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先生在办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形成了系统的人格教育思想。先生的人格教育思想,不仅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对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更有借鉴作用。

  • 标签: 廖世承 人格教育 教育思想研究
  • 简介:先生是上海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在上海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文章从"办好师范院校的基本原则、师范院校的基本使命、师范生的基本训练"三个方面对的师范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对我们新时期办理师范教育有所启示。

  • 标签: 廖世承 师范教育 理论与实践
  • 简介:1920-1940年代,先生在我国中学教育领域开展了全面探索,在学制改革,分科选科制,教学与课程改革,人格陶冶、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一生坚持教育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务实态度,展示了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交融贯通的办学风采.

  • 标签: 廖世承 中学教育 时代性 民族性 科学性
  • 简介:高等师范教育思想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张振助(1892-1970)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自从1938年创立我国第一所独立师范学院起,他长期致力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事业。建国后,又先后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师范学院的...

  • 标签: 廖世承 师范教育 师范生 高等师范学院 教育思想 高师教育
  • 简介:我始终认为在旧社会的学制中,'壬戌学制'是差强人意的。第一、改制的目的是为了:(1)缩短小学年限,取消大学预科,延长中学年限;使中小学衔接,中学和大学的关系有所改善,各级学校的课程得合理安排。(2)关于我国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问题,现在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按照习惯,把它分为学龄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约相当于'六三三制'的小学,中期相当于初中,晚期相当于高中。所以'六三三制'是附合我国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的。

  • 标签: 六三三制 壬戌学制 大学预科 年龄分期 九二 附合
  • 简介:<正>(1892-1970)字茂如,江苏人.青年时期即有志于教育事业.1915年在清华高等科毕业后,去美国学教育学与心理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讲授"中等教育""教育心理学"等课程.1920年兼任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的附中主任(即校长),(南高后来并入东大,中学即称东大附中),开始对

  • 标签: 中学教育 廖世承 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 个性差异 理论与实践
  • 简介:作为国立师范学院的创办者,对师范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都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极具自己独到的创见和实绩,尤其是他对师范教育独特性与专业性的强调与主张,对师范教育的使命和师范生品行、人格、精神的理解与重视,具有“当代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视也值得我们关注。在一个后现代和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对有关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负有同情性的理解和超越“时代精神状况”的解读。

  • 标签: 廖世承 师范教育 国立师范学院 理念 实践
  • 简介:<正>今年6月14日是已故上海师范学院院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为纪念先生及宏扬祖国的教育事业,今年十月,我校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届时还将邀请全国部分教育界知名人士来我校。,字茂如,上海市嘉定县人。生于1892年6月14日,逝世于1970年10月20日,终年78岁。1908年,他高小毕业后考入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即南洋公学)中院学习。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5年,和同学诸人一起赴美留学,在勃朗大学插入二年级学习,4年内读完了6年学程,而且成绩优异。在勃朗大学不仅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而且还通过了博士考试。是我国现代最早获哲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1919年回国,同年8月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教育科教授,主讲“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等新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我国最早的心理实验室,于1920年分别在北京高师与南京高师建立,参与南京高师心理实验室的创建工作,并在我国首先用智力测验法测验投考的学生和在校学生,1921年,他

  • 标签: 廖世承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 二年级 南洋公学
  • 简介:志与潘汉年相识,是在1928年,当时潘汉年是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所属文化工作支部的支部书记.有一次,潘汉年召集日本留学生回国人员会议.志刚从日本回国,入党不久,参加了这次会.两人开始有了一些接触和交往.

