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肝尿酸盐氧化酶(尿酸酶)分解形成尿囊素由尿中排出,其产生过多或排除减少均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尿酸水平逐渐升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因此逐年上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很多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了解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与血管疾病的关系等,对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及与其相关的多种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 嘌呤代谢 血尿酸水平 尿酸酶 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91例体检人员进行肾功及血脂、血糖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男性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女性。血脂两项以上指标升高者,高血尿酸患病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升高者。

  • 标签: 血脂异常 血尿酸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践研究讨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关系。方法统计本院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6例,分为观察组;并同时随机选择本院的7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不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精神分类症患者服用药物和采取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入院次日和治疗后的2、4周时进行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对照组在入院次日和2、4周时定期进行抽血并送检,对比两组的肌酸激酶即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对照组76例健康体检者的肌酸激酶在入院次日和第2、4周后的指标分别为(153.78±68.13)、(154.12±67.35)、(153.97±68.01),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分别为(19.57±7.23)、(19.07±7.83)、(20.46±7.02);观察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肌酸激酶分别为(991.48±675.34)、(367.12±118.63)、(159.45±667.49),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为(75.67±76.08)、(31.25±16.52)、(15.78±8.56)。经卡方t检验两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入院次日和第二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增高与精神分类症患者病情有明显关系,可以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标签: 精神分类症患者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45例住院患者进行血尿酸(SUA)的测定,发现Hum64例,检出率为26.12%。结果高Hum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6例(56.25%),合并冠心病23例(35.94%),合并脑梗塞20例(31.25%),合并糖尿病21例(32.8%),合并高脂血症28例(43.75%),合并痛风19例(29.69%),合并肥胖21例(32.8%),与尿酸正常组对比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结论高尿酸血症不仅与痛风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当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合并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耗氧量、肌酸磷酸激酶(CK)和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入组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诊断为AMI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6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排除溶栓禁忌,对照组患者予支持治疗、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150万U和口服阿司匹林300g等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治疗后持续观察心肌耗氧量情况、肌酸磷酸激酶和ST段变化率(ST段在用药后降低的与用药之前的比值)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经治疗后5d,两组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心率、心肌耗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值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开始时几乎无差异(P〉0.05),而在16h、20h、24hCK值分别为23.32±7.73,17.45±7.44和8.47±3.4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酶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峰值前移小于16h。结论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确实可靠。

  • 标签: 尿激酶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新发心肌梗死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2月于四川省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AMI组),其中男性166例,女性11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6.39±12.93)岁。同时选取在心内科住院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5.10±14.41)岁。所有心肌梗死患者于6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相关梗死血管,结合心电图表现,分为单病灶组(178例)和多病灶组(102例)。所有入选者检测血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同时测定胸痛发作后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组血清尿酸为(352.18±65.2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1.37±72.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病灶组比较,多病灶组血清尿酸[(322.17±69.40)mmol/Lvs.(374.38±54.39)mmol/L]、CK-MB[(40.32±18.41)U/Lvs.(75.50±20.27)U/L]、LVEDD[(47.53±6.39)mmvs.(54.30±5.13)mm]升高,LVEF[(61.27±7.18)%vs.(41.94±8.5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与CK-MB呈正相关(r=0.58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05,P〈0.05),与LVEDD无相关性(P〉0.05)。结论新发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同时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心肌损伤越严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尿酸 心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又给予蚓激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时给予口服蚓激酶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蚓激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急性脑梗死也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基层医院对有溶栓指征的患者,要积极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溶栓治疗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避免缺血的脑组织坏死,减轻神经元损伤,降低致残率等。

  • 标签: 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更好的了解农民健康现状,以便能做好社区疾病的防治工作。方法通过浙江省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中的高尿酸血症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症为20.1%,高尿酸血症现患率男女差别较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为224,男性高出女性5倍之多。结论主要是注意饮食,合理膳食,减少发病。当症状发作时,要进行规范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农保体检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尿酸属于一种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血尿酸(SUA)的升高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提高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特别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其发病率相对更高。相比正常的青少年血压水平,SUA每升高1mg/L,则其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就会提升50%,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等疾病发生危险都相对较高,因而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代谢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尿酸肾病误诊的原因及其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高尿酸肾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类型及临床治疗。结果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6例,误诊为关节炎8例,误诊为高血压1例。误诊时间最短5d,最长3年。治疗后,患者的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检查尿液和尿酸有助于及时诊断;控制尿酸水平及相关急性炎症,可取得显著疗效。

  • 标签: 高尿酸肾病 误诊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社会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越发多见,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疾病已成为第二大慢性病,临床中许多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尿酸,由于高尿酸血症血症越来越多,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愈发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尿酸是普通和冠心病人群全因和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针对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蚓激酶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地高辛治疗,实验组加用蚓激酶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同为12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分析其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水肿、憋气、头晕、咳嗽、心慌、尿少、气短等临床症状上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间进行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蚓激酶联合地高辛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应症状,疗效较好。

  • 标签: 蚓激酶 地高辛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5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抑酸、降血脂、神经营养剂等基础治疗,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必需严格溶栓适应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溶栓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