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儿童小气功能作用,改善肺功能。方法:对我住院 80例肺炎支原体儿童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急性期及缓解期)及比较分析。结果: 80例肺炎支原体儿童急性期 FVC、 FEV1、 PEF、 FEF25、 FEF50、 FEF75、 MMEF75/25 的实测值均低于预计值,急性期时大部分儿童虽然等达到正常数值和比值但低于预计值,提示大部分儿童急性期肺通气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其中肺通气功能正常儿童( 27名占 33.8%);小气功能障碍( 44名占 55%),限制性功能障碍( 6名占 7.5%);混合型功能障碍( 3名占 3.8%), 恢复期肺通气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但仍有12例儿童小气道指标仍存在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肺炎支原体儿童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肺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多以小气功能障碍为主。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通气功能 小气道 儿童
  • 简介:摘要:在评价COPD患者气重塑作用中,肺功能检查与低剂量CT扫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肺功能检查,通过COPD小气参数的测量,深入评估COPD患者气重塑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评估COPD小气参数以及气重塑中,肺功能检查与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希望研究内容为相关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肺功能 COPD患者 气道重塑 低剂量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儿童小气功能作用,改善肺功能。方法:对我住院 80例肺炎支原体儿童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急性期及缓解期)及比较分析。结果: 80例肺炎支原体儿童急性期 FVC、 FEV1、 PEF、 FEF25、 FEF50、 FEF75、 MMEF75/25 的实测值均低于预计值,急性期时大部分儿童虽然等达到正常数值和比值但低于预计值,提示大部分儿童急性期肺通气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其中肺通气功能正常儿童( 27名占 33.8%);小气功能障碍( 44名占 55%),限制性功能障碍( 6名占 7.5%);混合型功能障碍( 3名占 3.8%), 恢复期肺通气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但仍有12例儿童小气道指标仍存在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肺炎支原体儿童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肺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多以小气功能障碍为主。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通气功能 小气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及其小气功能障碍(SA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610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的健康体检者肺功能检查结果,描述肺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健康体检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不同烟龄者、体重正常与肥胖者之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SAD的危险因素;总结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功能变化特点。结果610例接受肺功能检查的体检者中,肺通气功能异常总检出率为42.6%,其中阻塞性、限制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单纯SAD检出率分别为:16.7%、5.9%、2.5%及17.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70%者检出率为4.6%;吸烟者小气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50%及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非吸烟者,随着烟龄的增加进行性下降;吸烟是SAD的独立风险因子,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SAD的风险增加了65倍;肥胖与SAD无关。结论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功能异常率高,主要异常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SAD,吸烟是SAD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肺功能检查 健康体检 吸烟 肥胖 小气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疾病,以慢性气炎症和气高反应性为特征。小气功能的评估在哮喘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就小气的定义、肺功能检查方法及其在哮喘临床诊断和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肺功能 小气道 儿童 哮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小气功能及气反应性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门诊筛选的252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进一步分析小气功能异常功能指标情况。结果:在252例患者中,有97例小气功能异常患者,155例正常患者,小气功能异常患者的呼气中段流速(FEF)25%、50%、75%比正常患者低(P<0.05)。结论:慢性咳嗽患者的小气功能及气反应性测定,可以针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对小气功能异常患者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慢性咳嗽 小气道功能 气道反应性
  • 简介:摘要哮喘是气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影响整个呼吸,包括中央气到外周小气。哮喘患儿小气阻力可达总气阻力的50%以上,是气阻塞的主要部分。早期识别和评估小气功能异常,并给予科学规范的治疗,对控制儿童哮喘、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专家共识对儿童哮喘小气功能障碍提出了评估方法和治疗建议,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师的诊治能力,进一步优化儿童哮喘的治疗。

  • 标签: 儿童 哮喘 小气道 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人小气功能障碍疾病,分析患者肺弥散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为这类疾病的肺功能评定提供指导。方法:对2019年10月-2022年4月于我院呼吸科就诊或行常规肺功能检查的126例年龄超过68岁的患者展开分析,根据临床资料情况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前组肺功能异常,后组存在小气功能障碍,观察患者肺及小气功能相关指标差异,对肺弥散功能小气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判断。结果:分析组和对照组中MMEF、MEF25、MEF50三项指标与DLCO存在正相关(P<0.05),与KCO无关联性(P>0.05);肺弥散功能相关指标组KCO和DLCO比较得知,分析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析组KCO在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中差异不突出(P>0.05),而DLCO在中重度患者中水平更低,与轻度呈现典型差异(P<0.05);分析组中弥散功能相关指标异常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弥散功能异常与老年人单纯小气功能障碍疾病具有相关性,可采取矫正后的DLCO指标来评估非职业性小气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肺功能情况,来提高阳性率。

