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10-2015.10期间的33例急性脊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有14例,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在61.2岁(50-81岁).受伤原因主要为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事故伤,也有牵引按摩损伤.受伤机制主要为颈椎过伸型损伤.所有病人常规进行X线摄片和MRI检查.11例行保守治疗,3病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2例.脊髓损伤采用ASIA评估.结果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病例14例存在不同程度脊髓受压.脊髓致压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的11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2例,后纵韧带骨化的1例.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型的9例,四肢型的5例.伤后6个月改善率为63.5±8.6%.伤后12个月随访10例仍存在双手的麻木或疼痛感,伤后24个月随访7例仍存在双手的麻木感.结论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病例多数存在脊髓受压.脊髓致压主要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神经功能障碍以上肢型多见.手术治疗的疗效较好,但多数病例预后仍残留双手感觉功能障碍.关键词急性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R6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9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脊髓损伤(ACSCI)患者行早期脊髓复苏治疗的临床意义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ACSC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维持有效血容量及呼吸道顺畅、颅骨牵引制动、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等早期脊髓复苏治疗。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4例死亡,78例获得随访。随访的病例中,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的有54例,总有效率为65.9%,其中不完全损伤组的有效率为76.1%,完全损伤组的有效率为20.0%。结论通过对ACSCI患者展开早期复苏治疗,可有效促进其残存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脊髓复苏 急性颈脊髓损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急性中央型脊髓损伤治疗方法。方法32例急性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型17例,四肢型15例。入院后行颅骨牵引、制动、脱水。20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29例患者伤后3月-18月获随访,未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ASIA法分类)均获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工作,生活可自理,颈椎MRI复查,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空洞影像学表现。结论对无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椎管内无梗阻的急性中央型脊髓损伤(水肿型)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对脊髓的持续存在致压物或颈椎失稳的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应及时行手术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对脊髓前方致压物患者采用经前路手术治疗,对颈椎管广泛狭窄宜采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胸交界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宜采用内固定。

  • 标签: 脊髓损伤 颈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335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未行气管切开187例(A组),行气管切开148例(B组)。分析患者入院至出院前白蛋白指标的变化特点。患者入院后即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每周行2次白蛋白检测,根据所测指标调整营养成份及剂量,对于A组伴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同时以人血白蛋白静滴,能自主进食鼓励加强饮食;加强抗感染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对比分析2组白蛋白变化趋势及在入院时、入院后每3d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对2组白蛋白指标差异及白蛋白静滴例数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12d,为(31.8±3.7)g/L;B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9d,为(29.8±3.2)g/L。入院前18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蛋白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组静滴白蛋白例数明显多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后血清白蛋白迅速降低,纠正困难,气管切开加重低蛋白血症;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鼓励自主进食,必要时静滴人血白蛋白静滴,是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血清白蛋白 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急性脊髓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测,观察记录分析其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发现11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依据肺功能检测指标分别给予不同的呼吸支持疗法,并参照指标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治疗措施。结论肺功能检测能够早期发现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并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指导合理治疗。

  • 标签: 肺功能检测 急性颈脊髓损伤 呼吸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方法对自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内部出血15例,异常信号不均匀;水肿17例,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11例,稍低信号6例;挫伤9例,表现为扭曲变形、脊髓受压、横断和撕裂。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可在MRI表现出一定的形态改变,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脊髓损伤 急性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手术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19例患者表现为中央型脊髓损伤,等.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标签: 手术治疗 损伤手术 脊髓损伤
  • 简介:严重急性脊髓损伤的病人常于伤后一周内伴发低渗性低钠血症。尿钠的排出明显增多。尿钠的浓度甚至超过血钠水平,此种情况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ofinappropriateADHsecretion,SIADH)较为一致。尤其是髓段的损伤,由于交感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可能会减少,亦可能是导致钠的异常丢失,引发低钠血症的原因之一。静脉输注过量液体也可以引发低渗性低钠血症。因此在疾病的初始容量复苏时最好给予)0.9%的氯化钠溶液,以减少脊髓损伤病人急性期低钠血症的发生和/或减轻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同时限制水的摄入。

