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问题,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税和交易手段对排放量加以调控。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与经济发展程度,我国虽在短期内不可避免资源消耗与排放,但仍须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做出应尽努力。在《巴黎协定》约束下,我国减排压力再次提升,故调制机关应从不同角度分析税与交易各自优势,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基础上综合应用两种机制,最终实现全球气候的有效治理与永久保护。

  • 标签: 碳减排 碳税 碳交易 综合应用
  • 简介:文章首先回顾了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然后以沪深两市涉农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2012-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信息披露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在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层次分析法,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涉农企业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涉农企业对信息披露不够重视,其整体披露质量较差,且不同企业和地区间披露质量存在差异。我国亟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披露,环保、农业、证券等多部门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我国涉农企业信息披露水平的整体提高。

  • 标签: 低碳农业 涉农企业 碳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质量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简介:税是推动经济发展低碳化的有力政策工具,因此我国开征税势在必行。在借鉴欧美国家税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征税过程中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确定、纳税环节的选择、税率的设置以及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六方面税收制度设计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这些研究对我国构建科学的税制度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碳税 国际经验 税制设计
  • 简介:文章基于两级低供应链视角,针对制造商主导情景,建立了补贴生产企业政策优化决策博弈模型,得到了均衡解,分析了供应链成员企业定价和减排优化策略,采用罗宾斯坦议价模型求得供应链协调均衡解;与补贴消费者政策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政策各有所长,没有绝对优劣之分,仅可以相互部分替代;基于总量控制和目标减排导向,给出了政府补贴消费者政策和补贴生产企业政策最优选择的边界条件,但政府两种政策都不能同时实现总量控制和目标减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碳补贴生产企业政策 碳补贴消费者政策 低碳供应链 博弈
  • 简介:经济是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经济的发展直接维护着生态平衡,涉及到环境保护。而有些企业、事业单位等经济组织在其经营活动中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低经济的初衷,违背了其社会责任,并在其披露的信息中没有得到任何反映。本文将生态学与会计学结合起来,探讨了生态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 标签: 低碳经济 生态环境 生态会计
  • 简介:从信号传递理论和投资者情绪出发,探讨了披露信息丰裕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理。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以“披露信息丰裕度→投资者行为→股价崩盘风险”为分析路径,从披露信息丰裕度的信息传递、品牌信任及责任承担等三条渠道考察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披露信息丰裕度对股价崩盘风险呈反向变动,说明披露信息丰裕度作为价格信号降低了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披露信息丰裕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路径中,披露能够通过信息传递渠道与品牌信任渠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 标签: 碳披露信息丰裕度 信息传递 品牌信任 责任承担 股价崩盘风险
  • 简介:本文从基本政策要素、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交易市场四个不同的层面探讨了促进低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对各种政策工具进行详细讨论,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1)政府的政策工具应该在强制执行和市场自主行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达到最优的调控效果,并使市场运行效率最高;(2)定价在促进低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在所有的财政政策工具中,对污染进行征税并进行相关政策创新比财政补贴更为有效;(3)政府设立的产业基金在低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政府资金外,还要充分利用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低产业;(4)构建一个成熟的交易市场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来增加市场的成熟度,以使交易市场更好地促进低经济发展。

  • 标签: 财政政策 碳定价 金融政策 碳交易市场
  • 简介: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应对气候变暖和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应深化税制改革,制定和完善税收政策,加大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税收支持力度,促进低经济发展。

  • 标签: 低碳经济 税制改革 税收政策
  • 简介:税与能源税是有效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量的重要经济措施。两者在课税对象、课税目的等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厘清税与能源税之间的关系,正确定位税及能源税的功能,协调两者的共存模式,合理分配税收负担,对于确保税与能源税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碳税 能源税 税率 税收负担
  • 简介:当前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全球都在积极的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变暖和经济飞速发展之间出现了较深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正是低经济的研究缘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正在飞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因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资源需求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标签: 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 财政政策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中国家 气候变暖
  • 简介:在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这其中由于二氧化碳(CO2)排放过量导致的“温室效应”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关乎全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问题。对此,许多国家采取了多样、综合的治理措施,如排放管制、鼓励技术更新、许可证管理、

