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牟宗三是20世纪新儒家当中最具原创性的学术大家,他在其《才性与玄理》一书当中谈到了阮籍和嵇康的音乐思想问题。文章以此为基础,从“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牟宗三对阮籍、嵇康音乐思想的解读”、“阮籍、嵇康音乐思想异同”等三个方面来谈牟宗三的音乐思想。牟宗三认为阮籍的思想是“儒道互补、外玄内儒、崇雅斥俗”,认为嵇康论乐主纯美,是纯道家自然之乐思想。通过分析,认为牟宗三是儒家传统音乐思想的维护者。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牟宗三 嵇康 阮籍 音乐观
  • 简介: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是在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设计艺术运动和思潮,一度波及全世界,极大影响了20世纪20至60年代世界设计艺术整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中国古老哲学产生了兴趣,不少西方设计大师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现今西方最为时髦的生态设计和绿色设计的提出与实施即表明了西方人通过几千年的摸索,绕了个很大的弯子后才接近了道家思想的某一方面。

  • 标签: 现代主义设计 道家思想 西方人 中国 艺术运动 设计艺术
  • 简介:一、美善相乐,文质彬彬中国造物文化中有着具有哲学高度的中庸主流观点,主张用与美的统一,美善相乐,文质彬彬。美善相乐始于荀子的论述,其中美是指物品的外观应该符合人类的审美需求;善是指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实用要求,美善相乐是认为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属性是本质相关、内在统一的。文质彬彬是孔子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其中文指文饰,装饰;质指本质,实用。

  • 标签: 汉字设计 造物思想 中国传统 文质彬彬 审美需求 审美属性
  • 简介: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源远流长,无论是宫廷美学、士大夫美学还是民间美学、市民美学;无论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还是佛教美学,都在中国大地上同源而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而形成一个民族美学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因其结构类型不同,其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也大异其趣.从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看,是以儒家为基础,道家为主流,以庄子精神为主体呈现于世人的.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框架,如重"神韵"的本体论,讲究"虚静"的创作方法,追求"冲淡玄运"、"神"、"逸"、"妙"的审美风格等,都与道家美学思想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道家的美学思想、审美趣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艺术设计中,道家美学以其独特的人性关怀和自然旨趣更能满足当下人们普遍需要的回归自然、身心合一、渴望内心宁静与充实的精神需求,并以此来对抗当今世界物质至上、功利至上和科技理性的过分膨胀.从艺术设计角度讲,我认为能从道家美学中得到灵感与启发的有以下几方面.……

  • 标签: 中国道家 思想现代 现代艺术设计
  • 简介:《最后的防线》与《维纳斯》、《拉奥孔》、《奴隶》、《大卫》、《思想者》等表面上多么不同,但它无疑是一座雕塑、一座获得《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的雕塑,并光荣地被送往洛桑奥运村永久陈列。人类文明史上不同的时期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是与欣赏者思想意识的变化紧密连系在一起的。在山村姑娘不管方便不方便也爱穿上高跟鞋,老头子穿上花T恤也不足为

  • 标签: 现代艺术 拉奥孔 大卫 超现实主义 塞尚 波洛克
  • 简介:吴晓邦先生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和领航人,他一生为舞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鞠躬尽粹。“为人生而舞”、“为人民而舞”是吴晓邦先生不断探索和追求而确立的崇高的舞蹈艺术观和奋斗准则。吴晓邦先生一生身体力行、勇于实践、慧敏睿智、勤于思维,是一位少见的把长期的舞蹈实践活动与系统的理论研究相结合,集舞蹈表演、教学、编导、理论于一身的舞蹈艺术大师。多年来,他呕心沥血为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吴先生曾不断鞭策和激励青年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勇于按照科学的规律,对旧的、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

  • 标签: 舞蹈艺术 现代教学 吴晓邦 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思想道德修养
  • 简介: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之一,既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也表达了一种传统的审美趣味。本文从儒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连与创获为诉求点出发。通过以设计的角度探求和概述儒家思想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前沿和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分析当今设计在融合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及其对现代设计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儒家思想 现代设计 融入 超越
  • 简介:文中通过分析深泽直人多个具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解析其无意识设计的目的。重点探讨产品的细节对使用者体验的影响,以此产生需求的动机,并归纳出提高人们需求的设计动机以及环境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诠释深泽直人最真实、最需要的无意识设计的理念对现代产品的设计影响。

