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放射学方式对强制性脊柱进行诊断,探讨X线及CT诊断的价值,以提高影响表现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4例强直脊柱炎患者X线及CT表现。结果根据修订后的纽约标准,本次放射学诊断结果为骶髂关节分型I级可疑改变X线发现3例,CT发现5例;II级异常X线2例,CT5例;III显著异常X线及CT均有5例;IV级关节骨性强直X线同CT检查均发现出现4例。结论强直脊柱炎最为典型的X表现为骨质破坏、骨折硬化等,进行X线诊断可对疾病进行初步分析,而通过CT检查可更好的诊断患者关节病变情况,对疾病作正确分型,对于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针灸治疗强直脊柱炎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中医针灸连续治疗6个疗程。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7.5%,各项检测指标结果较治疗前改善显著,治疗前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 治疗
  • 简介:阴阳学说与强直脊柱炎辨证关系密切,强直脊柱炎无论在发病年龄、患者性别以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均体现出与阴阳学说内容的相关性。从阴阳学说与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特点、阴阳学说与强直脊柱炎的辨证论治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阴阳学说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特点 辨证论治
  • 简介:目的:研究薯蓣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严格入组60例符合国际公认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强直脊柱炎患者,用薯蓣丸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国际公认ASAS20、BASDAI50疗效评价标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采用BASDAI评分、BASFI评分,测量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抽血查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期系统客观评价薯蓣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BASDAI、BASFI评分。治疗前,患者对BASDAI、BASFI的评分较高,治疗后评分逐渐下降,治疗前后不同时间BASDAI、BASF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792,P=0.001;F=82.508,P=0.000)。2主要体征: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治疗前,患者枕墙距、指地距测量数据较高,schober试验的测量数据较低,治疗后枕墙距、指地距测量数据逐渐减小,schober试验的测量数据逐渐增加,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测量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871,P=0.000;F=38.303,P=0.000;F=8.629,P=0.010)。3实验室检查: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治疗前,患者CRP、ESR数据较高,治疗后CRP、ESR数据逐渐下降,治疗前后不同时间CRP、ESR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06,P=0.000;F=20.401,P=0.000)。4在治疗1个月时达到ASAS20的人数为34例(56.67%),治疗3个月时达到ASAS20的人数为43例(71.67%);治疗1个月时达到BASDAI50的人数为26例(43.33%),治疗3个月时达到BASDAI50的人数为35例(58.33%)。薯蓣丸能有效减轻缓解期A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3个月后可明显改善AS患者的BASDAI、BASFI、脊柱疼痛分数、功能指数、炎症分数等疗效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薯蓣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升了用药的安全

  • 标签: 薯蓣丸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30例强直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术后(3.5±0.3)个月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强直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入路和固定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良好.关键词强直脊柱炎;脊柱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那西普在强直脊柱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强直脊柱炎患者6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依那西普组(36例)进行对照治疗,观察常规治疗和加用依那西普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依那西普组患者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以及PGA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晨僵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同时依那西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36),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3.3%(11/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脊柱炎的疗效确切,起效迅速,并且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迅速改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依那西普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脊柱炎的疗效。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3例强制性脊柱患者,采用针灸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检查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晨僵时间减少、中医症状评分降低、胸廓活动度及脊柱活动度增加、臀地距减少、血沉及C反应蛋白指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脊柱炎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针灸 风湿 骨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骶髂关节显像对强直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强直脊柱炎患者与对照组均行全身骨显像及骶髂关节显像,并测定双骶髂关节与骶骨的放射性核素比值(SI/S值),对AS患者再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10例AS患者SI/S比值(平均值为1.71±0.31)升高,与对照组(平均值为1.22±0.12)有显著性差异(P<0.01).11例强直脊柱炎患者核素显像均为阳性表现,共探测到45处病灶,其中骶髂关节病变20处,骶髂关节外病变25处;而X线平片阳性表现为6例,共探测到13处病灶,其中骶髂关节病变8处,骶髂关节外病变5处.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尤其是骶髂关节与骶骨放射性比值较X线平片更有优势,更有利于检测强直脊柱炎病变部位.关键词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8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强直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X线、CT表现和15例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X线、CT表现为轻度骶髂关节30例,中度骶髂关节25例,重度骶髂关节17例。15例MRI检查显示关节腔、关节软骨、骨髓信号及关节囊等改变。结论骶髂关节X线平片仍为诊断强直脊柱炎最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而在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骨破坏、韧带损伤方面MRI优于CT检查。

  • 标签: 骶髂关节 脊柱炎 强直性 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脊柱炎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补肾壮骨方加减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补肾壮骨方加减法强直脊柱炎,有良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强直脊柱炎合并肺栓塞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强直脊柱炎的护理;肺栓塞的护理;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好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住20d,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强直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依那西普在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强直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传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胶囊的服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西普药物治疗,传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后得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均得到有效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2例,其中有关节炎症反应3例,关节肿痛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传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22例,其中有关节炎症反应8例,关节肿痛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脊柱炎患者的治疗十分漫长,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依那西普 柳氮磺吡啶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内固定治疗强直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胸腰椎Chanc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AS合并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患者182例,均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固定每个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必要时行扩大内固定术。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4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和断裂。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良好,Frankel分级均恢复至D级或E级。结论AS合并胸腰椎Chance骨折经单纯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伤椎上下各固定2个椎体,可获得坚固内固定,骨折愈合良好。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炎 强直性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直脊柱炎患者施行脊柱矫形术后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30例施行脊柱矫形术的强直脊柱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无一例患者死亡。通过VAS评分可以发现,手术前患者的疼痛位置最多,其中背部肌肉的疼痛程度最为严重,评分达到37分,而术后背部肌肉的疼痛程度显著缓解。术后主要的疼痛位置是手术位置,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缓解。而髋关节的疼痛在术后无显著缓解,甚至术后3d的疼痛程度恢复到了手术前的水平。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协助患者减少各种疼痛因素的影响,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矫形术 疼痛评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白芍总苷治疗强制性脊柱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探讨白芍总苷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强制性脊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白芍总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分别在开始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的第1、13周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等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3周后的临床症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13周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研究组的肠胃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3周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脊柱炎的疗效相近,但是前者的胃肠道外不良反应较少;白芍总苷治疗强直脊柱炎的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 标签: 白芍总苷 强直性脊柱炎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