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反流再次手术的两种外科技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9年间28例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左侧房室反流再次手术的患儿病例。排除单心室、肺动脉环缩术后、心房异构和其他初期未处理左侧房室的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成形组与置换组,统计两组患儿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分析术后早期结果和随访转归情况。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将死亡与第3次等多次手术列为终点事件估计值,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全部检验采用双尾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例患儿中男7例,女21例;年龄9.6岁(5.6~16.2岁),体质量28.55 kg(15.5~55.9 kg)。左侧房室成形21例,左侧房室置换7例。院内死亡2例,随访无死亡病例。再次手术后2例行第3次等多次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组94 min(79~107 min)多于成形组66 min(45~83 min),P<0.05。叶裂采用成形术18例,置换术2例(28.6%),P<0.05。随访1年生存率成形组94.4%,置换组85.7%;随访5年生存率成形组88.5%,置换组85.7%。结论左侧房室反流是房室间隔缺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左侧房室再次手术首选成形术,瓣膜置换作为次要选择。大多数叶裂可以通过瓣膜成形修复。远期随访左侧房室再次成形术后仍存在3次等多次手术风险。

  • 标签: 房室间隔缺损 左侧房室瓣反流 左侧房室瓣再次手术
  • 作者: 杨泉林 吴巧燕 刘欢 孙晓宁 王春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心外科,厦门 361015,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厦门 361015,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上海 200032 上海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心外科,厦门 36101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上海 200032 上海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包补片"袖状"重建技术在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环严重毁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总结报道临床应用经验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2年5月白塞病合并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患者资料,共60例患者接受66次主动脉根部手术,其中19例术后周漏的再次手术患者入选研究。其中15例行常规全根置换术,4例主动脉环严重毁损的采用心包补片"袖状"重建技术行全根置换术。查阅病历资料记录人口学及围术期临床资料。出院后电话随访收集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9(36,42)岁,其中5例为女性,术后发生周漏距前次手术中位时间间隔为5(3,14)个月。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5例行常规全根置换,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置入体外膜肺氧合,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置入IABP,1例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中位随访55.00(29.25,71.25)个月。2例失访,1例术后3年因感染死亡。1例再次出现周漏。2例出现远端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再次手术。4例心包补片"袖状"重建者,1例行气管切开,中位随访5.50(5.00,11.25)个月,未观察到周漏及假性动脉瘤,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环严重毁损再次手术中,使用心包补片"袖状"重建技术进行全根部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白塞病 主动脉瓣置换 瓣周漏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心脏瓣膜术后同再次瓣膜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价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统计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重症瓣膜团队同一术者收治的204例再次手术患者中142例瓣膜术后同位功能障碍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或成形术者,不包括二尖球囊扩张术后及三尖成形术未置入成形环患者。共纳入142例患者,男60例(42.25%),女82例(57.75%),年龄6~83岁,平均59.4岁。结果同再次瓣膜手术原因包括:人工瓣膜周漏、人工生物衰败、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膜成形术后再次功能障碍;其中常规手术110例,微创全胸腔镜下及胸腔镜辅助手术32例;术后出现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死亡1例,其余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使用IABP 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二次气管插管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死亡2例(1.41%,2/142)。结论心脏瓣膜术后同再次瓣膜手术的原因较多且难度较大,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微创术式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 再次手术 同瓣位瓣膜功能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共同房室反流预测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11~13+6周超声检查的胎儿,利用彩色多普勒四腔心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胎龄11~13+6周胎儿中筛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同时观察有无共同房室反流。结果累计对43 549例11~13+6周胎儿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筛查,其中筛查出房室间隔缺损37例,分别为完全型31例,过渡型3例,部分型1例,误诊2例。中孕期超声扫描发现漏诊2例过渡型。早孕期91.89%的房室间隔缺损(34/37)胎儿观察到共同房室反流,59.46%(22/37)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大于第95百分位,29.73%(11/37)鼻骨缺失,32.43%(12/37)静脉导管A波倒置,40.54%(15/37)频谱多普测得三尖反流,共同房室反流预测房室间隔缺损的敏感性优于其他超声指标。结论共同房室反流可以作为预测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的线索,有利于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检出。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早孕期 房室间隔缺损 共同房室瓣反流
