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龚和先生于1931年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县合丰镇.他自小爱好京剧,195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时名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接受了话剧体系教育.他与戏曲有不解之缘,1954年从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后,进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今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张庚先生的领导下从事戏曲研究工作,从此受到全新的戏曲思想的洗礼,在戏曲学术园地孜孜不倦地耕耘,求索至今.

  • 标签: 德先生戏曲 戏曲学术研究 戏曲理想
  • 简介:一张庚先生在《中国戏曲志.序言》中说:"早在五十年代戏曲工作者就有编写戏曲志的构想,直到八十年代才具备实现这一宿愿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戏曲志编纂的起始原由。2005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又具体写道:"早在50年代前期,

  • 标签: 中国戏曲研究 戏曲艺术 张庚 编纂 志书 戏曲史
  • 简介:<正>在中国戏剧史上,张庚先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作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与日月同辉。就戏剧、戏曲学领域而言,他在戏曲理论与戏曲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安葵先生所言,他"创造出集本世纪学术大成的成果"。我们注意到,在七十年漫长的革命与学术生涯中,张庚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接受、借鉴当时先进的思想理论,从而使他的学术成果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衡量,张

  • 标签: 戏曲文物 中国戏剧史 戏曲学 日月同辉 古戏台 中国戏曲
  • 简介:近百年来,从中国戏曲文献学学科本身发展的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阐述鲜见出现,而孙崇涛先生的新著《戏曲文献学》不仅开创了中国戏曲文献学研究的格局和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学模式和一种良好的治学风范。本文主要从容量包含、治学态度、表述方式和学术信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孙崇涛先生戏曲文献学》对学术界的贡献。

  • 标签: 孙崇涛 戏曲文献学 学术贡献
  • 简介:广博的收藏翁偶虹先生收藏的东西既广且杂、雨花石子、橄榄核雕刻工艺品、面人汤的佳作、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书画扇面、唱片等等。而其中搜求最下功夫、汇集最多的是戏曲脸谱。

  • 标签: 三块瓦 书画扇面 花元宝脸 面人汤 平署 太监脸
  • 简介:读到《剧影月报》(2002年3-4期)、《戏曲研究》(第58辑)上安葵先生与我商榷的文章《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又找出此前傅谨先生批评我的文章(见《剧影月报》2001年第3期、《南方文坛》2001年第5期)读了一遍。安、傅两位在批董的同时,他们之间也很不一致,而董、安的话语中也有不少共同批傅之处。所以

  • 标签: 傅谨先生 先生批评 回答安葵
  • 简介:<正>自改革开放以来,郭汉城先生继续坚持着他建国之初就显现出来的理论研究密切联系戏曲艺术实际的扎实学风,对"推陈出新"以及戏曲现代化、戏曲化等课题仍进行不断的深入探讨,同时又以更大

  • 标签: 郭汉城 姊妹艺术 艺术语言 红线女 红腔 表演手段
  • 简介:2016年7月13日-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张家口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张家口市文联承办的“前海学派与中国戏曲——郭汉城先生对中国戏曲的贡献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五会议室隆重举行。

  • 标签: 中国戏曲 学术研讨会 郭汉城 学派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纪要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的研究若涉及戏曲与电视的关系时,会面临一个问题:该项研究的对象究竟是"戏曲电视"还是"电视戏曲",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据资料记载,"电视戏曲"一词大约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

  • 标签: 写意性 现场性 梅兰芳先生 中国京剧 故事内容 王传淞
  • 简介:本文是刘先生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期)上的讲座实录。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前党委书记闫拓时教授主持。刘先生针对本院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畅谈青年教师如何成长与定位,提出在演奏艺术和歌唱表演艺术方面更需要有创作,将民族的和国际的“双轨”结合起来。

  • 标签: 中国乐派 刘德海 成长与定位 双轨 音乐创作 琵琶
  • 简介:栽(1940-),广东大埔县人,中国笛、箫、笙、客家筝演奏家、教育家,汉乐传承的杰出代表以及广东汉乐推广传播的领军人。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客席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首届竹笛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音协笛子学会名誉会长及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顾问.

  • 标签: 汉乐 德栽 音乐传统 星海音乐学院 民族管弦乐 中国音乐学院
  • 简介:<正>从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郭英德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台上已走过26个春秋。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中国古代戏曲一直是郭先生讲授的重要内容之一,无数的本科生和博、硕士研究生,中文系的学生乃至理科院系的学生,都曾聆听过郭先生戏曲课程;从《元明清戏曲研究》到《中国古典名剧赏析》,

  • 标签: 戏曲作品 郭英德 中国古代戏曲 硕士研究生 明清传奇 元杂剧研究
  • 简介:张庚先生(1911—2003)是我国20世纪最为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早年在劳动大学读书时期,十七岁的张庚便参加了学生剧社,参演过《卡门》等作品的演出,并且涉及剧本编写和导演领域,从而表现出对戏剧的极大热情。自20世纪30年代担任左翼剧联的领导工作开始,

  • 标签: 戏曲音乐 张庚 戏剧音乐 戏曲艺术 中国戏剧 歌剧音乐
  • 简介:戏曲特征是明清两代戏曲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选本以其特殊的批评形式对一系列命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构成了明清戏曲特征观不可缺少的内容。总体而言,戏曲选本论者多是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论述自己的戏曲特征观,问题则主要集中于对诗词与曲、散曲与剧曲、传奇与杂剧、曲辞与音律四种关系的辨异和剖析。

  • 标签: 戏曲选本 明清 研究方法论 重要课题 批评形式 理论界
  • 简介:夏写时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批评时,曾做出一个论断:“批评落后于创作,这虽然不是规律,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①其实,何止是在古代,当下的戏曲批评同样滞后于戏曲实践。如今,当戏曲艺术正艰难地走出低谷,创作活力被逐渐激发,演出市场呈现复苏迹象时,戏曲批评依然无法令人满意,能够从理论高度对戏曲艺术进行精深把握的批评并不多见,因而就对观众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对艺术家的创作也难以产生参考价值。戏曲界纷纷为批评的“失语”而痛心疾首。

  • 标签: 戏曲批评 戏曲化 戏曲艺术 演出市场 参考价值 “失语”
  • 简介: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报刊传媒的崛起与繁荣,对文化艺术传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戏曲期刊既是人们接触、了解戏曲的途径和工具,也是发表、宣扬观点主张的重要阵地。戏曲期刊的存在,构建了一个精神活动的“空间”,它既与城市生活、商品经济、个人娱乐的物质空间相连,又统摄了语言、话语、文本等言说方式,掌控了知识的产生。戏曲期刊凭借自身的“空间性”,不可避免地参与了戏曲批评的生成环节,使其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 标签: 清末民国时期 戏曲批评 期刊 报刊传媒 艺术传播 精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