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重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手足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一般护理外,着重强化对患儿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护理。结果28例治愈出院,7例好转出院。结论对重症手足病患儿,加强监测,采取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是提高救治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儿手足病重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探析,并总结早期识别的方式。方法筛选出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之间我院收治的52例手足病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总结出早期识别该病的征象。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要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患儿护理总的满意率为96.15%,参照组患儿护理总的满意率为65.38%,两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手足病重的患儿中进行早期的识别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减少了护患纠纷。

  • 标签: 手足口病 小儿 重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重征象早期识别方法及早期识别与护理对治疗重症手足病患儿的重要意义。方法我院2011年4月到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重症手足病患儿设为实验组,72例普通手足病患儿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早期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小儿手足病的重症征象。同时,对早期出现临床症状患儿进行对症护理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或烦躁,四肢抖动或无力,脑膜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高血糖,高血压,呼吸浅促、咳嗽、喘憋、口唇紫绀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但经过精心护理后均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或烦躁,四肢抖动或无力,脑膜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高血糖,高血压,呼吸浅促、咳嗽、喘憋、口唇紫绀等都是小儿手足病的重症征象,尽早识别这些征象是提高重症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重症征象 早期识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重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护理。结果25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手足病重征象,加强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征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足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手足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出现皮疹和疱疹。严重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以及呼吸道感染、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因此,对小儿手足病的重症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应早期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做好护理。本文分析了小儿手足病重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措施。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 早期识别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文章分析了手足病的早期识别方法,然后对手足病人进行皮疹、心肌炎等方面的护理,并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希望能够为广大家长和医生提供参考,预防手足病向着重症方向发展,降低手足病的发病率,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早期识别 进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重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我院手足病科收治重症患儿5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病例均为肠道病毒T1(EVT1),柯萨奇病毒A16(COXA6)感染。发病至加重实践3-5天,主要表现持续高热、呕吐、颈抵抗、易惊、偏瘫、呼吸循环衰竭。主要药物利巴韦林,甘露醇,血管活性药,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48例临床治愈,2例死亡。结论重症手足病进展迅速,多发3岁以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少数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疾病特征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病重患儿的血糖水平。方法对360例临床诊断的手足病重合并脑炎的患儿进行血糖水平及其他临床特征分析,血糖监测采用一日6次法,同时进行肛拭子病毒分离。结果360例患儿均有不同水平的血糖水平升高。结论手足病重合并脑炎的患儿均需血糖水平,及时发现血糖水平升高并给予及时处理可以减少重症患儿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手足口病重症血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足(HFMD)病重高危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符合小儿手足病重高危的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救治、转归加以总结。结果重症高危倾向的16例,重症4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10例,循环系统受累为主7例,呼吸系统受累为主3例。均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通过快脱慢补的方式给予降颅压、甲强龙冲击治疗、丙球支持;对于循环系统受累的通过快补慢脱的方式,并给予血管活性药;对呼吸系统受累者,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处理。治愈19例,死亡1例。结论对有重症高危倾向的患儿,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早期积极干预,就可阻止疾病向重症发展,大多愈后良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高危儿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36例重症手足病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经过治疗,34名患儿康复,1例患儿死于器官衰竭,总体治疗有效率97.2%。结论对手足病的危重病例,应早期对症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手足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1月35例重症HFMD病例和32例普通病例,比较两个组别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治疗转归结果。结果HFMD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相比,热程长、热峰高、外周血WBC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血糖浓度高,胸部X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异常比例高(P<0.05);重症组发生1例死亡,32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摸清重症HFMD的临床特征,对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肠道病毒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3年梅州市手足病重病例的流行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梅州市手足病重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梅州市共报告手足病病例44412例,年均发病率为259.88/10万;其中重症病例90例,重症发生率为0.20%;死亡9例,病死率为0.02%。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手足病重病例报告,其中五华县重症发生率最高,为0.34%;重症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70例,占总数的77.78%(70/90);男性58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为1.81∶1,男女重症发生率分别为0.21%和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儿童共报告79例,占总数的87.78%(79/90),不同年龄组之间重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84例,占总数的93.33%(84/90)。75例实验室确诊重症病例中检出EV71阳性60例,占80.00%(60/75)。结论梅州市手足病重病例以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应加强对该人群的手足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病重并脑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入住的手足病重并脑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甲泼尼龙、甘露醇联合丙种球蛋白,对照组应用甲泼尼龙、甘露醇。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惊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结论甲泼尼龙、甘露醇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病重并脑炎患儿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甲泼尼龙、甘露醇。

  • 标签: 手足口病重症并脑炎 甲泼尼龙 甘露醇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引流治疗在手足病重患儿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法,对120例手足病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手足病重患儿早期行脑脊液引流治疗的效果以及雨后评估。选择未经脑脊液引流治疗,常规脱水降颅压治疗组做对比。结果120例手足病重患儿在神经系统损伤早期,在常规应用脱水降颅压治疗基础上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引流治疗,引流时间为手足病重1-3天,引流量为5-10ml,引流后患儿神经系统损伤改善明显,持续高热,肢体抖动,阵挛,惊跳,眼位改变等改善显著。同时减少激素,人免疫球蛋白应用计量,缩短疗程,降低病死率。结论手足病重患儿早期行常规脱水降颅压治疗同时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引流治疗可显著减轻神经系统损伤,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 标签: 腰椎穿刺术 脑脊液引流 手粗口病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