  • 简介:摘要1例7年前行二尖置换术的患者,现诊断为二尖置换术后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二尖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体外循环 再次二尖瓣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间断心悸15年,加重2年入院就诊。超声示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E/A0.75,EF65%。临床诊断:心律失常,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于2014年10月10日入院后描记心电图,心率89次/min,窦性PR间期144ms,第3个心搏(R3)起搏点来自右心房上部激动到达左侧旁路时间较长,未能显示预激波,而来自左心房下部的房性早搏(R8、R11、R14)起搏点距旁路较近,能够预先激动心室,预激波明显(图1)。R4、R9、R12为房性早搏后一个窦性QRS波群,可见其形态与正常窦性不同,形态近似R8、R11、R14,且PR间期略短,为0.116s(正常为0.144s),证明旁路亦是来自左侧,因旁路不应期较长,在心率减慢时预激波方能显现。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心室预激波。

  • 标签: 房性早搏 房室折返 左侧旁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人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次三尖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9月—2021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再次三尖手术治疗的32例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9例;年龄32~74(53.8±9.2)岁;三尖置换术30例,三尖成形术2例;16例于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6例经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观察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生存率。结果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21.0(80.5,187.3)min,ICU停留时间4.0(2.0,10.5)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0(16.3,87.3)h,术后住院20.0(12.0,29.0)d。围术期死亡8例(25.0%,8/32),24例(75.0%,24/32)治愈出院。围术期主要并发症:32例患者中,低心排综合征6例(18.8%)、呼吸衰竭10例(31.3%)、再次气管插管8例(25.0%)、气管切开5例(15.6%)、肺部感染8例(25.0%)、胸腔积液5例(15.6%)、急性肾衰竭6例(18.8%)、急性肝衰竭1例(3.1%)、消化道出血2例(6.3%)、切口愈合不良3例(9.4%)。随访22例(91.7%,22/24),随访时间26.5(17.3,42.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例,18例存活患者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均恢复至Ⅰ~Ⅱ级。患者术后1、2、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9%、68.5%、63.2%。结论再次三尖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反流安全有效,围术期及术后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三尖瓣反流 正中切口 胸腔镜 再次手术 瓣膜置换 瓣膜成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甲状腺癌1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7例。结果出现并发症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结论手术操作难度大,甚至可以遇到难以预计的困难。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手术与正中开胸常规再次二尖手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探讨全胸腔镜再次二尖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收治的再次二尖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组(全胸腔镜组)和常规正中开胸组(正中开胸组),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结果,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全胸腔镜组25例,正中开胸组66例。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组在二尖成形率(32.0%对7.6%,P=0.008)、输血率(72.0%对98.5%,P<0.001)、机械通气[(19.0±27.8)h对(43.3±58.3)h,P=0.009]、术后胸腔引流量[(489.6±319.1)ml对(913.6±568.4)ml,P=0.001]、胸腔引流管留置[(2.2±1.9)天对(3.7±2.4)天,P=0.004]、术后住院时间[(8.0±2.7)天对(13.9±12.8)天,P=0.026]等方面具有优势。全胸腔镜组具有更长的体外循环[(180.8±41.7)min对(143.2±39.7)min,P<0.001],术中室颤时间为(100.2±42.5)min。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对21.2%,P=0.481)和病死率(4.0%对4.5%,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入路相比正中开胸入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低温室颤相比常规阻断升主动脉,简化了升主动脉处操作的同时可减少心肌损伤。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

  • 标签: 全胸腔镜 低温室颤 再次二尖瓣手术 正中开胸
  • 作者: 徐红党 林洪启 张戈军 潘湘斌 刘煜昊 程兆云 高传玉 韩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40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麻醉科,郑州 451464,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国家心血管中心结构性心脏病科,北京 100037,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郑州 451464,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心外科,郑州 45146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置入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经股动脉TAVI患者65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根据TAVI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CAVB分成两组:CAVB组和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组(NCAV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置入术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年龄为(69.1±7.3)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CAVB组为15例,NCAVB组为5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1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OR值(95%CI)为3.325(2.132~13.061),P=0.005],主动脉严重钙化[OR值(95%CI)为1.271(1.052~3.326),P=0.030]是TAVI围手术期CAVB的相关因素。CAVB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为11/15(11例),高于NCAVB组的6.0%(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严重钙化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相关因素。CAVB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较高。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围手术期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3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本组病例的79%,残株胆囊和胆管损伤后狭窄占18%。造成结石残留或复发和残株胆囊又以急诊手术居多。结论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的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理的、适宜于个体的手术方式,重视此次手术的彻底性是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率的关键。

