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 探讨团体暴露反应阻止疗法强迫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60 名强迫患者随机分为暴露反应阻止联合氟西汀组和氟西汀组,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 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末团体暴露反应阻止合并氟西汀组有效率为78.3% ,氟西汀组有效率为6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 团体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暴露反应阻止疗法强迫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60 名强迫患者随机分为暴露反应阻止联合氟西汀组和氟西汀组,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 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末团体暴露反应阻止合并氟西汀组有效率为78.3% ,氟西汀组有效率为6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 团体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暴露反应阻止疗法强迫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60 名强迫患者随机分为暴露反应阻止联合氟西汀组和氟西汀组,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 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末团体暴露反应阻止合并氟西汀组有效率为78.3% ,氟西汀组有效率为6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团体暴露反应阻止合并氟西汀组强迫因子总分在1个月末,强迫行为因子分在1个月末及6个月末明显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团体暴露反应阻止疗法合并氟西汀组治疗强迫比氟西汀组疗效好,氟西汀治疗组相比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强迫症;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
  • 简介:强迫是一种原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的心理障碍,在部分患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发病率较高,它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的神经,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文在介绍强迫症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强迫的因素,最后指出可以运用暴露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

  • 标签: 强迫症 心理治疗 EX/RP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认知疗法常规治疗护理对强迫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认知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强迫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认知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YBCOS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强迫患者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 临床效果 YBCO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强迫患者采用认知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4例强迫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在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配合认知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帕罗西汀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强迫行为强迫思维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两项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强迫患者采用认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强迫思维以及强迫行为,而且对患者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强迫患者实施认知护理疗法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诊治的强迫患者92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实施认知护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Y-COBS评分和HAMA 评分获得更加明显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 强迫症 Y-COBS评分 HAMA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患者53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53例强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将从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再进行认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强迫量表评分。结果两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强迫量表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应用于强迫患者,可以改善其强迫病情,加快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医学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强迫认知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的有效性,但不是所有强迫患者都能得到充分治疗而从中受益。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强迫及其CBT的理论欠缺,CBT临床实践缺乏。动态评估、药物治疗的联合、家庭顺应行为的干预及督导、疾病管理等方面均需要关注。如何高效开展强迫的CBT及其综合干预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及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强迫CBT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多角度探讨,尝试从临床医师对强迫及CBT的知识体系更新、CBT的临床治疗实践及实施过程细节、强迫的多维疾病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改进策略,规范强迫诊疗。未来可以引入多种有效的优化CBT形式,本土适用性研究临床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均有助于强迫的CBT在国内有效开展应用推广。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治疗 暴露反应阻止治疗 规范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护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强迫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9例强迫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认知护理疗法,比较两组YBCOS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强迫性思维、强迫行为及量表总分都更低,而临床总有效率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SDS及SAS量表评分都更低,而生活质量MOS健康调查表评分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疗法能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 强迫症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患有强迫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分析采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疗法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对患有强迫的患者进行随机抽选4例,通过对4例强迫患者使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4例强迫患者的相关研究和对量表图的分析可以得出,患有强迫的患者在进行了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法之后,其病情状况得到了很好的缓解。结论:在医院对强迫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对其采纳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相对来说治疗效果更佳,更加适合对于强迫患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认知行为法 正念 强迫症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不知从何时起.我出门后都要再回头查看家的外门是否锁好.甚至再打开家门仔细查看一遍天然气、水管、窗户等是否关上。我怀疑自己患上了“强迫”,于是到医院就医。

  • 标签: 强迫症 疗法 天然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认知疗法(CBT)治疗强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强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舍曲林)和研究组(舍曲林联合认知疗法)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末以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以Y-BOCS减分率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仿。结论舍曲林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强迫比单用舍曲林起效快,疗效更佳,安全性高。

  • 标签: 舍曲林 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认知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对强迫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做对照。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未用药强迫患者,采用Excel软件中的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表形成随机分组序列的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GCBT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47例)。经12周的结构化GCBT治疗和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2组间Y-BOCS、HAMA14和HAMD24平均减分率和减分值的差异。结果(1)2组基线Y-BOCS及HAMA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779;t=0.795,P=0.429),但GCBT组HAMD24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t=2.316,P<0.05)。2组各有16例患者退出治疗,总脱落率为34%(32/94)。(2)12周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Y-BOC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Y-BOCS平均减分率[(37.0±27.4)%比(45.5±22.9)%]和平均减分值[(9.0±6.3)分比(11.0±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069,P=0.794;F(1,62)=0.001,P=0.975]。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199;χ2=0.088,P=0.767)。(3)GCBT组HAMA14减分率和减分值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62;t=1.082,P=0.286)。(4)GCBT组HAMD24减分率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组HAMD24减分值显著高于GCBT组(t=2.239,P=0.029)。结论GCBT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患者的强迫和焦虑症状的疗效相当,常规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优于GCBT。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疗法 团体结构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护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强迫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9例强迫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认知护理疗法,比较两组YBCOS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强迫性思维、强迫行为及量表总分都更低,而临床总有效率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SDS及SAS量表评分都更低,而生活质量MOS健康调查表评分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疗法能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 强迫症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50%的成人强迫患者在童年或青少年期已出现强迫的早期症状,及早干预可有效降低成人强迫的患病率。认知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有效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的心理疗法之一,但目前其治疗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脑影像学发展迅速,为探究CBT治疗的脑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神经影像学方法。因此,本文拟从脑功能和脑结构等方面对CBT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的脑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B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认知疗法 磁共振成像 儿童青少年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综述强迫数字化认知治疗的进展,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强迫认知治疗中的有效性、接受度和局限性,以期未来研发及深入探索系统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应用程序,并提供更可靠、专业、安全的循证证据,为强迫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智能诊疗。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认知疗法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