  • 标签: 廖承志潘汉年
  • 简介: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文章阐述了先生关于教师素养的思想和实践,谨以此作为纪念。文章以先生身处的时代为背景,以先生为教育奉献全力的历程为轨迹,逐一细述了先生是如何融汇古今中西推阐教师素养,如何在创校办学中重视教师素养,如何在师资培育中紧抓教师素养,又如何终身服务于教育以做到率先垂范、立己达人。贯穿先生一生的教育实践凝聚出了其教师素养观。先生教师素养观的核心是师爱、教育信念、服务精神。

  • 标签: 廖世承 教师素养 师爱 教育信念 服务精神
  • 简介:本文分析了先生关于中学校长的一些精彩见解,主要针对校长工作的重要性、校长的专业资格、专业工作范围等展开分析,并对先生的相关主张进行简要的评价,希望此文能为当代的中学校长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中学校长 校长观 领袖事业 中学教育
  • 简介:志,著名民主人士仲恺、何香凝夫妇之子,原籍广东惠阳,建国后,历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作为一位职业的革命家,志革命意志坚定,政治本色不变,同时,他能文能武,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他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著名国画家,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何香凝能诗善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形态生动逼真。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志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喜爱绘画,而且颇具功底。每当何香凝作画时,志都会专心守候于母亲身旁,一边研墨,一边琢磨。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廖承志 全国人大常委会 爱好 中央统战部 办公室主任
  • 简介: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队伍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罪犯”被押解着参加长征。他被监视使用,备受煎熬,但仍然乐观豁达,积极参加宣传工作,后经周恩来解救才重获自由。他就是著名民主人士仲恺、何香凝的儿子,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志。

  • 标签: 廖承志 长征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工农红军 宣传工作 民主人士
  • 简介:志是新华社的早期负责人之一,他曾两次领导新华社的工作,对新华社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志长征到达陕北保安,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担任外国电讯负责人。中共中央迁到延安后,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志负责全部外电,是新华社主要负责人之一。

  • 标签: 新华社 瓦窑堡 红色中华 解放区 新华通讯社 太行山区
  • 简介: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系国民党元老之后,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共产党;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却戴着手铐走完了长征路;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地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藉此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他就是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为“公”的杰出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志。今年是躲志同志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缅怀公伟大的一生。

  • 标签: 廖承志 精忠报国 中国共产党 诞辰100周年 社会活动家 革命家
  • 简介:<正>他,被父母亲切叫唤为"肥仔",被港澳和海外人士尊称为"公",是广东人民的优秀儿子,是爱国侨胞的忠实代言人,是台湾同胞的贴心人,被日本友人称为"中日关系上如此可信赖之人"……他就是志,一生坎坷却笑对苦难。他历经多次牢狱之灾,但始终信仰坚定,豁达面对人生。有人统计过,在志的革命生涯中,平均7天,他就有1天是在坐牢,他与被捕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要讲述的,是1933年他在上海被捕

  • 标签: 广东人民 廖公 中日关系 牢狱之灾 海外人士 革命生涯
  • 简介:1948年秋,江西著名进步人士漆裕元和我在宜春一起搞地下工作。我经常晚上去他家里看报或读文件。有天晚上,我们分析了国内革命的大好形势,感到异常兴奋,同时也估计到在这个落后闭塞白色恐怖严重的小山城,我们随时有被特务袭击的危险,必须提高警惕,作好应变准备。漆略事沉默之后,把我引进内室,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塞满破烂

  • 标签: 白色恐怖 江西 拖出 应变 文天祥 宜春
  • 简介:1997年9月20日,著名共产党人志的妻子经普椿去世了。多年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女儿茗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曾写道:“作为经常的陪伴者,我本应该最为悲伤,可令人费解的是,我却十分平静。这是因为,我把母亲的离去,视为她与在天之灵的父亲在离别14年的重新相聚。”女儿的话或许是对志与经普椿夫妻恩爱的最好注解,作为国民党元老仲恺先生惟一的儿子,

  • 标签: 廖承志 妻子 共产党人 廖仲恺 国民党 女儿
  • 简介:喜是条材总厂一炼钢分厂运转车间天车司机兼丙班党小组长,他是一个对待工作严格认真的人。他在操作天车时,总是习惯地嘹望确认,确保安全才操作。今年10月2日,人们正沉浸在欢度国庆节的长假中,喜却仍坚守在岗位上。当他在操作吊车吊运货物槽子时,发现下面有一工人正埋头穿行,他立即将吊车停了下来,并提示吊车指挥人员疏散这一工人后,才吊物通过,避免了意外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 标签: 人身伤害事故 党小组长 人员疏散 操作 国庆节 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