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1969年以来中国大陆9对MS≥5.9级地震为例,引出诱发性前兆的概念。诱发性前兆是指远区强震(A)发生后3个月内产生于未来后续地震(B)附近(△≤200km)的,并与该地震有某种成因联系的继发性异常和新异常。诱发地震与诱发性前兆是反映强震间耦合作用的同因异象。1988年以来南北带强震组(1988年耿马、澜沧7.6级地震──1990年天祝、景泰6.2级地震)诱发地震和诱发性前兆显著,并呈连锁式分布,表明该地震组各强震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

  • 标签: 诱发性前兆 同因异象 耦合作用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所具有的2个突出特点:①诱发地震的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当地天然地震的正常水平,世界上已经发生的4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甚至发生在历史地震活动的空白区;②岩溶地区水库可能因库水位的快速上升而使溶洞中封闭部分气体产生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但气爆型地震震级(ML)仅为0.6,气爆震源只发生在浅地表处。三峡工程一期、二期蓄水诱发的地震群,其中ML0.6级以上地震占74%,ML1.0级以上地震占36%,震源深度在5—16km范围者占48%。ML2.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四象限分布,显示系水库诱发的构造地震。这对我国西部大规模水电开发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长江三峡 气爆
  • 简介:台州市朱溪水库于2011年开始筹备建设,坝高73.5m,总库容1.257亿m3,属于大型水库。水库建成蓄水后是否会诱发地震,一旦诱发地震,可达的最大震级有多大,这一焦点问题备受各方关注。本文通过对库区区域构造背景、主要断层活动、破坏性地震的影响及地震地质条件,结合水库库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构造类比分析法和概率预测法,对朱溪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最终给出了相对科学的预测结论,为将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朱溪水库 区域构造背景 主要断层活动 诱发地震
  • 简介: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结合金钟水库库区的具体情况,应用概率预测法、综合影响参数预测法、两级模糊评判法、古登堡——里克特公式外推预测法、历史地震最高震级预测法等方法对金钟水库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预测研究。

  • 标签: 金钟水库 诱发地震 最大震级预测
  • 简介:从涔天河水库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库区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背景,并根据扩建后水库的基本情况的改变,采用多方法进行了最大震级预测,得出了涔天河水库扩建后可能存在诱发M4.7~5.0级地震,需尽快建立地震台网,加强监测。

  • 标签: 水库地震 地质构造 地震预测 涔天河
  • 简介:本文在研究全新世断层活动的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水系应力场等多种方法,对祁连山中段的现代应力活动状态进行了综合研究,其结论是: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平均N50°E;但在大区范围内显示了应力场的空间变化,局部地区随时间亦有动态变化。此外,还结合祁连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强震和应变曲线的对应关系,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 标签: 活动断层 构造应力场 地应变
  • 简介:本文从水力学的观点分析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最后用地震面积扩展法分析讨论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大地震的发展趋势。指出新丰江库区基底断裂网络是影响其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最决定的因素,也是形成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时空特,点最主要的原因,并提出6.1级主震发生一年半以后,水力扩散诱发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新丰江水库 地震活动 水力扩散
  • 简介:历史地震核查就是核查地震的宏观震中,而宏观震中应是地震能量的辐射中心。由于过去在认识上的误区,在历史地震的确定中,往往把破坏最大的地区定为震中,这样就有可能把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定为震中。1558年,在广东省的西部与广西省交界处发生了一次中强地震,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将其震中定位于封川。本文通过查阅有关的县志和府志,阐述了地震发生时的人文环境,包括行政建制、政治局势、经济与文化、地质条件以及各地间的关系等,同时还结合地震破坏的地基条件和单边地震记载点的分析,认为以上所确定的地震震中,仅是地震所诱发的地质灾害,而不是地震的辐射中心——释放能量最大的地区。同时,通过1558年地震记载点与1584年肇庆2个地震记载点的比较,说明了这些地震的震中相近。最后,根据地震影响范围(地震记载点)确定了1558年地震的参数。

  • 标签: 宏观震中 地质灾害 1558年封开地震 地震参数
  • 简介:本文介绍pyL-1型岩石应力仪观测地应力的异常变化,分析了异常与永安地震的关系,应力长时间的大幅度连续变化可能是较大地震前兆,异常极值左右摆动是临震前兆,本人据此在去年年终会商和今年会商时提出预报意见。

  • 标签: 地应力 短临异常
  • 简介:本文以地震对应法分析了莆田地震台DK1应力孔的前兆异常特点。

  • 标签: 地应力 前兆异常
  • 简介:试图通过水系、构造和现代资料的反演来对祁连山中段中晚更新世以来及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的研究,来表明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且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向南发生渐变,角度逐渐增大.

