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16岁的初三女生小刘.因停经六个月.由妈妈陪伴到医院妇科就诊。医生经过询问小刘的病史了解到.她的月经初潮发生在14岁.两年间月经周期30~35天.每次行经4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

  • 标签: 过度节食 少女 花季 初三女生 月经周期 月经初潮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总结老年巨细胞性贫血(M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52例老年M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内容,总结老年MA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2例患者均经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患者的Hb水平在27-64d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且网织红细胞水平升高,部分出现肢体麻木、舌炎症状的患者症状均消失,出现黄疸情况的患者黄疸均消退,复查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发现,有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5.38%,经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采用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方式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象 叶酸
  • 简介:未成年(少年或儿童)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关乎国脉兴衰。《儿童权利宣言》明确规定:儿童应受到特别保护,制订有关法律应遵循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性权利的保护上呈现二元性架构,即对与成年人发生性交易的行为,一般不作犯罪处理,对与未成年发生性交易的行为,在大多数国家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例如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新加坡及我国台湾地区等。

  • 标签: 未成年人 儿童权利 犯罪行为 防治 女性 最大利益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PML-RARa融合基因转变情况。方法本中心自2014年6月以来,共收治APL患者39例,按照中国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2014版),对其中23例APL患者予ATO+ATRA双诱导,联合小剂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ATO+ATR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早期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未定期化疗复发,1例患者治疗后期中枢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1.3%,开始诱导至完全缓解平均26.5±3.5天。结论双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可长期生存。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低危组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过程中,观察对比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组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组的诱导缓解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科首诊并初治的49例中低危组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组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组的完全缓解率及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双诱导方案组与双诱导+蒽环类抗生素组对比,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方案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方案相比,两者的完全缓解率无差异,但前者无蒽环类抗生素相关副作用及并发症,患者临床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柔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兔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为治疗儿童骺板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实验用大白兔20只,用直径4.5mm的克氏针制作右侧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型骺板损伤模型,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侧;将兔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骺板损伤区组织和正常对照侧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阳性率降低,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在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及第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及邻近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术后第3天、1周、2周及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bFGF和VEGF都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bFGF和VEGF与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密切相关,是促进骨桥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骺板 骨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甲钴胺和维生素B(12)治疗巨红细胞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51例巨红细胞性贫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6例与25例。A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B组给予维生素B(12)肌注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和治疗28d后的各项检测指标值。结果对比治疗前的Hb(血色素)、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和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同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巨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甲钴胺与维生素B(12)治疗均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但甲钴胺治疗方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甲钴胺 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巨红细胞贫血(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骨髓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骨髓形态和骨髓组织化学染色检验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MA与MDS-R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36例巨红细胞贫血患者和21例MDS-RA患者,对两组患者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及骨髓糖原(PAS)染色,比较观察检验结果。结果MDS-RA患者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病态、粒系细胞病态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的百分率和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均高于巨红细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RA患者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巨变、粒系细胞巨变以及多核小巨核细胞的百分比与巨红细胞贫血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RA患者外周血中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的百分比,与巨红细胞贫血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巨红细胞贫血患者巨变原始红细胞胞体和巨变早红细胞胞体的大小均大于MDS-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MDS-RA患者的骨髓形态检测中,应当侧重巨核细胞病态造血,主要是小巨核细胞现象,巨幼细胞贫血则侧重于观察巨红细胞的胞体,PAS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巨幼红细胞贫血 难治性贫血 骨髓形态及糖元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并形成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治疗基础之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19/3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治疗,可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化疗 临床疗效
  • 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融入保教工作中,依托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以'创造适宜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为目标,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幼儿园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职称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特级教师1人;陕西省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中小学教学能手10人;市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经过联合用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为112例,根据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采用西药疗法进行治疗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采用中西联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一组称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3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1%,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均具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因此该疗法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内分泌失调 不孕症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本科接诊的60例初诊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病患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数字抽签的原理将之随机等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于健康教育中加用临床护理路径,乙组严格按照常规健康教育的流程进行施护。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比乙组的3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天数为(24.46±4.13)d,比乙组的(32.75±4.62)d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初诊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积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护患纠纷,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应用维甲酸治疗,治疗期间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患儿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40.6%、37.5%,干预组分别为9.4%、12.5%、15.6%,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干预组是96.9%,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理干预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与临床效果,探索其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建立逆转录用以检测APL患者的PML/RAR。结果RT-PCR方法敏感而可重复。治疗前APL患者的RT-PCR阳性率为90.63%(29/32),而维甲酸或化疗诱导完全缓解后MRD阳性率为43.75%(14/32)。MRD阳性可以作为缓解后预测APL患者复发的指标,且有助于减少复发。结论RT-PCR是检测APL患者的MRD和作为预测复发的指标。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三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方案(DA)治疗,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化疗方案(H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45.4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KPS改善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结论对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生存质量方面,采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高三尖杉酯碱 柔红霉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