  • 标签: 老年人 小气道功能障碍 肺弥散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职业性哮喘(OA)患者小气功能障碍特点,探讨小气功能指标在职业性哮喘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于2020年5月,收集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职业病临床研究中心诊断为OA患者53例为OA组,选择同期2008年6月至2018年12月健康体检人群55例正常对照组(NC组),支气管哮喘患者(BA)58例为BA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基础肺功能(FVC、FEV1、PEF),并在诊断时及缓解期时分别检测肺功能小气功能(FEF25%pred、FEF50%pred、患者小气功能障碍常持续存在,与大气功能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哮喘,职业 临床医学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小气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stograph法激发试验及小气功能指标诊断哮喘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三家医院的哮喘患者86例,并以40例非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依次完成基本资料采集、脉冲震荡检查、肺常规通气功能、Astograph法激发试验。比较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常规肺功能指标、脉冲振荡指标、反应阈值(Dmin),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哮喘组Dmin、用力呼气50%肺活量(余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余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25)、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低于非哮喘组(P<0.05)。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阻力(R5)、中心气阻力(R20)、外周阻力(R5-R20)、外周弹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的Dmin与MEF50、MEF25、MMEF呈正相关(r=0.295、0.306、0.381,均P<0.05)。Dmin诊断哮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95% CI:0.950~1.000),最佳截断值为13.609 Unit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6和0.968。MEF50、MEF25、MMEF诊断哮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738,0.68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990 L、1.685 L、3.445 L。结论Astograph法激发试验快速、安全、准确,适用于协助哮喘诊断。MEF50、MEF25可能与哮喘的诊断有关,能够预测气高反应性。MMEF、MEF50和MEF25在哮喘的诊断意义优于脉冲振荡指标。

  • 标签: 哮喘 Astograph法激发试验 小气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缩唇呼吸对尘肺患者小气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尘肺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对照组(单纯缩唇呼吸组)36例、试验组(舒利迭联合缩唇呼吸组)32例,指导患者正确缩唇呼吸,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肺功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小气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小气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试验组小气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差异有显著性,但试验组改善更显著。结论舒利迭联合缩唇呼吸对尘肺患者的小气功能有更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舒利迭联合缩唇呼吸 尘肺 小气道功能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HRCT在诊断肺小气病变方面的价值。 方法 选取了69名怀疑患有小气病变的患者,时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HRCT、胸部X线片和螺旋CT检查,以比较它们在检测小气病变特征方面的效能,包括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结果 高HRCT在检测小气病变上表现最佳,其检出数量显著超过螺旋CT和胸部X线片,统计学分析也支持这一差异(P < 0.05)。结论 HRCT是一种高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明确诊断肺小气病变,能清晰显示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等征象,因此广泛推荐在临床运用。

  • 标签: HRCT 小气道病变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HRCT在诊断肺小气病变方面的价值。 方法 选取了69名怀疑患有小气病变的患者,时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HRCT、胸部X线片和螺旋CT检查,以比较它们在检测小气病变特征方面的效能,包括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结果 高HRCT在检测小气病变上表现最佳,其检出数量显著超过螺旋CT和胸部X线片,统计学分析也支持这一差异(P < 0.05)。结论 HRCT是一种高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明确诊断肺小气病变,能清晰显示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等征象,因此广泛推荐在临床运用。

  • 标签: HRCT 小气道病变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性哮喘(concealedasthma,CA)患者血浆炎症标记物与肺小气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连续确诊的(经支气管激发试验)隐匿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n=30)行肺小气功能测定,以ELISA方法测定其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IL-4水平。另选健康查体者(n=21)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肺小气功能减退(P〈0.05);血中CRP、IL-6及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与FEF25%-75%、FEF75%-85%呈负相关。结论:隐匿性哮喘患者存在肺小气功能减退,血中炎症标记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其小气功能的减退呈负相关。

