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恳洪"是黔西北彝族丧葬祭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非常丰富,归纳为哭祭类、神话故事、朴素的唯物史观、伦理道德、缅怀和赞颂逝者、请神和退神等六类。根据黔西北彝族过去的社会现实和恳洪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其具有调剂人际关系和抚慰悲痛心灵、道德教化、传授知识、励志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 标签: 黔西北 彝族 “恳洪” 功能
  • 简介:彝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虎、畏虎、敬虎、祭虎的民族,彝族先民不仅以虎为象征,以虎为祖先,以虎为自称,而且认为在危难时刻会得虎神的庇佑。彝族的虎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彝族深厚古文化的遗存和积淀,也是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 标签: 彝族 虎文化 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 简介:凉山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文化遗产丰富。彝族舞蹈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人。冷茂弘、黄石、吴琪阿依、马琳等来自汉族、彝族的舞蹈编创者们,在近50年来汲取彝族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结合中国时代精神,创造出了无数精良的舞蹈作品,并且开创了许多全新的舞蹈形式,为中国民族舞蹈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回眸 彝族舞蹈 艺术风格 发展历程 表现形式 传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历代医家有关针灸的禁忌的观点进行探讨、总结。方法选取各时期针灸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进行研读,对于其中有关针灸禁忌的观点进行探讨,并结合现代医药的发展摒弃错误的观点,掌握正确的禁忌要求。结果古人所总结的针灸禁忌对于现代临床治疗仍有指导性的意义,但限于当时时代发展的限制,有许多观点在现在证明是错误的。结论掌握正确的针灸禁忌对于现代临床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用辩证的态度去研读古人对针灸禁忌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针灸禁忌,指导临床进行正确的治疗。

  • 标签: 针灸禁忌 针刺 灸疗
  • 简介:把安乐让给别人心里舒坦,把痛苦留给自己心里平安。把欢乐奉献给别人的人自己才是最欢乐的人;把幸福带给别人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人。让别人痛苦自己也苦,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乐。各族人民如兄弟,雷打火烧不分离。峨嵋、螺髻原是姊妹山,彝族、汉族原本是兄弟。山与山,靠自云来相连;坝与坝,靠溪水来相连;民族与民族,靠党的政策来相连。

  • 标签: 彝族 格言 党的政策 痛苦 欢乐 幸福
  • 简介:彝族漆器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古朴精美著称。它的源起很早,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所提及的餐具、法器就已有漆器。当今漆器依然是彝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器具,因此对彝族漆器制作工艺的文化阐释,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工匠劳作、制造和消费的生活世界,而且可以呈现古代漆器制作与使用的活态文化场域。

  • 标签: 彝族漆器 制作技艺 族群文化
  • 简介:摘要色彩是外界因素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形成的一种认知现象,色彩崇尚表现为对某一色彩的喜爱和敬畏,不仅是一种感官的认知更是该民族在长期历史文化发展和民族心理特征相结合产生的一套象征性符号系统。本文以凉山彝族为个案探讨了民族尚黑的四大表现以及影响习俗形成的四大主要因素。凉山彝族对于黑色的崇尚表现为在语言表达、外貌审美、服饰器物和居地建筑上尚黑,而尚黑的缘由主要是受到族源的氐羌氏族、地黑为主的母体崇拜、“哎哺”宇宙观以及崇火习俗对于黑色敬畏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居住在新平、墨江、镇沅、景谷一带的彝族,世代传承着一种叫“阿苏者”(也称“阿乖乐”)的民歌。每当婚丧喜事或者农闲季节,人们聚集在办事主家的院子或村中的歌场上,弹起三弦、吹起葫芦笙,同成一圈跳起歌。在“跳歌”的时候,相互对唱一种叫“阿苏者”的小调。主唱者的每一句唱词结束,众人都要以“阿苏者”来应和。“跳歌”经常是通宵达旦,参与者甚众,成为当地群众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 标签: 彝族民歌 群众生活 葫芦笙 参与者 三弦 小调
  • 简介:“照相似乎是妖术,咸丰年间,或一省里,还有因为能照相而家产被乡下人捣毁的事情。”这是鲁迅先生在《论照相之类》中一段关于中国人对照相术认知的描写,“妖术”似乎是早年中国各地民众对摄影术的普遍认识,被誉为19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的摄影术.