  • 标签: 深泽直人 无意识设计 情感设计
  • 简介:郑午昌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先行者,由于其活动和著述的局限,常常被加以"保守"、"国粹"的标签。笔者希望通过对郑午昌的美术思想进行整体的研究,探讨其对传统画学的嫁接与重构,以及如何将朴学的方法应用于美术史研究中,进而发现其在中国艺术史学上主动汇通中西学说的一面,为传统画学的现代表述提供另一种观看角度。

  • 标签: 画学 转型 郑午昌 美术思想
  • 简介:一、关于"高技派"说法所谓的"高技派"指后现代建筑的诸多流派现象中,呈现高新技术元素的现象。如:让·努韦尔的巴黎阿拉伯中心建筑把光作为材料的"光瞬间"建筑,再如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北京鸟巢"以结构特殊转化方式的创新等,被评论界共同誉为"高技派"。本文所谈高技派指具有"永绩建筑"思想范畴的"高技派",(后文不妨称作"永绩派")。

  • 标签: 高技派 思想范畴 后现代建筑 皮亚诺 建筑家
  • 简介:明清时期,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文人,由于在仕途上难以施展抱负,遂将人生价值的实现转向个人生活环境的艺术化创造,并对日常生活事物给予空前的关注.他们不仅参与各种事物的设计,还创作大量与此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常以小品的面貌呈现出来,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所蕴含的室内设计思想,包括设计之人、设计之物、设计之道、设计之技等四个层面.其历史价值表现在,文人通过著书立说,构建了一套室内设计思想体系,其目的是维系文人身份、矫正社会风气,对当时宫廷、民间设计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对当今复兴与发展文人设计传统,建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 标签: 江南文人 室内设计思想 历史价值
  • 简介:“中国文艺复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艺术思想史上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命题之一。邓实(1877—1951)、黄宾虹(1856—1955)之间长达四十四年的友谊,对研究这一命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段源自1907年的交往,在黄宾虹心中燃起一盏明灯,点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不久他移居沪滨,和邓实、黄节(1873—1935)等国学保存会创建人共襄“古学复兴”的大业,全力协办神州国光社,出版古典美术文献,开始了他现代文化人与艺术家的生涯。

  • 标签: 黄宾虹 邓实 现代主义 民族主义 思想关系 学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6-27
  • 简介:诗人唐是曾精辟地概括过四十年代以《诗创造》、《中国新诗》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色,中国新诗派诗人不愿放弃五四知识分子精神传统和立场,中国新诗>

  • 标签: 中国现代 哈姆莱特中国 心态思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13
  • 简介:这一倾向将使壁画艺术成为诸多艺术形式中率先进入民间的先锋,2001.6.7-8.  [2]李雪晖.当代中国壁画创作与公众审美期待,引领他们参与到壁画的创作过程中

  • 标签: 中国现代 后现代倾向 壁画后现代
  • 简介:<正>一、历史脉络1.热门话题“现代作曲技法”不仅是当今中国音乐界的热门话题,而且文学界和其他艺术界、新闻界、理论界,对此也都十分关注。不过就我看到的文章来说,似乎切中要害的力作还不多。2.德彪西和凯奇——怎么可以摆在一起?

  • 标签: 现代音乐创作 现代技法 现代作曲技法 热门话题 德彪西 历史脉络
  • 简介:我很愿意在这里将青年学者苏炜介绍给我的朋友们。苏炜于1982年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留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然后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两年。1987年回国,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苏炜同时作为一名小说家活跃于文坛(北京十月出版社刚刚出版了他的留学生小说集《远行人》),出国以后,对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思潮有意识地做了大量接触和广泛的思考。不久前他刚刚写完了一批研究随笔,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认识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局限。那天,我们在一起谈了很久,也谈了很多。

  • 标签: 西方现代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 现代观念 艺术表现 思想视角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02
  • 简介:    一、立体主义的形式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    二、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未来主义的版面编排    未来主义运动是意大利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的一场影响深刻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受其影响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流派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

  • 标签: 平面设计影响 现代平面设计 现代艺术
  • 简介:<正>现代主义近年来在中国大陆文艺界盛行一时,这个现象恰与台湾6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运动交相辉映。在中国文坛来讲,现代主义于30年代从欧美及日本引进,在40年代渐渐成长,却于50年代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戛然中止——但此后竟然于不同的年代在两个不同的中国人社会中又赓续了它的生命,使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得以观察到“现代主义”这一系统的西方文学符码,在移植到

  • 标签: 现代主义 台湾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坛 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