  • 标签: 隐匿性哮喘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功能 小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诊断早期小气病变时,使用肺功能检查脉冲震荡法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18年8月5日至2019年8月5日前往我院就诊的肺部疾病患者中,挑选35例哮喘高危患者并将其纳入实验Ⅰ组,挑选35例咳嗽型哮喘患者并将其纳入实验Ⅱ组,挑选35例胸闷型哮喘患者并将其纳入实验Ⅲ组,挑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将其纳入实验Ⅳ组,最后挑选35例健康志愿者并将其纳入对照组。对5组患者或成员采用脉冲震荡法检查肺功能,比较5组患者最终的诊断结果。结果4组实验组的呼吸总阻抗分别为(0.43±0.11)kPa/L·s、(0.44±0.12)kPa/L·s、(0.41±0.13)kPa/L·s和(0.42±0.11)kPa/L·s,均远高于对照组的(0.25±0.05)kPa/L·s,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频率分别处于5Hz、10Hz、20Hz、35Hz时,4组实验组的气粘性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实验组的共振频率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脉冲震荡诊断早期小气病变,可以为医生提供定位准确、内容清晰的病变信息,从而提升诊断的可靠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肺功能检查 脉冲震荡 早期小气道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潮气肺功能检查区分胸内大、小气阻塞性病变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24例胸内阻塞性疾病[包括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毛细支气管炎、气异物和中心气狭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不同的病变位置分为小气病变组(BO、毛细支气管炎)和大气病变组(气异物、中心气狭窄),以同期在该院就诊的111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体积描记法检测潮气肺功能。结果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测量值相比较,各疾病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EF/TE:BO组13.2(10.3,16.3)%、毛细支气管炎组15.9(13.2,19.7)%、气异物组24.5(16.7,30.7)%、气狭窄组20.7(16.1,29.3)%、健康对照组30.2(25.6,36.5)%;VPTEF/VE:BO组18.2(17.8,22.3)%、毛细支气管炎组20.3(17.0,21.6)%、气异物组26.0(20.5,30.7)%、气狭窄组22.9(20.2,29.1)%、健康对照组31.5(28.1,37.0)%](P<0.05),小气病变组低于大气病变组(P<0.05)。各疾病组功能残气量高于健康对照组[BO组(501.6±166.5) mL、毛细支气管炎组(334.6±149.6) mL、气异物组(392.2±130.1) mL、气狭窄组(350.1±127.9) mL、健康对照组(191.6±73.8) mL](P<0.05)。小气病变组潮气呼气峰流速/剩余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PF/TEF25)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大气病变组[BO组232.7(183.2,261.2)%、毛细支气管炎组186.4(153.3,247.7)%、气异物组143.1(126.8,168.9)%、气狭窄组140.3(122.9,186.0)%、健康对照组132.3(123.1,147.8)%](P<0.05),大气病变组PF/TEF2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气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气病变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TBFV)呼气相下降支斜率增加且向横轴凹陷,大气病变组TBFV下降支斜率无明显增加。结论TPTEF/TE、VPTEF/VE下降,同时PF/TEF25升高提示小气阻塞性病变。PF/TEF25是反映小气阻塞的敏感指标。结合参数和TBFV形状综合分析有助于鉴别胸内大、小气阻塞性病变。

  • 标签: 潮气肺功能 婴幼儿 阻塞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小气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徐州医科大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的50名小儿为对照组,本院呼吸科同期收治的107例哮喘小儿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史问询结果分为急性发作组(44例)和慢性持续组(63例)。对纳入研究小儿均行FeNO、IgE水平和小气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50)、最大呼气肺活量的呼气流速(MMEF)检测。分析3组小儿的FeNO、IgE水平和小气功能指标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FeNO、IgE水平和小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小儿FeNO水平与FEF25、FEF50、MMEF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06、-0.911、-0.884,P值均<0.05)。急性发作小儿IgE水平与FEF25、FEF50、MMEF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9、-0.856、-0.864,P值均<0.05)。3组小儿的FeNO、IgE水平均依次升高,小气功能指标(FEF25、FEF50、MMEF)均依次降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FeNO、IgE水平与小气功能具有相关性,其可能在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哮喘 肺功能试验 一氧化氮 免疫球蛋白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职业有害因素暴露与小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7至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6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点3 600名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职业有害因素暴露与小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 347名研究对象纳入最终分析,44.6%的研究对象有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相比于无暴露史的研究对象,有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的研究对象支气管扩张试验后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75%)和用力呼出25%~75%肺活量间的平均流量(MMEF)水平更低(β分别为:-82.74、-55.43和-91.57);有职业粉尘暴露史研究对象的支气管扩张试验后FEF75%和MMEF水平更低(β分别为:-51.78和-79.47);有职业有害气体暴露史的研究对象的支气管扩张试验后FEF50%、FEF75%和MMEF水平更低(β分别为:-96.84、-32.87和-75.72)。支气管扩张试验后FEF75%与有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的男性具有更强的负相关性(β男=-91.65比β女=-27.21,交互作用检验P=0.022)。结论有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的中老年人群小气功能更差,且在男性人群中更显著。

  • 标签: 职业暴露 粉尘 有害气体 小气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