  • 标签: 摄影术 《论照相之类》 禁忌 咸丰年间 19世纪 中国人
  • 简介:用彝文和汉文编纂的彝族族谱,是记录彝族历史发展、族群迁徙、人文故事、族训、族规、祖训寄语等内容的重要历史文献。有着文物、史料、学术、教育、管理等多重价值,是社会学、管理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到研究所需素材的历史档案,在当代共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和智慧,实现各民族共有中国梦的社会环境下,值得重视、学习、研究和借鉴。

  • 标签: 彝族 族谱 文献 价值
  • 简介:摘要《火种起源》是一部彝族史诗,同时也是彝族原始信仰祭祀仪式中颂唱的祭辞。它完整讲述了彝族始祖阿普笃慕的传说。每年峨山彝族自治县火把节取火仪式中,毕摩通过唱诵《火种起源》来敬告天地、祖灵、火神。作为祭辞的《火种起源》是彝族原始信仰的直接表现形式,在彝族原始信仰的祭祀仪式中得以广泛流传。在一定程度上它又反过来加深强化彝族原始信仰,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 标签: 《火种起源》 原始信仰 产生 流传 影响
  • 简介:人与鸡,从早先的捕猎关系到农业社会逐渐稳定的依存关系,都发生了改变。鸡这种家禽不仅作为人类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参与到了人类更多的文化生活之中。在云南省宁蒗县,鸡文化是宁蒗彝族文化的一部分,在饮食、仪式过程及习惯法中都折射出了云南宁蒗彝族不一样的鸡文化。

  • 标签: 鸡文化 彝族 宁蒗 习惯法
  • 简介: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西南彝族历代先民沿袭的一种物质观,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一种物质观。彝族历代先民传统思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彝族原始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及生产生活实践活动都以五行文化来指导,并按五行文化原理来进行一切宗教、民俗、生产生活活动。

  • 标签: 彝族 五行 文化
  • 简介:祖灵筒是彝族祖灵信仰的物质载体。从形制、制作、神性取得及祭祀等方面来看,祖灵筒是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产物,反映了人们最为原始的对于生殖的崇拜和对种族繁衍兴旺的渴望,通过祭祀、换筒等仪式,可以维系内部沟通,加强家族凝聚力。

  • 标签: 彝族 贵州 祖灵筒 祖灵信仰
  • 简介:本文结合大量的田野访谈资料和相关的毕摩经籍分析凉山彝族毕摩卡巴从传统到现代发展过程及特点。传统毕摩卡巴是献给神灵的物品、卡巴种类多样化,传统毕摩卡巴呈现神圣性的特征。如今凉山彝族神职人员毕摩的卡巴呈现出神圣与世俗二元性共存的特点。毕摩卡巴的收受方式反映了凉山彝族宗教信仰神圣性与世俗性并存的现状。从毕摩卡巴的现状中可以解读出彝族文化变与不变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凉山彝族社会的宗教文化将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彝族 毕摩卡巴 神圣性
  • 简介:彝族乌撒政权从麦遮俄索建立纪俄勾地方政权到1664年吴三桂平定乌撒,经历了独立的方国政权、羁縻时期的乌撒部政权以及被中央王朝正式册封的土司制政权等。乌撒部实行君、臣、师、匠为一体的政权结构,创造了独特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如宗法、则溪、毕摩、婚姻、勾则防范等诸种制度和职业社区制度等,影响较为深远。

  • 标签: 乌撒部 创建 沿革 政权结构 制度结构
  • 简介:威宁县彝族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威宁县在开发彝族文化资源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并将彝族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开发的过程中,目光主要集中在板底一线,其他地方的彝族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今后的开发应作全局性、全域性的通盘考虑,将全县所有地方的彝族文化纳入开发的视野。

  • 标签: 彝族文化 资源开发
  • 简介:彝族'打跳'是一项传统的民族舞蹈活动,其具有民族性、传统性、舞蹈性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节日风俗、感情交往的影响。同时,彝族'打跳'以健身、娱乐、审美和消遣为目的,其中蕴涵着彝族人民长期积累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民俗风情。广泛开展彝族'打跳'活动,有利于民族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彝族'打跳'的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彝族'打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

  • 标签: 彝族舞蹈 活动特征 特征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了解凉山彝族聚居区昭觉县小学生的患龋情况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在简便口腔器械配合下,采用自然光线龋齿直视检查方法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地小学生患龋率、龋均明显偏低,其他情况与国内报告的资料相似。结论患龋率与饮食习俗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保持口腔卫生在防龋方面尤为重要。

  • 标签: 患龋率 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