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概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0029)吴学思吴学思,女,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内科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肺血管病杂志》副主编。近几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及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上升,这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 阿司匹林 室性心律失常 Β受体 急性期 危险因素
  • 简介:以往观念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周,后来发现绝对卧床后可产生许多弊病,心功能恢复不良,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致残率高。预后较差,而早期离床,早期按程序进行活动,可使心脏功能得以改善,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动康复治疗.在国外已经开发三十余年,近年其观点逐渐被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接受。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的运动康复护理也逐渐在我国临床上得以推广,笔者对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活动康复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康复护理 运动康复 体会 致残率 治疗
  • 简介: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供血急剧减少,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在临床上表现为胸痛和急性循环障碍。是内科急重症之一,此病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由于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常使病人有濒死感.加之抢救设备使用、陌生的环境使病人产生恐惧、害怕,精神紧张,因而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疗效及预后,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病人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急重症 供血 循环障碍
  • 简介:急性心肌梗塞92例临床分析高建华谢以勤(合肥第一人民医院230061)本院1991年至1997年住院确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92例,发现非典型AMI21例占22.8%,6例诊断消化道疾患,2例心脑卒中。现对不典型AMI及早期诊断进行分析讨论。1...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AMI 并发症 酶谱 诊断
  • 简介:<正>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诊疗技术的进步,人均寿命的增长,AM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从而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将我院自1981年元月~1992年12月共收治的AMI250例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中老年人 表现形式 缺血性心脏病 人均寿命 心律失常
  • 简介: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危重疾病。近20年AMI的治疗进展很快,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过去只是注重治疗合并症及应用改善心肌氧供求平衡的药物来延缓病情进展,当今重点已转向主动性对因治疗。因AMI的预后与梗塞冠脉再灌注与否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AMI 治疗现状 死亡率 病情进展 危重疾病
  • 简介:目的对年龄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老年AMI临床特点。方法42例AMI者,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5—89岁,均符合WHO订断标准。并设法对年龄小于65岁的AMI对照组.结果1、老年组担心律失常见于成年组(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心律失常、应予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老年 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纠正可逆因素可逆转低血压状态,方法本文观察75例AMI患者,有23例出现低血压。其中14例为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9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结果23例患者中7例死亡,16例存活。结论患者AMI后低血压病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处理诱因及适时的护理是争取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尤其持续性心电监护,合理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以及纠正低血压容量状态的重要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1988年至1993年本院急性心梗7例延误诊治原因。例1:男,56岁,无明原因突发双侧下肢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但能忍受,以左下肢疼痛尤著。疼痛发生两天就诊。查体:心、肺及腹部无异常,诊为坐骨神经痛。治疗2天后,双下肢疼痛加重。急来院复诊,在查血常规及血清酶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查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呈上斜型抬高2~4.5mm,T波V1~V5异常高而尖,最高达12mm,T波前波与ST段融合形成一单向曲线,谷草转氨酶126u,诊为急性前间壁心梗。例2:男,52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持续2小时,伴心前区不适就诊.查诊;19.5/12.0Kpa(146/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前间壁心梗 急性心梗 双下肢疼痛 单向曲线 坐骨神经痛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程序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病人或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我们从1996年~1997年对43例心肌梗塞病人开展了康复期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病人 康复期 疾病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体会 医学模式
  • 简介:挽救心肌梗塞患者和其它工业国一样,在德国心脏循环系统疾患也是最常见的致死之因。所谓的“心脏猝死”很多情况下会降临到表面上看完全健康的人的身上。在我国(指德国)每年死于这一疾病者达一万人。一个人是否正受到心脏猝死的威胁,传统的方法如心电图并不能作出可靠...

  • 标签: 心肌梗塞患者 急性心肌梗塞 天文物理学 心脏猝死 救心 混沌系统
  • 简介:心电图检查是心肌梗塞主要诊断依据之一。在心肌梗塞诊断上具有特征性改变,可以做为明确诊断的依据。一般情况下AMI(Acutemyocardialinfarctim)早期出现S—T段的抬高及T波的变化,继之出现梗塞性Q波,以后心电图表现一定的演变规律。近年来发现非Q波性AMI,约占AMI的20%左右。本文统计了近三年102例急性AMI患者,其中非Q波性AM121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特殊表现形式 左室前壁 特征性改变 胸前导联 特殊改变
  • 简介:链激酶为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可与人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结合形成激活复合物,此复合物能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可以溶解纤维蛋白凝块的纤维蛋白溶酶。口服无效。静脉注射后,半衰期18~83分种。目前常用的链激酶有两种:一种为β溶血链球菌培养产生的链激酶,另一种为由DNA重组技术制得的重组链激酶。1临床资料1993年5月至1994年10月符合AMI溶栓治疗适应症及(?)溶栓禁忌症的29例住院病人,其中男22例,女7例。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前壁,前间壁或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重组链激酶 纤维蛋白溶酶原 市立医院 青岛市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