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再次手术的两种外科技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9年间28例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左侧房室再次手术的患儿病例。排除单心室、肺动脉环缩术后、心房异构和其他初期未处理左侧房室的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成形组与置换组,统计两组患儿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分析术后早期结果和随访转归情况。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将死亡与第3次等多次手术列为终点事件估计值,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全部检验采用双尾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例患儿中男7例,女21例;年龄9.6岁(5.6~16.2岁),体质量28.55 kg(15.5~55.9 kg)。左侧房室成形21例,左侧房室置换7例。院内死亡2例,随访无死亡病例。再次手术后2例行第3次等多次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组94 min(79~107 min)多于成形组66 min(45~83 min),P<0.05。叶裂采用成形术18例,置换术2例(28.6%),P<0.05。随访1年生存率成形组94.4%,置换组85.7%;随访5年生存率成形组88.5%,置换组85.7%。结论左侧房室房室间隔缺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左侧房室再次手术首选成形术,瓣膜置换作为次要选择。大多数叶裂可以通过瓣膜成形修复。远期随访左侧房室再次成形术后仍存在3次等多次手术风险。

  • 标签: 房室间隔缺损 左侧房室瓣反流 左侧房室瓣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共同房室预测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11~13+6周超声检查的胎儿,利用彩色多普勒四腔心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胎龄11~13+6周胎儿中筛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同时观察有无共同房室。结果累计对43 549例11~13+6周胎儿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筛查,其中筛查出房室间隔缺损37例,分别为完全型31例,过渡型3例,部分型1例,误诊2例。中孕期超声扫描发现漏诊2例过渡型。早孕期91.89%的房室间隔缺损(34/37)胎儿观察到共同房室,59.46%(22/37)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大于第95百分位,29.73%(11/37)鼻骨缺失,32.43%(12/37)静脉导管A波倒置,40.54%(15/37)频谱多普测得三尖,共同房室预测房室间隔缺损的敏感性优于其他超声指标。结论共同房室可以作为预测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的线索,有利于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检出。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早孕期 房室间隔缺损 共同房室瓣反流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心血管内科当中较常见的疾病,如何保障二尖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成为医学技术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本文以二尖的概述与治疗方法作为切入点,并介绍了MitraClip、DragonFly、Cardioband、Pascal以及NeoChord等五种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与研究状况,供有关人员参考。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治疗器械 发展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高,对患有继发性三尖病症的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容易存在较高的风险和病死率。为探究合适的治疗继发性三尖的方法策略,以继发性三尖的治疗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当前能够应用的继发性三尖治疗技术种类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从治疗应用中的医疗器械的角度,探讨医疗器械与治疗方案的有效配合对于治疗继发性三尖的实际效果。

  • 标签: 三尖瓣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分析重度缺血性二尖(IMR)手术前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同时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及二尖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通过术前药物规范治疗3~4周后,二尖无明显变化者(仍为中度以上)58例为A组,从重度二尖恢复为中度以下者38例为B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1月的超声心动图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超声数据进行比较,只有LVEDd及LVEDV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分别与术前超声数据对比,A组的LVEDd、Sm’、St’、LVEDV、SPAP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月的超声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进行规范的术前药物调整治疗后,部分患者IMR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效逆转左室重构,从而优化外科治疗方式,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和评估IMR的预后和调整合理的治疗策略来给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二尖成形环行二尖成形手术治疗二尖流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25例二尖中重度患者进行二尖成形手术,男11例,女14例;年龄18~65(52±4.1)岁。病因包括先天性二尖关闭不全3例,叶弹性纤维退行性变致叶脱垂、腱索断裂或冗长致叶脱垂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合并房颤13例,三尖中重度11例。结果无住院死亡患者。术后随访1~31个月,平均(15.2±13.6)个月。同术前相比,患者术后二尖情况明显减轻,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联合应用二尖成形环对二尖关闭不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发症少,恢复效果好,术后无需长期抗凝,是治疗单纯二尖关闭不全患者的理想手术方式。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 二尖瓣成形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三尖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风湿性瓣膜病和外伤等,常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及高死亡率,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三尖患者,行经股静脉异位三尖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并结合文献分析了异位三尖植入术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腔静脉 异位三尖瓣植入术 腔静脉瓣膜植入术
  • 简介:摘要经皮肺动脉植入术(PPVI)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开展相对较晚,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临床对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肺动脉的不断重视,PPVI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欧美国家已在临床成熟应用PPVI,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而言其具有微创、可重复性、术后疗效好等优点。现对PPVI在肺动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叙述。

