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诊断弥漫血管内凝血凝血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凝血功能检验,分析凝血四项检验指标。结果:分析凝血检验指标,观察组TT(16.63±0.08)、PT(13.31±0.25)、APTT(36.22±2.38)较对照组更高,FIB(2.13±0.09)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实施凝血指标检验,能够为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指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3例产科DIC患者的抢救过程。根据产科DIC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尽早做出诊断,积极去除病因,给予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治疗,在此基础上,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局部应用凝血酶。结果13例患者中治愈1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尽快去除病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重视凝血酶的局部应用,可提高产科DIC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发病诱因、早期诊断与及及时治疗。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30例产科DIC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产科DIC的临床特点、与产科合并症的关系及DIC的预防、治疗。结果所有产科DIC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及休克症状,30例产科DIC的产科合并症病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重度子痫前期、重症肝炎、重症感染、死胎等。结论产科DIC与多种产科合并症有关,早期诊断、去除病因,适时补充全血、成分血、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不失时机的处理子宫是防治DIC的关键。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例产科DIC的病因、探讨诊断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科DIC与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肝炎等因素相关。结论重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重度子痫前期的监护和治疗,是防治DIC的关键,早期发现DIC,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重度子痫前期 产科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 80例为试验组,另取同期健康受检者 80例为对照组。对比凝血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 PT、 APTT、 TT、 IN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高凝期、低凝期及纤溶期 PT、 APTT、 TT、 INR与 FIB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凝血检验指标可有效检出弥漫血管内凝血,有助于确定凝血分期。     关键词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血管内凝血 ;诊断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agulation test indexes in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80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8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Pt, APTT, TT and IN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IB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t, APTT, TT, INR and FIB leve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high coagulation stage, low coagulation stage and fibrinolysis stage (P < 0.05). Conclusion: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can be detected effectively by coagulation test indexes, which is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coagulation stag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急性弥漫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与探讨治疗措施。方法21例急性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给予常规吸氧、输血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如补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死胎者进行引产或剖宫产,出血不止者使用纱条子宫腔填塞,治疗结束后观察新生儿存活率、产妇抢救成功率。结果2007年~2009年收治9例DIC,其中产后6例产前3例;活产新生儿6例,围产期儿死亡3例,新生儿成活率66.67%;产妇在给予急救后,抢救成功5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55.56%。2009年至今收治12例DIC,活产新生儿10例,围产期儿死亡2例,新生儿成活率83.33%;产妇抢救成功8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66.67%。结论早发现、对症治疗是抢救急性弥漫血管内凝血的关键,肝素临床使用尤应慎重。

  • 标签: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初产妇存活率抢救成功率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抽取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到我院进行弥漫血管内凝血诊疗的 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 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为两组进行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人员实施凝血指标检验,比较两组检验人员诊断结果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诊疗患者的 APTT、 PT、 INR以及 TT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高,而 FIB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低,两组进行凝血指标检验的诊断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实施凝血指标检验能够有效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主治医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对患者进行针对的治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血管内凝血 ;健康人员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agulatio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C. method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8, 90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90 healthy person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coagulation index tes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two group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Each index in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group B inspectors. Results the levels of APTT, Pt, INR and T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levels of FI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coagulation index tes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est of coagulation index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the development of patients with DIC, and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basis for the attending doctors to carry out target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诊断的意义。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5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凝血指标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AT-III、INR、PT、TT、Fbg、FDP、APTT等指标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凝血检验指标进行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 50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凝血状态( 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 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 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P< 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凝血状态(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血管内凝血采取凝血检验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纳入的58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均比对照组水平高,其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中采取凝血检验,可有效判断患者止血功能情况,在手术前做好预防措施,为之后的手术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临床分析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凝血检验,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T、APTT、TT及FIB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INR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降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可有效对弥漫血管内凝血进行诊断,且能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凝血检验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疾病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即研究组,并抽取100例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健康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PT、APTT、TT、INR均高于对照组,而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凝期的PT、APTT、TT、FIB均低于低凝期及纤溶期,而INR则明显高于低凝期及纤溶期,P<0.05。结论应用凝血检验指标诊断弥漫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高,更有效评估弥漫血管内凝血具体疾病分期,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弼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测的76例受检者检验结果,根据是否健康分组,健康组40例,DIC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APTT、FIB、PT、TT凝血指标。结果DIC组的PT、TT、APTT、IN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择期手术患者,需要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防止术中出现大出血意外,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检测患者凝血治疗,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减少术中大出血意外,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9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参与凝血检验,详细记录其凝血检验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APTT、PT、TT分别为(39.81±2.38)、(19.21±1.29)、(21.68±2.15)s,均长于对照组的(28.04±4.73)、(12.03±1.07)、(9.56±1.38)s,FIB(0.79±0.18)g/L低于对照组的(2.65±0.47)g/L,INR(2.83±0.45)高于对照组的(1.0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将在我院进行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比组。两组人员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比较两组人员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PTT、PT、TT均高于对比组,FIB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中作用显著,能够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检验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健康人员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40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以及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凝血检验指标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期、低凝器和纤溶期的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各项凝血检验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能为弥漫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