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04月的尺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2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和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锁定解剖钢板 尺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07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84例尺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予以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尺骨粉碎性骨折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定解剖钢板 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患儿男,12岁。右前臂不能旋转,肘关节伸屈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学习而就诊。平时身体健康,体重正常,无外伤及遗传史,无毒物接触史。体检:右上肢肌力及感觉正常,右侧前臂旋前位,周围肌肉稍萎缩,局部无压痛,伸直肘外侧隆起,旋后受限。肘关节X线片示:右侧桡尺骨骨性融合畸形,桡骨头发育不良并桡肱关节脱位(图1)。

  • 标签: 骨性融合 桡尺骨 畸形 近端 先天性 毒物接触史
  • 简介:摘要先天性桡尺骨融合(congenital proximal radioulnar synostosis,PRU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上肢先天性畸形,常见于男性患儿。目前诊断主要依靠患儿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Cleary& Omer分型系统是较为常用的分型方式,一些影像学指标如桡骨旋前角度等可能对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PRUS的治疗比较困难,手术是重度畸形患儿主要的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如单纯融合区分离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易发生再融合。目前使用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旋转截骨术与融合区分离并游离筋膜脂肪瓣植入术,但疗效及患儿的长期预后尚存在争议。以多中心研究为基础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仍待进一步开展,以探究PRUS患儿的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上肢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桡尺骨融合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经典孟氏骨折的定义是尺骨骨折伴上尺桡关节脱位,如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即肱桡关节后脱位时,称为后孟氏骨折。而对于不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者,不应笼统称为后孟氏骨折,可称为经尺骨骨折后脱位。对于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后孟氏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其冠突骨折通常粉碎,上尺桡关节遭到破坏,环状韧带及骨间膜损伤,治疗时在恢复骨性结构及处理外侧韧带复合体后,还须关注与处理上尺桡关节的稳定,预后疗效不确定。而经尺骨骨折后脱位临床相对多见,其冠突骨折块通常完整,环状韧带及骨间膜完好,在治疗上以恢复骨性结构为主,同时处理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预后效果好。通过解剖基础、影像学特征、损伤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鉴别和区分后孟氏骨折与经尺骨骨折后脱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问题及相应分析。方法 通过对 2015年 1月到 2017年 8月收治并随访的 40名肱骨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治疗,然后再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这些肱骨骨折患者进行回访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一年左右,其肱骨的骨折情况均得到了愈合,按照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这些患者的肱骨情况进行了评分,其中达到优的有 24例,良 9例,合格 5例,差 2例,这其中优良率达到了 82.5%,并未出现断板、断钉这样的情况,也未发生骨头缺血坏死或者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 应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方式,骨缺损者取髂骨、人工骨植骨来进行治疗,并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等指导功能锻炼可以使得患者的愈合情况更好,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肱骨近端 锁定钢板 治疗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锁定钢板(LPHP)治疗复杂的肱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17例复杂的肱骨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ConstantScoringSystem评分标准,观察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患者满意率为90%。结论LPHP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并且对骨和软组织损伤小,可使患肩早期安全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一种治疗肱骨复杂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复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锁定钢板(lockingproximalhumerusplate,LPHP)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4月至2014年5月,应用LPHP治疗66例老年肱骨骨折,男30例,女36例,年龄60~84岁,依据Neer分型Ⅱ型骨折10例,Ⅲ型骨折48例,Ⅳ型骨折8例,合并肩关节脱位3例,致伤原因车祸13例,坠落或跌倒53例。通过随访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临床功能。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2例肱骨头坏死,均为Ⅳ型骨折,肱骨头侧钢板下骨吸收2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8例肩关节活动受限,Neer功能评分优38例;良20例;可8例。优良率87.9%。无骨折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断裂等情况。结论LPHP治疗肱骨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快,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Neer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肱骨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19例肱骨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64.0±12.8)岁(范围,32~85岁);依据肱骨骨折Neer分型,其中两部分肱骨骨折1例,三部分肱骨骨折9例,四部分肱骨骨折9例;9例大、小结节均骨折,10例仅大结节骨折。记录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干角改变量、肱骨头高度改变量、患肢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1个月(范围,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骨折均已愈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84.2±11.0)分(范围,55~98分);DASH评分为(19.4±11.6)分(范围,2.3~47.8分);VAS评分为(1.6±1.3)分(范围,0~4分),其中轻微疼痛17例(89.5%,17/19)。19例患者术后第1天颈干角141.9°±9.8°(范围,132.17°~162.66°,肱骨头高度(18.0±5.9)mm(范围,7.45~27.12 mm);末次随访时颈干角148.6°±7.5°(范围,132.70°~159.39°),肱骨头高度(17.4±5.5)mm(范围,5.02~27.31 mm);颈干角改变量为3.29°(范围,0.68°~33.10°),肱骨头高度改变量0.68 mm(范围,1.32~6.56 mm),其中内固定失效4例。术后第1天,1例出现距螺钉穿出,该例患者术后第17天出现伤口感染,予以清创术治疗后感染控制。无一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或畸形愈合。结论肱骨双结节锁定钢板能够同时固定大、小结节骨折块,维持结节骨折块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术后结节再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31例肱骨骨折病人,男12例,女19例;年龄53-73岁,平均60.3岁。以上病例均采用肱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得10—32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按照Neer功能评定疗效优19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为90.3%。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肱骨骨折 近端 骨折固定术 内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LPHP)内固定治疗25例肱骨骨折患者,是肱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优先选择的器材,肱骨锁定钢板是根据肱骨骨折特点设计的