  • 标签: 急性颈髓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低渗性低钠血症 急性期低钠血症 急性脊髓损伤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性创伤性下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20年4月云浮市人民医院骨外科急性创伤性下脊髓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5~77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为手术组、保守治疗30例为保守组。保守组30例给予托固定、心电监护、甘露醇脱水减压、激素冲击疗法、保护胃黏膜、加强营养指导等方法治疗,手术组根据患者脊髓损伤具体情况选择前入路、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依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柱功能,采用JOA评分改善率评估患者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神经功能、脊柱功能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脊柱神经功能分级和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守组均完成静脉用药3周、托固定2个月的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12~16个月。治疗后1年,2组患者 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手术组患者脊柱神经功能评级优于保守组,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组患者治疗后1年临床疗效的总优良率为90.0%(27/30),高于保守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1,P<0.001)。结论急性创伤性下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脊柱功能方面优于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优先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脊髓损伤 创伤性 下颈段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神经功能 脊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27例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分析治疗。结果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患者的脊髓损伤得到全方面的改善。结论对于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进入手术干预治疗可有效的减轻脊髓损伤,降低病残率。

  • 标签: 急性脊髓损伤 治疗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3月48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院时及术后随访时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及JOA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9-6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术后除Frankel分级A及B级患者各1例无恢复外,其余患者恢复1-4级。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分析颈椎原有的病变情况,针对脊髓受压迫节段选择合理术式对脊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 标签: 颈椎 无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过伸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损伤结构的隐匿性,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的最佳时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性,缺少相关规范。为及时反映过伸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新理念、规范其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与实用性,制订了《过伸性脊髓损伤诊疗临床循证指南》。本指南针对过伸性脊髓损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及分型、药物治疗、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康复7个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指南 过伸性损伤
  • 简介:总结了26例无放射像异常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心理护理、颈椎牵引护理、激素冲击疗法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32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18~82岁[(57.4±17.8)岁]。根据脊髓是否存在受压及致压物来源、是否存在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等因素建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进一步分析各型病例数、年龄及致伤原因。另收集24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未参与该分型系统制定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像学分型评估,计算Kappa系数对该分型进行可信度评价。结果无骨折脱位型急性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分为Ⅰ~Ⅳ型:Ⅰ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理改变;Ⅱ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或)硬膜外血肿;Ⅲ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但存在明确的DLC损伤征象;Ⅳ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且不伴或仅存在可疑DLC损伤征象。其中Ⅰ型、Ⅱ型可同时伴或不伴DLC损伤。Ⅰ型 83例(62.9%),年龄(62.2±15.7)岁,以跌倒伤(37例,44.6%)为主,其次为交通伤(31例,37.3%)。Ⅱ型17例(12.9%),年龄(55.8±13.4)岁,以交通伤(9例,52.9%)和坠落伤(5例,29.4%)多见。Ⅲ型24例(18.2%),年龄(53.6±16.3)岁,以坠落伤(9例,37.5%)和交通伤(8例,33.3%)多见。Ⅳ型8例(6.1%),年龄(37.4±11.6)岁,以交通伤(4例,50.0%)和运动伤(3例,37.5%)多见。分型可信度评估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患者分型相同百分比为79.2%~87.5%,平均81.2%;Kappa系数为0.691~0.866,平均0.789,可信度为基本可信(0.61~0.80)。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可信度高,各型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的差异性提示该分型系统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分类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影像学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或Cage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患者脊髓功能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28个病例随访平均13个月(6~24个月),术前ASIA评分平均为166.79±12.16分,术后1周,术后6月时ASIA评分平均分别为287.25±4.33、291.89±4.17分,术前和术后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者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能从ASIA进一级的作为有效率,手术有效率100%。结论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或Cage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损伤能得到迅速的改善,可达到早期及时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早期有利的条件。

  • 标签: 急性 椎间盘突出 颈脊髓损伤 前路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尿崩症、低钠血症的机理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例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经治疗后尿崩症、低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应限制水摄入、补充钠盐。

  • 标签: 颈脊髓损伤 尿崩症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24例,其中后纵韧带骨化14例,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间盘突出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提出(1)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有其临床特点。(2)椎管狭窄外力小,也可造成脊髓损伤(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占比例大。(4)手术方法颈椎间盘摘除+植骨+钢板固定术;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植骨术。经手术均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脊髓损伤 颈椎间盘突出 发育性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