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长江上游代表性林区土壤侵蚀及相关土壤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取样分析、计算土壤侵蚀间接指标及其与有机质含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渗透性能等因素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区域贡嘎山亚高山天然林区表层土壤侵蚀率较小,盐亭紫色土丘陵区人工林区表层土壤侵蚀率较大。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渗透性能等因素对土壤侵蚀率具有较大影响,均达到了0.01极显著性置信水平。

  • 标签: 长江上游 贡嘎山 天然林 紫色土丘陵区 人工林 土壤侵蚀
  • 简介: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流域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流域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流域的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的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流域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201.24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流域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流域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 标签: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侵蚀强度
  • 简介:本文利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种间均匀度指数及Margalef指数作多样性指标,运用扩散系数、扩散指标等聚集度指标对乳源木莲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种群分布格局的动态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天然群落物种比较丰富,群落处在以乳源木莲、拉氏栲等为优势种的进展演替中,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乳源木莲在空间上属聚集分布(此分布型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乳源木莲正处于成熟种群,可作为天然更新的主要保护树种。

  • 标签: 乳源木莲 群落 结构特征
  • 简介:为更好地指导黄河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采用环刀法,对宁夏5种黄河护岸的根系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护岸约有85%的根量分布在0~60cm的范围内,是无林地即芦苇地根量的2—3倍;护岸林地0~60cm范围内的土壤密度远远小于芦苇地的土壤密度,土壤饱和导水率较对照区有所提高;林地根量的增加,使土壤变的更加疏松、透气、透水,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养分的来源,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强了土壤抵抗水土流失的能力。

  • 标签: 根量 水土保持 土壤改良 混交林 纯林
  • 简介:为探讨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制,以2007和2008年7—10月的19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刺槐人工林冠截留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刺槐人工林冠持水能力和树干持水能力分别为0.55和0.1091mm,使林冠达到饱和的降雨量为0.75mm,使树干达到饱和所必需的降雨量为8.70mm;修正的Gash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的林冠累计截留量,林冠累计截留量相对误差最小值为0.76%,最大值为12.60%,平均林冠累计截留量相对误差为6.40%,林冠累计截留量模拟值小于实测值,截流率比实测值低2.64%。

  • 标签: 刺槐人工林 修正的Gash模型 林冠截留 晋西黄土区
  • 简介:森林是水源涵养功能的基础和载体,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森林覆盖较好,但当前流域内林地的水源涵养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青海云杉、白桦、华北落叶松、沙棘和青杨这5种在流域内典型树种,对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10个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分析评价,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林种和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在林冠层的比较中,青海云杉和白桦的水源涵养能力最佳,华北落叶松次之,沙棘和青杨居末;但在枯落物层的比较中,华北落叶松、白桦和青海云杉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好,青杨居中,沙棘表现最差;而在土壤层的比较中,青海云杉和白桦同样水源涵养能力较好,沙棘居中,青杨和华北落叶松较弱。同时,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检验得到:青海云杉权重最髙,达到25%c,另外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占林冠、枯落物和土壤这3层比重最大,为70.51%。综合林冠、枯落物、土壤和层次分析比较结果,当前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青海云杉林地>白桦林地>华北落叶松林地>沙棘林地>青杨林地。这一结果为进一步讨论流域内植被景观格局和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水源涵养能力 林冠 枯落物 北川河
  • 简介:本文运用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周宁县天然甜槠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甜槠林
  • 简介:榆树疏是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级群落。以退耕还后天然恢复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疏和无破坏的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生物量估算法及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2种典型榆树疏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除土壤无机碳储量外,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各组分的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榆树疏,其中总的碳氮储量分别为科尔沁沙地榆树疏的1.97和1.82倍;2)2种榆树疏碳氮分配特征相似,最大贡献者均为土壤,其所占比例相应地均超过了55%和80%,而最小贡献者则均为枯落物;3)与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相比,退耕还后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疏可能具有更大的碳汇潜力和固氮功能。

  • 标签: 榆树疏林 碳储量 氮储量 分配特征 退耕还林
  • 简介:在引入“社会责任”的绿色营销的基础上,通过对牛姆旅游资源地实地调查、游客及景区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牛姆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牛姆的客源市场特征并结合其旅游产品特点,并提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 标签: 旅游市场 生态旅游 游客调查 牛姆林
  • 简介:通过原位进行控制、低氮和高氮(0,60,240kg/(hm^2·a))3个氮添加处理,采用挖壕沟法区分自养呼吸,研究板栗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氮添加处理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在控制处理样地中,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分别为(3.47±0.09)、(2.26±0.10)和(1.21±0.16)μmol/(m^2·s),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对氮添加处理有不同的响应,低氮添加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及不同组分呼吸(P<0.05),高氮添加则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及异养呼吸(P<0.01),而对自养呼吸无显著影响(P>0.05);3)在控制处理样地中,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44、1.93和4.10,氮添加处理可显著降低自养呼吸的Q10值(P<0.05),而对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无显著影响(P>0.05).

