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例甲亢患者住院治疗中加强心理护理对治疗、预后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2011年收治30例甲亢患者除采用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还注重患者心理表现,运用心理学知识,及时实施指导性心理护理。结果30例患者均能消除思想顾虑,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病情,尽早康复。结论甲亢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卫生障碍,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理状态评估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心理护理辅助临床手术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妇科手术患者。实验组为各种需要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85例,在手术前、后对其进行规范的心理护理;对照组为同一科室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未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治疗治疗前、后比较,除了内向性以外,治疗后的评价.恢复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心理护理对解决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辅助手术治疗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妇科 手术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分析、疏导、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基本上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达8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高血压 心理特点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单纯耳鸣掩蔽治疗与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疗效,探讨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8例耳鸣患者先进行耳鸣晌度匹配后行掩蔽治疗,其中79例患者辅以心理治疗,比较单纯掩蔽治疗组与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组耳鸣残疾度量化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后单纯掩蔽治疗组(79例)THI得分42.8±23.1,耳鸣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组(79例)THI得分28.3±22.5;两组THI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较单纯耳鸣掩蔽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耳鸣 耳鸣响度匹配 掩蔽疗法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细胞模型中验证PrPc朊蛋白(cellularprionprotein,PrPc)是否影响神经细胞凋亡;在AD的细胞模型中探索PrPc是否影响β-分泌酶(β-siteAPPcleavingenzyme1,BACE1)及在AD发病中重要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synthasekinase3beta,GSK3β)。方法在稳定转染突变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swe)cDNA的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N2a)中过表达pCDNA3.1-Prnp,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细胞核DNA。另一方面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blot)检测BACE1、GSK3β表达水平。结果稳定过表达APPswe组与pCDNA3.1-Prnp+APPswe组较正常对照组凋亡细胞增加,而pCDNA3.1-Prnp+APPswe组细胞核碎裂更明显。而三组之间BACE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Pswe组与pCDNA3.1-Prnp+APPswe两组GSK3β表达量较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Pc在AD发病中可能介导Aβ所致的神经细胞凋亡。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朊蛋白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又有了新的认识,要求做美容整形手术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受术者希望通过手术完美容貌,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整形手术,畸形患者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恢复自信。于是整形美容外科日益发展,众多的临床实例表明,每一位美容整形的求医者心理状态是不尽相同的,而且不同的术前心态与术后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做好美容整形患者术前的心理分析与治疗对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理分析 心理治疗
  • 简介: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改善情绪。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载文,总结了能改善情绪的5种锻炼方法。练瑜伽更自信。《替代和补充医学杂志》一项研究发现,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瑜伽可以提高体内神经传递物质的水平,缓解焦虑,使人自信。每天在家中练习10分钟即可。

  • 标签: 心理治疗 自行车 医学杂志 练习 太极拳 改善睡眠
  • 简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创立的个体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治疗理念是在人格整体观的基础上,通过对出生顺序、最初记忆、梦以及生活风格等因素的分析,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缺乏合作能力,从而帮助他寻找到一种具有社会兴趣、更加有效的生活风格。该文主要对个体心理学的治疗理论、治疗目标、治疗过程、治疗联盟等方面做了探讨,力图对个体心理学的治疗思想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 标签: 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治疗 生活风格
  • 简介:摘要随着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加,截肢的患者逐年上升,然而截肢的并发症幻肢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致病因不详,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故做如下综述。

  • 标签: 幻肢痛 治疗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人愿意接受高压氧治疗前,所出现的某些心理障碍,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干预。方法18年接治了12748位病人,通过高压氧治疗知识的宣教,参观氧舱设施,病员间互动的方法,排解心理障碍。结果10.5%的病人有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惧、抑郁、自卑、紧张、焦虑不安、孤独感、对操舱人员的信任度。讨论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有聆听、理解、宣教、安抚、沟通、服务。

  • 标签: 高压氧 治疗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慢病毒(Lentivirus,LV)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基因至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方法,观察其转染效率。方法应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种质粒载体pGC-E1-GFP、pHelper1.0和pHelper2.0经脂质体转染重组,构建成表达GFP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vector-GFP,LV-GFP)。并从孕14天大鼠胚胎的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取经过5次传代神经干细胞,以1×105个细胞/500μl/孔接种于24孔板,分别按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iesofinfection,MOIs值)为0、1、5、10、15、20加入LV-GFP稀释液100μl,每一滴度加六孔,共六组。48~72小时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FP的表达效率,并在72小时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球进行计数,以观LV-GFP对NSCs增殖的影响。并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各组NSCs的GFP阳性转染率。结果除MOI值为0的对照组外,48~72小时后各孔均有GFP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9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形成的神经干细胞球数目却逐渐减少(P<0.05)。结论LV是将目的基因转入NSCs的理想载体。以MOI为10的滴度,LV可将GFP基因高效转入神经干细胞内并表达。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转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以分析"治疗师—来访者"关系为治疗焦点,帮助来访者重获健康客体关系,促进来访者自体感的积极改变。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包括允诺参与、投射性认同、面质和结束四个阶段。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对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重要启示:在矫治罪犯心理问题时,咨询师要尽可能挖掘罪犯童年期病态的客体关系,分析罪犯和早期抚养者的互动对其成年后人际交往的影响,找出其心理发生问题的症结,并予以彻底根除。

  • 标签: 客体 客体关系 罪犯心理矫治 心理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理学在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不仅在医学领域,还运用到其他领域,而且尚有许多专门的心理诊疗机构和职业心理医生。同时,在中国古代也有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治愈病人的。这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的变化的确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甚至可以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一、心理变化对生理变化的影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模式克服了旧模式的局限性,突出了医疗服务目标的整体观。发现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一些疾病的病因,而且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等也密切有关……

  • 标签: 心理作用疾病 治疗影响 疾病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谈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50名并用行为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里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简单劝说。结果干预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里干预可以减少或者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牙科畏惧症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