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3岁女性患者因结肠癌多发转移接受瑞戈非尼治疗(120 mg/d口服,第1~21天,间歇7 d,28 d为1个周期)。瑞戈非尼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右上腹及腰部间断疼痛,逐渐加重。腰痛20 d后行肾脏超声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周包膜下血肿,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99 g/L,凝血功能正常。考虑为瑞戈非尼导致的自发肾周血肿。停用瑞戈非尼,卧床休息,给予止血和补液治疗。停药11 d后,患者腰部疼痛好转,血红蛋白恢复至102 g/L。停药2个月后复查,腹部超声示右肾周血肿范围缩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 标签: 出血 血肿 抗肿瘤药 瑞戈非尼
  • 简介:摘要慢性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血肿罕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慢性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血肿的患者,经多次手术治疗,出院后1年予临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血肿罕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慢性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血肿的患者,经多次手术治疗,出院后1年予临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63岁男性患者,2016年5月行腰骶连接部肿瘤切除术,病理提示滑肉瘤。术后规律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复查,2018年发现双肺多发转移。2019年3月第1次出现气胸,保守治疗好转,后仍反复发作。2019年11月行胸腔镜下左肺大疱+左肺空洞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滑肉瘤肺转移,随访半年气胸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直肌鞘血肿一种特殊的腹壁损伤,临床上较为少见,多由外伤引起,自发发生率低,病因较多,抗血栓治疗可引发。自发腹直肌鞘血肿合并Wallenberg综合征较罕见,现报道一例。

  • 标签: Wallenberg综合征 自发性腹直肌鞘血肿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影像学标志与自发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sICH)患者早期血肿增大(hematoma expansion, H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ICH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接受颅脑非增强CT扫描(noncontrast CT, NCCT),在初次NCCT检查后24 h内进行复查以明确是否发生HE,在发病48 h内完成颅脑MRI检查。HE定义为NCCT复查显示血肿体积较基线增大>33%或>6 ml。应用NCCT评估形态和密度异常征象,包括混合征、漩涡征、黑洞征、岛征和卫星征。应用MRI评估CSVD影像学标志,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s, LIs)、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EPVS)、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和脑皮质表面铁沉积(cortical superficial siderosis, CSS)。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影像学标志对sICH患者HE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216例sICH患者,年龄(57±15)岁,男性113例(61.6%),88例(40.7%)发生HE,123例(56.9%)存在NCCT征象,122例(56.5%)存在CMBs,143例(66.2%)存在WMHs,44例(20.4%)存在CSS,25例(11.6%)存在LIs,31例(14.4%)存在EPVS。HE组基线血肿体积、血钙、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NCCT征象、CMBs、WMHs和CS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HE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钙[优势比(odds ratio, OR)0.04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004~0.238;P=0.001]、任何NCCT征象(OR 3.275,95% CI 1.492~7.188;P=0.003)、CMBs 4级(OR 3.591,95% CI 1.146~11.250;P=0.028)、CSS(OR 3.008,95% CI 1.214~7.452;P=0.017)、NCCT征象+CMBs 3级(OR 3.390,95% CI 1.035~11.102;P=0.044)、NCCT征象+CMBs 4级(OR 5.473,95% CI 1.352~22.161;P=0.017)、NCCT征象+CSS(OR 3.544,95% CI 1.215~10.336;P=0.021)是sICH患者H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CCT征象、CMBs和CSS预测HE的敏感性分别为81.8%、64.8%和34.1%,特异性分别为60.2%、60.9%和89.1%。NCCT征象+CMBs分级以及NCCT征象+CSS的预测敏感性较单一影像学标志降低(分别为59.1%和30.7%),而特异性则较单一影像学标志增高(分别为78.1%和93.7%)。结论CSVD影像学标志与sICH患者发生HE的风险密切相关。严重CMBs和CSS是sICH患者发生HE的独立危险因素。NCCT征象联合CSVD影像学标志预测HE的特异性增高,但敏感性降低。

  • 标签: 脑出血 脑小血管疾病 血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脑出血(sICH)患者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HE)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sICH后早期HE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自2014年4月至2020年9月行CT平扫的sICH患者339例,根据是否发生HE将患者分成HE组和非HE组(HE定义为24 h内复查CT图像中血肿体积较首次CT平扫图像中增加>33%或6 mL)。比较非HE组和HE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E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取患者首次CT平扫图像中脑血肿兴趣区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回归模型和10折交叉验证法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score),利用HE发生的危险因素、R-score分别构建临床模型、R-score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模型对HE的预测效能,将最佳模型可视化为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与非HE组比较,HE组患者中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较短、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较高、血小板计数较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较低、首次CT图像中血肿体积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CT图像中血肿体积(OR=1.015,95%CI:1.000~1.030,P=0.046)、GCS评分(OR=0.914,95%CI:0.839~0.995,P=0.039)、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OR=0.855,95%CI:0.741~0.987,P=0.032)和糖尿病(OR=0.522,95%CI:0.311~0.875,P=0.014)是发生HE的独立危险因素。LASSO回归模型和10折交叉验证法最终筛选出20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临床模型、R-score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H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0、0.860和0.870。校准曲线显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早期HE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早期HE且具有良好校准度,有助于临床个体化评估sICH患者发生早期HE的风险。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自发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自发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而观察组则运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血肿残余量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开颅 高龄自发性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外伤性急性血肿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急性血肿患者中选择78例为本次观察对象,并遵循随机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5.63±1.57)d、(7884.64±147.38)元、25.64%、71.79%、(3.47±0.62)d、(6789.75±138.92)元、2.56%、92.31%,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外伤性急性血肿取得理想的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更低,获得患者的一致认可,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 优质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3例自发颞骨脑膜-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自发颞骨脑膜-脑膨出的发生与先天性颞骨骨质缺损、肥胖和异位蛛网膜颗粒有关,常以听力下降、耳鸣或原因不明的脑膜炎就诊,颞骨高分辨CT、MRI可辅助诊断。手术是治疗颞骨脑膜-脑膨出的唯一方法,常见的手术入路有经乳突、经颅中窝、经颅中窝联合乳突入路修补。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自发脑出血患者81例(脑出血组),并选择同时期来自健康体检中心或以头晕等为主诉、且无肝胆及骨骼疾病住院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脑出血患者81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纳入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部位、肝功能指标、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肝功能指标和GCS评分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LP预测脑出血的价值。结果急性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清ALP水平[85.0(70.0,103.0)] U/L,显著高于对照组[65.0(54.5,71.5)] U/L(Z=6.740,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与GCS评分(r=0.255,P=0.022)负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0.440,95%CI 8.572~48.737)和ALP(OR=1.077,95%CI 1.049~1.105)是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校正年龄、AST、高血压病史后,结果显示,血清ALP是脑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9,95%CI 1.038~1.101)。ROC曲线显示血清ALP预测脑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 0.740~0.873,P<0.001),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81.5%。结论血清ALP水平可能与急性自发脑出血的发生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因此,血清ALP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自发脑出血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碱性磷酸酶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