  • 标签: 治疗肱骨 疗效分析 肱骨近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于我院实施诊治的 90 例肱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抽签法单双数形式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 n = 45 )与对照组( n = 45 ),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 T 型钢板固定法,观察组患者予以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针对肱骨骨折患者予以肱骨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成效,同时还能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从而促 进肱骨加速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有效性,更适用于临床治疗肱骨骨折患者 。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常规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骨折的患者使用肱骨锁定钢板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间患有肱骨骨折的患者共30例,将这些患者实行肱骨锁定钢板治疗,将患者的骨折碎块和撕裂的肩袖使用可以吸收的钻头来缝合修补,进行手术以后需要悬吊固定3-4周,肩关节的被动活动锻炼需要在手术后2-3天后开始。结果这30例患者在随访观察7-20个月以后,没有发生手术后感染的案例,包括内固定断裂、畸形愈合以及神经血管损伤等。但是有3例患者的肱骨小结节稍微有一点移位,但是最终愈合。结论本文通过肱骨锁定钢板治疗患者骨折,不仅并发症少,愈合情况好,而且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可以优先选择治疗的方法,不过随访患者的数量有限,远期的治疗效果还待更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肱骨 近端 锁定 钢板 患者 治疗 随访 观察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5例肱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患者予以肱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手术,且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具有较好临床推广应用前景与价值。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常规手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肱骨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肱骨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肱骨锁定钢板 治疗在 成人肱骨骨折 中的疗效。 方法 :以医院诊治的 78 例 成 年 肱骨骨折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9 ),分别采用常规解剖钢板治疗(对照组)与 肱骨锁定钢板治疗 (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肱骨锁定钢板 治疗在 成人肱骨骨折 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76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治疗组采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7.37%、Neer评分(96.47±2.81)、SF-36(95.33±1.11)、VAS(2.06±0.9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21%、Neer评分(81.88±3.06)、SF-36(76.49±4.49)、VAS(4.00±1.50)。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有效率高,患者预后好,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钢板 肱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有效复位是后期肩关节功能良好恢复的关键,通过钢板内固定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使骨折块复位的同时发挥良好的固定作用[1]。肱骨锁定钢板固定技术是根据生物接骨术设计而成,由于锁定钢板体积小,且不刺激周围软组织等,在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显著的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以此来证明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有益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栅栏状截骨及尺骨中段截骨对先天性尺桡骨连接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28例先天性尺桡骨骨性连接患儿,对其中18例实施尺骨中段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桡骨远端栅栏状截骨手术治疗,术后予石膏固定6周,拔除克氏针,定期复查,随访11个月至3年.结果先天性尺桡骨连接患儿经尺骨中段截骨、桡骨远端栅栏状截骨治疗,左侧前臂可达旋后10°~20°、右侧前臂可达旋前10°~20°,无矫形丧失现象,日常生活达到功能要求.结论先天性尺桡骨连接采取桡骨远端栅栏状截骨及尺骨中段截骨治疗效果确实,操作可重复性强.

  • 标签: 桡骨 栅栏状截骨 尺骨 中段截骨 尺桡骨近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