  • 标签: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 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瓣反流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心房功能性二尖(AF-MR)是功能性二尖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高,临床预后差。AF-MR的发病机制与二尖环扩张、房源性叶牵拉、二尖后叶运动障碍、二尖环收缩障碍、二尖叶适应性增生不足或过度增生、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房压升高有关。AF-MR患者临床上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长程持续性房颤、非二尖心脏手术病史、起搏器置入病史等。AF-MR在超声心动图上多表现为中心性二尖,常伴有心房扩大、舒张功能不全等继发改变。药物、导管消融、外科修补及经皮介入治疗是AF-MR潜在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医生对这一特殊的二尖认识不足,本文对这类功能性二尖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点、预后、潜在的治疗策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二尖瓣反流 导管消融术 二尖瓣瓣环成形术 经皮导管二尖瓣环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起搏导线相关三尖(lead-relate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LRTR)是心脏起搏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植入术前、术后急性期(1周内)以及1年进行评价。起搏器植入后新发三尖(TR)或流程度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阳性组,无TR或流程度不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阴性组,比较两组间TR比例、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起搏导线植入类型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超声心动图和临床指标,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与TR阴性组相比,TR阳性组患者TR呈中重度的比例明显升高,伴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TR阳性组患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低(62.5%对85.7%,P=0.039),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高(43.8%对14.3%,P=0.010),导线常引起三尖隔叶(18.8%对0,P=0.009)、后叶(25%对1.8%,P=0.008)受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OR=6.425,95%CI 1.371~30.121,P=0.018)、导线引起后叶受限(OR=20.038,95%CI 1.097~265.991,P=0.043)是导致LR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导线引起后叶受限是导致LRTR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导线 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胎儿三尖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中晚期妊娠超声心动图发现三尖的胎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胎儿三尖的原因可分为三种(1)单纯性三尖51例,均为轻微和轻度,分娩后均消失。(2)心源性三尖44例,79.5%为中、重度,合并心内结构异常者,流程度分娩前后多无变化,预后较差;合并心律失常者,心律失常消失后消失。(3)非心源性7例,流程度和发展转归因病因不同而不同。结论胎儿三尖并不代表预后,三尖对进一步全面详尽进行心脏结构检查及判断胎儿转归从而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尖瓣反流 超声 胎儿
  • 简介:摘要中、重度三尖(TR)是一常见瓣膜病,以继发性(功能性)TR常见,原发性(器质性)少见。继发性(功能性)TR通常继发于左侧心脏瓣膜病或心肌疾病,合并中、重度TR与病死率增加独立相关。传统观点认为功能性TR一般只需以利尿剂为主的药物治疗。然而最近证据显示,长时间慢性TR引起的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可以导致不可逆的右心室心肌损伤,而成功的三尖修复或置换可减少死亡。然临床实践中由于单纯三尖手术死亡率高,开展并不普遍。近年来经导管三尖修复术和置换术问世,尽管仍处于“婴儿”状态,但初步证明可行,近期效果良好,需大样本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证明其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期待经导管治疗为三尖这个“被遗忘的瓣膜”病变的治疗带来希望。

  • 标签: 瓣膜性心脏病 三尖瓣 三尖瓣闭锁不全 经导管三尖瓣修复 经导管三尖瓣置换
  • 简介:摘要:某公路葫芦口大桥左侧冲沟,2020年10月突发泥石,造成正在试通行的公路中断,文章介绍了冲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泥石造成的灾害,对泥石流产生灾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提请工程技术人员注意,植被很好的山区,也会产生泥石,要注意调查、勘探和治理,以免对工程造成大的影响。

  • 标签: 泥石流 泥石流的治理。
  • 简介:目的探讨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颞浅动脉跨区轴型皮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12例。结果自2001年以来完成手术12例,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除1例出现皮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颞浅动脉跨区轴型皮早期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反流轴型皮瓣 头部损伤 电烧伤
  • 简介:摘要二尖(MR)是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严重的MR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除了优化药物外,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MR的主要手段,近年来,MR的介入治疗技术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文将对经导管二尖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 标签: 二尖瓣闭锁不全 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尖叶和环闭合高度的测量工作进行规范,将正常参考值明确下来,对影响继发性三尖的多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式对40例健康人员和80例左心瓣膜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对径和闭合高度在不同超声切面下的测值进行对比,在手术之前对叶进行超声检查。其中共计有65例患者实施了左心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结果心房横径具有1.35的比值,有利于测量中对超声切面的选择。正常的临界值如下环具有≥21mm/m2的直径指数,达到>4.11mm的闭合高度。对继发性三尖流产生影响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径和闭合高度。结论与心房横径比值相结合,能够对叶闭合高度和环直径进行准确的测量,而且三维超声能够对叶结构进行直观地观察。

  • 标签: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 超声心动图 评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