  • 标签: 财税政策 低碳经济 20世纪中后期 许可证管理 环境问题 全球经济
  • 简介: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它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污染的价格。与常见的行政命令手段相比,它可以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激励企业采用减少污染的技术从而达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绿色技术创新特指有关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目前,国内外研究低经济与技术创新、税收政策与技术创新的文献比较多,研究税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倪国锋(2010)研究了低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

  • 标签: 绿色技术创新 税收政策 碳税 企业 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经济
  • 简介: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低经济已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因子,低城市也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实践。本文首先在城市排放构成要素、城市生活排放计算、城市生活方式规划、低城市政策设计四个层面详细分析国外低城市发展研究现状;然后从低城市内涵与目标、低城市评价与指标、低城市政策与选择三个视角具体考察国内低城市发展研究进展。低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可持续现代化与城市转型,本文针对国内外低城市理论的发展对乌鲁木齐市建设低城市得出一定的启示。

  • 标签: 生态文明 低碳城市 可持续现代化
  • 简介:对于发展低经济,许多国家采取了多样、综合的治理措施,如排放管制、鼓励技术更新、许可证管理、配额交易与管理、可交易排放权设置、财税政策等。其中,财税政策是政府促进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河北省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大省,

  • 标签: 财税政策 低碳经济 经济发展 河北省 许可证管理 技术更新
  • 简介:火力发电是电力行业排放的主要来源,火电行业降低排放强度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3—2016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市火电行业排放效率,并结合Moran指数对火电行业排放效率空间相关性进行诊断,再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火电行业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火电行业排放效率存在一定区域差异,表现为东西中部依次递减,且区域间火电行业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强。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人均收入水平、政府投资、城镇化水平对中国电力系统排放效率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影响为负,同时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应,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企业研发水平对电力系统排放效率影响不显著。

  • 标签: 火电行业 碳排放效率 超效率SBM 空间计量模型
  • 简介: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在最早进行生态省建设和发展低经济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潜力,但资源禀赋、能源消耗和气候环境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应从规划引导、财税政策、金融支持、生产消费等方面加快建立相关约束激励机制,激励低发展的正效应,约束高发展的负效应,有效实现吉林省向低经济转型。

  • 标签: 吉林省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约束激励机制
  • 简介: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出发,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造环境污染指标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单因素、多因素及其交互效应三个角度考察了三种效应对排放的影响以及三者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三个因素独立考察时,每个因素都显著影响排放,而联合考察三个因素时,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对排放的影响相对更为重要;第二,规模效应、结构效应都与技术效应存在一定的互补作用。

  • 标签: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碳排放
  • 简介:深入研究中国金融市场价格的跳跃扩散效应、度量动态极端跳跃风险,能够为建立全国统一金融市场提供实证支撑。以中国6个代表性金融市场的成交价为研究对象,基于SVCJ模型估计中国金融市场价格的跳跃概率、跳跃幅度,通过跳跃扩散强度和条件跳跃扩散概率探讨跳跃扩散效应的特征,再结合极值理论建立SVCJ-POT-VaR模型,度量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态极端跳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的跳跃特征明显,各市场之间存在跳跃扩散效应,还未形成稳定的金融市场;广州和深圳市场拥有较高的跳跃扩散强度,在全国金融市场中最为活跃,但整个市场的跳跃扩散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天津市场的跳跃信息向其他市场传递的概率最高,市场稳定性最差,当出现不可控的政策调整或风险事件时,天津市场最有可能引起全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在考虑收益率波动的极端跳跃行为时,SVCJ-POT-VaR模型对中国金融市场具有良好的风险测算能力。

  • 标签: 碳金融市场 跳跃扩散 SVCJ-POT-VaR模型 极端跳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