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方案治疗;同期再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及血管再通几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考察急性溶栓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确诊后立即进行介入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先给予急性溶栓治疗后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介入治疗后7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CPK高峰时间、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CK-MB高峰时间、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梗死复发率、30d病死率和1年内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7d后的LVEF分别为(56.2±6.7)%和(49.4±6.1)%;CPK峰值分别为(111.7±49.0)U/L和(79.1±51.2)U/L;CPK高峰时间分别为(14.1±4.4)s和(18.9±6.1)s;CK-MB峰值分别为(2586.8±1593.2)ng/ml和(1981.3±1252.1)ng/ml;CKMB高峰时间分别为(13.0±6.0)s和(20.1±6.7)s。2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院内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随访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溶栓在AMI患者的介入治疗中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急性溶栓 择期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青年及中老年患者AM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每组受试者3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并在治疗完成后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青年组在发病诱因、单支血管病变、血栓负荷重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另外青年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均优于中老年组,住院时间也较短,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患者中,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发病诱因更加明确,经过治疗,青年组的疗效更好。

  • 标签: PCI 年龄组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梗死相关血管符合支架术指症。术前禁食,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口服,术中常规使用肝素10000U,选择国产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控,局部加压包扎,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出血、渗出,观察穿刺侧肢体是否有疼痛、发绀、苍白等症状。术后继续使用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口服氯吡格雷,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观察术中有无不良反应,冠脉造影有无残余狭窄,出院后嘱患者定期复诊,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和复检结果,观察有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狭窄发生。结果:本研究对86例患者共置入国产洗脱支架125枚,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发生,无残余狭窄。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心力衰竭,占所有病例的2.3%,无造影剂肾病等副反应。术后随访半年,出现心脏早搏8例,占所有病例的9.3%,再发心绞痛与支架血栓各1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1.2%。随访期间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国产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安全性好,疗效佳。

  • 标签: 国产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动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患急性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5例患者动脉急诊PCI治疗后,治疗成功34例,成功率为(97.14%),手术平均时间(38.75±12.49)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5.07±1.25)d。治疗后共有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痉挛、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1例患者出现前臂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动脉急诊PCI治疗疗效显著,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共计74例。按照奇偶数字法,分组74例患者分成A组与B组,每组37例。两组都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A组采取桡动脉路径,B组采取股动脉路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为(28.94±4.53)ml,B组为(36.01±6.04)ml。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B组为29.73%。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时间,A、B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桡动脉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为95.45%,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率为47.62%,部分血运重建率52.38%;并发症发生率为36.36%,死亡率为4.5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介入治疗急诊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共151例,在医师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时进行手术配合护理,探究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状况。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术中配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3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包含16例患者。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16例患者则采用PCI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功能变化及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1月、1年时的CCS分级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1月、1年时NYHA分级、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P>0.05);研究组治疗后1月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PCI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严重左心功能不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低血压的护理分析。方法选择我科102例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回顾分析并总结术中、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2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对其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症状均于1h内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低血压,大多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所引起的,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则可能会出现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以便及时发现,配合医师进行相应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低血压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急性PCI,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门诊随访及复查,研究组患者出院后采取电话回访、定期家访及来院复诊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将两组出院后一个月和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心理状态和服药依从性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SDS、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服药依从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1年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予以持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病人抑郁和焦虑情绪,能够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及遵医行为,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再发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