿童癫痫病治疗中的疗效,对治疗儿童癫痫的两种药物的疗效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以期达到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收治的癫痫患儿70例随机地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其治疗效果,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研究组中,4例无效,21例具有显著疗效,8例完全控制病情,治疗后病情加重2例,总有效率达82.8%;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患儿经治疗后无明显效果3例,具有显著疗效23例,有5例病情完全控制,4例经治疗后病情加重,总的有效率达80%。两组数据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癫痫中,两种药物疗效相差无机,都是治疗儿童癫痫相对有效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均可使用。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儿童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主因龟头红斑、肿块、溃疡、结痂伴轻微疼痛感4年余,于2014年5月就诊。患者4年前龟头出现直径约1cm的红斑,渐出现糜烂、结痂,伴轻微疼痛。曾于外院诊治,具体诊疗经过不详,病情未见好转。皮损渐扩大,且局部隆起形成肿块,2个月前皮损中央出现溃疡、结痂。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疾病史及冶游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无包皮过长史。体格检查:系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见直径约2.5cm的红色斑块,中央溃疡,其上见棕黄色结痂及少许渗液(图1),中等程度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尿、粪、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梅毒血清学试验及艾滋病病毒抗体均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皮突不规则延长,表皮局部细胞排列紊乱,有大小、形态异形,部分胞质淡染,较多核分裂相;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增殖性红斑。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动力治疗结束后口服胸腺肽肠溶片(30mg/d)维持治疗。5-氨基酮戊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前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20%浓度。He-Ne激光器(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波长为635nm,输出功率为100mW。治疗前清除患者皮损表面鳞屑或痂皮,纱布浸取适量配制好的5-氨基酮戊酸溶液湿敷于皮损及其周围1cm处,外用塑料薄膜封包及厚纱布避光4h。4h后He-Ne激光照射20min,能量密度约100J/cm2。每周治疗1次,共进行5次。患者在激光照射过程中出现疼痛感,可耐受,无其他不适感。经5次治疗后,患者皮损基本消退(图3a-3e)。目前光动力治疗结束后2个月,患者皮损已完全消退,仍在随访中。

  • 标签: 红斑 增殖性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采取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取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方案进行治疗,B组采取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B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BRMS评分均有所下降,A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使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小,起效时间快,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立哌唑 丙戊酸钠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临床疗效
  • 简介:报告1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治疗难治愈重度痤疮。患者男,17岁,因“反复面部丘疹3年,加重3月”就诊。患者皮疹特点:双侧面颊部大片红斑、丘疹、结节、脓疱、囊肿伴糜烂、溢脓及结痂等,在外院经多次传统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符合难治愈重度痤疮诊断。5%浓度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6次后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难治愈重度痤疮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湿敷宫颈改善宫颈条件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将住院分娩的3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观察处理产程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硫酸湿敷宫颈的方案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潜伏期,活跃期宫颈质地改善,水肿消退情况,第一产程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水肿消退快,产后宫颈裂伤率低,阴道分娩率更高。结论硫酸湿敷宫颈能明显改善宫颈条件,缩短产程。

  • 标签: 硫酸镁 湿敷 改善宫颈条件
  • 简介:目的:采用流化床上药包衣技术制备埃索美拉唑肠溶微丸.方法:选择含药层药物浓度、隔离层增重、肠衣层增重为影响因素,以肠溶微丸耐酸力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上药浓度19.16%,隔离层增重17.15%,肠衣层增重66.15%,优化处方实测值与预测值相近.结论:该处方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 标签: 埃索美拉唑镁 肠溶微丸 Box-Behnken 效应面法 处方优化
  • 简介:在对单掺系列改性剂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硫氧胶凝材料强度的磷酸和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一定的比例复合制成磷酸类和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并进一步研究该复合对硫氧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3)℃,RH=(70±5)%条件下,单掺改性剂水玻璃对硫氧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不大,而以占轻烧氧化铗0.5%~1%(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很好地提高胶凝体系的耐水性能;磷酸与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1:2(质量比)配制成的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0.5%(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同时提高硫氧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尤其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质量0.5%掺量条件下可以使硫氧胶凝材料的7d抗折强度提高2倍多,7d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软化系数超过了1,达到1.14。

  • 标签: 硫氧镁胶凝材料 复合改性剂 耐水性 水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