  • 标签:
  • 作者: 方孝鱼付伟科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方孝鱼 付伟科           (彭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医院 四川眉山 620860)           【摘 要】目的:对再次胆囊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行胆囊炎、胆囊结石再次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本组患者经残株胆囊切除 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憩室手术等方式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后再次存在症状者需展开全面检查,在找到病因后采取 相应的方式行再次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和原因,术前评估及手术处理策略。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广西崇左市市人民医院收治48例胆道再次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大部分为肝脏内外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引起,其次为吻合口狭窄、胆管损伤(医源性)、残株胆囊结石等。结论患者胆道本身的疾病及自身体质为胆道再次手术形成的主要原因,做好术前应做好影像学检查,手术细致及术前准备充分,是减少再次手术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视下瓣膜成形术或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155例瓣膜直视手术再次行瓣膜手术病人,包括各种瓣膜的再次单瓣置换术,双置换术和三尖成形术,和周漏修补术等。再次手术间隔1~260(94.82±85.37)月。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灌注冷晶体或者含血停搏液下完成。结果再次瓣膜手术住院死亡率为5.81%,其中2006年至2011年的住院死亡率为2.75%。再次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房室内径明显缩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结论掌握再次瓣膜手术特殊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能提高再次瓣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再次手术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二尖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先天性心脏病二尖修复术后再次出现中-重度关闭不全患儿资料。年龄7个月~14岁,中位年龄6.7岁;体质量9.2~47.0 kg,中位体质量18.5 kg。其中再次行二尖成形术(MVP)23例,二尖置换术(MVR)1例。再次行二尖成形术的患儿中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后7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后3例,二尖成形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术后11例,单纯二尖成形术后3例。再次行二尖置换术患儿为二尖成形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环扩大、叶脱垂、叶裂、叶穿孔、原缝线撕脱和溶血。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术中证实21例环扩大,14例叶裂,9例叶脱垂,3例存在叶穿孔,1例腱索松弛,1例腱索短缩,2例腱索缺失,3例原缝线撕脱。其中9例环缩环,21例环缩交界,14例缝合瓣裂,3例穿孔修补,2例腱索移植,1例双孔成形,加用成形环2例,瓣膜置换1例。体外循环(129.8±69.9)min,阻断(69.1±41.1)min。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提示微-少量反流21例,中量反流2例,大量反流1例。随访7~84个月。出院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微-少量反流21例,中量反流3例。结论儿童二尖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多见于瓣膜病变的再次进展或者初次手术缝合不当引起,再次手术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 标签: 二尖瓣关闭不全 再次手术 二尖瓣成形术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生物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生物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平均跨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标签: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3例心脏黏液瘤术后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1 10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3例为复发后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5±10.8)岁,二次手术22例,四次手术1例。合并二尖关闭不全3例,合并三尖关闭不全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0例,Ⅲ~Ⅳ级3例。设立同期心脏黏液瘤一次手术患者1 083例为对照组,比较23例再次手术患者跟一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病死率以及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8例(34.8%)首次发病部位位于左心房房间隔,15例(65.2%)首次发病于左心房房间隔以外部位,复发部位:左心房17例(73.9%),左心室2例(8.7%),右心房3例(13.0%),右心室1例(4.3%),再次手术占同期心脏黏液瘤手术比例的2.1%,13例定期复查患者复发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同期二尖置换2例,二尖成形1例,三尖成形1例。平均手术时间(3.9±2.8)h,体外循环(107.6±33.8)min,主动脉阻断(64.9±23.8)min,ICU监护(20.1±16.0)h,呼吸机辅助呼吸(16.9±8.5)h,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0.51±0.10,术后住院(8.3±1.5)天。23例手术均顺利出院,无住院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1~18)年,全因死亡1例(4.3%)。其中,再次手术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日以及住院病死率较一次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心脏黏液瘤术后具有高复发倾向,首次手术后定期复查是早期发现复发以及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必要手段,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心脏黏液瘤 复发 非典型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2008年283例再次、首次剖宫产病例导致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组的出血量、术中大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P<0.05);致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较高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两次剖宫产相距时间<2年、再次剖宫产有腹腔粘连者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情况、切口位置的选择和胎盘附着的部位,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再次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