  • 标签: 祁连山中段 构造应力场 主压应力
  • 简介: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 标签: 汶川地震 地应力 短临预报 震源机制
  • 简介: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根据陈培善等用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导出的震源处峰值加速度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的关系,计算了山东长岛地区发生的中小地震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的分布状况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剪应力τ值随矩震级(ML)的增大而增大,对两者作拟合得到它们之间较简单的关系为:τ=1.89ML-1.76。在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其构造环境剪应力τ值为1.0~6.0兆帕,与陈培善对3.0~5.5级地震的τ值多在4~8兆帕之间这一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峰值加速度 环境剪应力值 山东数字地震台网
  • 简介:根据陈培善等(1993年)导出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与环境剪应力场的关系。利用福建省台网数字地震记录的福建5个区域(安溪、莆田、厦门海域、惠安海域、晋江海域)101个2~4级中小地震研究了福建及邻近海域地区构造环境应力场的变化,并推测出这些地区的地震危害性。分析各区地震活动的环境剪应力场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显示整个环境应力强度的空间分布并不十分突出。

  • 标签: 应力场 环境剪应力场 福建台网 数字地震记录
  • 简介:活动断裂带是形迹组合、构造地貌特征及力学性质相呼应的构造体系。以元谋断裂带(晚)新生代地层内发育的构造透镜体、剪节理、张性裂隙等形迹组合及其发育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吴氏网下半球赤平投影、节理玫瑰花图及张性裂隙性质分析等研究方法,推测元谋断裂带自(晚)新生代以来主要受早期的:IL:IL东-南南西向和晚期(元谋运动之后,约80万年)的北北西一北西西向水平主压应力场作用,改变了构造活动性质并确立了现在的构造形迹、地貌。

  • 标签: 活动断裂带 形迹组合 新生代地层 发育序列 水平主压应力场
  • 简介:随机有限断层模型是模拟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将其应用于中强地震时,由于震源信息的准确性较差从而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针对其中最为关键的应力降参数,目前相关研究较为缺乏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确定方法.本文基于美国LittleSkullMountainMw5.6级地震2个近场台站记录的地震动模拟,详细研究了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拟合中强地震地震动伪加速度反应谱(PSA)来确定应力降参数值的方法,并在计算应力降时引入了其它震源参数的不确定性,随后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采用不同频段反应谱残差和计算得到的应力降值差别较大,确定中强地震应力降较为合适的反应谱频段是中高频,采用该频段确定的应力降参数值模拟的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与实际记录较为符合;脉冲子断层百分比、断层长宽、倾角和深度等震源参数按截断的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随机抽样,拟合得到的应力降参数值与通过实际震源模型参数得到的值相近.以上研究结果对确定一个区域中强地震应力降或中强地震近场强震动模拟研究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

  • 标签: 随机有限断层法 应力降 中强地震 LITTLE SKULL Mountain地震
  • 简介:基于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滑动定律,建立断层黏滑模型,采用阶跃形式的应力扰动加载于断层模型上,利用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主要分析了应力扰动值的正负、大小和加载时间t0对断层滑移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库伦破裂应力为常数,不论是正应力起主导作用还是剪应力起主导作用,对后续断层的作用几乎一样。静态应力扰动作用下断层的成核周期会发生提前或者延后,具体表现为:当库伦应力为正时引起断层的成核时间提前,且提前量小于原有周期值;库伦应力为负时引起时间延迟,且延迟时间不受原有成核周期限制。库伦应力扰动的幅值越大,引起的滑移时间改变量越大。成核时间提前量与应力扰动的加载时间有关,在前期施加同样大小的应力扰动,时间提前量呈现随加载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 标签: 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滑动定律 黏滑 断层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 简介:本文利用震源机制资料对龙羊峡及附近地区的地壳应力场和构造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该地区主压应力以北东或北东东方向占优势,构造主要是北西向。同时根据南北带强震时空特征、共和地震序列及青海东部部分震兆资料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做了粗略的估计。

  • 标签: 震源机制解 地壳应力场 地震危险性 共和地震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李四光教授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倡导组建的,1971年划归地震局,1986年2月改建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998年改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所现已被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预报、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研究所。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壳应力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地壳动力学 简介
  • 简介:利用短量反演方法反演了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并与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的变化特征。

  • 标签: 矩张量反演 区域应力场 短临变化 震源区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