  • 标签: 板栗林 氮添加 土壤呼吸 土壤不同组分呼吸 Q10值
  • 简介:运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红松人工(林龄25、45、58、68a)和红松混交(林龄60a)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碳量、腐殖质组成与结合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红松人工纯林、红松混交土壤有机质含碳量、腐殖质各组分含碳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并且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就土壤腐殖质组成而言,除林龄58a红松人工根际土壤和45a红松人工非根际土壤外,其他型土壤胡敏酸含碳量均高于富里酸含碳量;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HA/FA)在1.00-2.45之间;土壤重组腐殖质、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含碳量大小顺序为林龄58〉68〉25〉45a;红松混交除紧结态腐殖质外,其他腐殖质各组分含碳量均高于红松人工

  • 标签: 红松人工林 土壤腐殖质组成 结合形态
  • 简介:建阳市2003年启动改后,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时必须附权宗地图,应用手工和一般绘图软件绘制都不便于查询,不能与发证数据链接,易出现重和漏。为此建阳市开始率先采用View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制作权宗地图,能够满足权宗地图要求。

  • 标签: 林权 宗地 矢量化
  • 简介: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长量和生物量等常用指标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人工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密度普遍偏高,结构比较简单,群落稳定性较差.3种密度的赤桉群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被层的群落分异性越大,林分中主要分布优势种(乔木为赤桉,林下植物为扭黄茅),其他种群的数量极少,林下植被层的结构比较简单,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物种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等4个指标不断减小,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断降低,结构合理性越差;群落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基本随赤桉的密度增加而减小,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生物量是其他2种高密度林分生物量的2倍以上.各林分林木生长缓慢,即使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只有0.72cm和0.78m.为了增加干热河谷地区人工乔木林群落的稳定性,使其逐步实现正向演替,发挥其应有的生态防护功能,应该考虑降低乔木层群落密度.

  • 标签: 赤桉 林分密度 群落稳定性 金沙江干热河谷 群落结构 林下植被
  • 简介:对三峡库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的柑桔,从建园开始连续9年定位观测柑桔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梯田柑桔径流系数在0.047~0.153之间,径流含沙量在425—217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9.37-116.67g/m^2之间。25°坡地柑桔径流系数在0.079—0.378之间,径流含沙量在500—505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48.29~1962.04g/m^2之间。在建国初期4年内,25°坡地柑桔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急剧下降,径流系数由0.378下降到0.103,径流含沙量由5050g/m^3下降到350g/m^3,侵蚀模数由1962.04g/m^2下降到131.42g/m^2。4年后,覆盖度的增加有效的抵消了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柑桔覆盖度达到0.82,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分别为0.103~0.253,350~3404g/m^3、14.71~148.4g/m^2,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 标签: 径流量 侵蚀模数 柑桔林 三峡库区
  • 简介:本文通过对建瓯木荷和杉木人工林冠截留的观测,分析了二者林冠截留差异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木荷的年截留量为379.04mm,平均截留率是21.96%,杉木林的年截留量为259.54mm,仅为木荷的68.5%,平均截留率是16.31%,比木荷低5.65%。两林分截留率大小随降雨特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在雨季,木荷的截留能力明显高于杉木林;随雨量的增大,两者的截留量与截留率的差异有增加趋势,这主要与两种林分结构特征的不同有关。

  • 标签: 林冠截留 木荷 杉木 人工林
  • 简介:分析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流域20多年水源涵养林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呈上升状态,从1975年的10.96%,已上升到46.61%;经济面积增长迅速,每年约增长150hm^2;树种组成正在向多样性转化,从1975年以4个主要树种为主,到1995年已形成8个树种的格局。因此认为妫水河流域水源涵养总体状况正在好转,但还存在经济面积增加过快,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森林植被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 标签: 妫水河 水源涵养林 动态格局 植被类型 树种组成
  • 简介:对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中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选取林冠截留率、枯落物层蓄积量、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土壤稳渗速率、土层厚度、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为评价指标,构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各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为青冈〉杉木林〉毛竹林〉香樟〉马尾松林〉板栗;青冈的水源涵养功能属较好等级,杉木林、毛竹林、香樟为中等,马尾松林、板栗较差。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水源涵养功能 森林类型 评价 桐庐
  • 简介:通过对我国退耕还工程的期中评估,总结出退耕还的主要经验:各级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加大宣传力度,用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制定规章制度,保证规范操作;落实个体承包,创新运行机制;示范带动,完善配套措施,正确处理几个关系;重视自然规律,加强科学性。指出退耕还的主要问题:缺乏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综合总体规划;存在重轻草、重生态、轻生计、重造轻封等问题;造林当年成活率低,植被建设布局、模式不够合理,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考虑不够;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落实。

  • 标签: 退耕还林 主要经验 存在问题
  • 简介:通过4800m^2标准地调查,应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等研究甜槠9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槠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

  • 标签: 空间分布格局 甜槠林 聚集度指标
  • 简介: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4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不间伐、20%、40%、60%间伐强度),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及间伐后补植枫香两种改造措施对库区生态公益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40%及60%间伐强度林地的水土流失量大于不间伐处理,中高强度间伐后套种枫香的改造措施同样加大了库区生态公益林地的水土流失,但小于间伐措施的流失量,且水土流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加大。而在适当的低强度间伐(20%间伐强度)条件下,实施两种改造措施之后的库区生态公益的水土流失量与不间伐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选择在低坡度(25°)进行适当的低强度(20%间伐强度)间伐并套种枫香等阔叶树种,可达到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的林木和景观资源的目的。

  • 标签: 库区生态公益林 间伐 套种 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