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直肠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6年对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显示,结直肠死亡率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第五位,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位。转移是指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介于局限性肿瘤及广泛性转移之间、生物侵袭性较温和、转移较局限的过渡阶段,转移概念的提出,使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确定性治疗治愈。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转移性结直肠常见转移部位的临床治疗研究作简要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寡转移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直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且术后容易发生转移转移可分为局部转移及远处转移,但发生在术后5年以上的多次转移临床较少见。本文介绍1例直肠术后5年的多发转移病例,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寡转移,直肠癌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局部转移的规律与直肠术式变革。方法以直肠转移规律为关键词于CNKI上检索到2006-2011年相关文献80篇。通过文献来进行总结。结果直肠常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转移,这也是直肠复发以及致死的重要原因。对于该病症的临床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结论医患理念不断提升,随着对于直肠的局部的转移规律的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到变革手术方式以提升患者治愈后的生存质量,将患者预后的伤害降到最低限。

  • 标签: 直肠癌 局部转移 淋巴 术式变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转移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内本院收治的结直肠转移患者 60例,回顾性分析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并且在 1年、 2年后进行生存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过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共 31例( 51.7%),在 1、 2年的随访中,局部控制率分别达到 81.7%、 70.0%, 1、 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83.3%、 60.0%,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化疗毒副作用,未出现 4级及以上可导致死亡发生的严重反应。结论:针对结直肠转移患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实际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结直肠癌寡转移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临床效果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对于结直肠转移的局部治疗,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手术和射频消融术疗效相似,但适用人群更加广泛。结直肠转移或许具有放射抵抗性,增加剂量可以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SBRT治疗结直肠转移的剂量分割和预后因素尚未确定,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仍有放射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肺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作者: 雷俊琴 刘文扬 金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疗科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100021
  • 简介:摘要转移是肿瘤从局部区域病变进展到远处广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中间状态,通过局部治疗有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单次剂量高、分割次数少,是一种高精准的局部消融治疗手段。结直肠有近一半患者会发生转移,主要转移部位为肝和肺。本文主要阐述SBRT治疗结直肠肝、肺转移灶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总结了SBRT具体实施的要点。SBRT在严格的呼吸运动管理和放疗质控下是治疗结直肠转移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肿瘤/寡转移 结直肠癌,肝转移/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结直肠癌,肺转移/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结直肠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导致结直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广泛性转移转移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积极治疗预后较好。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肿瘤局部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结直肠肝肺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寡转移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肾上腺转移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7例结直肠肾上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肾上腺转移发生率为1.18%(17/1437),同时性结直肠肾上腺转移5例,异时性12例。孤立肾上腺转移1例,其余均合并其他部位转移。16例肿瘤标志物异常。孤立肾上腺转移采用手术切除,至今已存活16个月;其余采用辅助化疗,平均生存时间10.8个月。结论本病表现隐匿,肿瘤标志物结合影像学检查能够确诊。对于原发灶能够切除的患者,尽量同时切除肾上腺转移灶,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对于不能完整切除的患者,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延长其生存时间。

  • 标签: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肾上腺 转移
  • 简介:摘要1例因右眼眶痛伴视物重影2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眶CT、MRI检查发现右眼眶肿物,行右眼眶肿物摘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为低分化腺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患者直肠病史,最终确诊为直肠眼眶转移。(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07-708)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结直肠患者血清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筛选出结直肠转移相关的miRNA。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11个结直肠转移相关的miRNA(miRs-31,335,206,141,126,200b,200c,21,Let7a,Let7b和Let7c),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术前留置血清的结直肠转移(IV期)病例共计108例,其中结直肠转移患者72例,其他脏器转移患者36例;并纳入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术前留置血清的局灶性结直肠(L-CRC)(I-III期)病例共计11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血清样本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找出结直肠转移相关miRNA。结果筛选出11个转移相关的miRNA中的7个miRNA(miRs-31、141、126、21、Let7a、Let7b和Let7c)可以从血清中被检测到。与局灶性结直肠患者相比,miR-141,miR-126,Let-7a和miR-21在转移性结直肠患者的血清中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P〈0.0001,P=0.0120和P〈0.0001),可以作为结直肠转移相关miRNA。结论7个转移相关MiRNAs:miRs-31、141、126、21、Let7a、Let7b和Let7c可以从结直肠患者血清中被检测到;miR-141,miR-126,Let-7a和miR-21可以作为结直肠转移相关miRNA。

  • 标签: 结直肠癌 转移 MICRORNA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便后滴血,消瘦1个月于2001年5月6日入院.无慢性结肠炎、痔等病史.无发热、里急后重、脓性便、腹部疼痛及其它不适.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质消瘦,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直肠指诊:距肛门8cm直肠的左前壁可触及一4cm×3cm肿物,活动度较好,无触痛,质韧,指套带血.经直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前全身检查中发现脾脏有一4cm×3cm的实性占位病变.术中探查盆腔、腹主动脉旁及肝脏均无可疑转移病灶,脾脏中下极见4cm×5cm肿物,未侵及浆膜.遂行直肠根治、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脾转移.

  • 标签: 直肠癌 脾转移癌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直肠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36例直肠转移病人随访,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36例肝转移病人中,同时性肝转移11例,术后转移25例。手术+化疗组9例,1、2、3年生存率为77.8%、55.6%、33.3%;介入+化疗组13例,1、2、3年生存率为38.5%、15.4%、0%;单纯化疗组14例,1、2、3年生存率为12.4%、7.1%、0%。结论肝脏是直肠最主要的转移部位,直肠转移是影响直肠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联合化疗是直肠转移的最有效方法,单纯介入治疗或全身化疗不能够显著提高病人生存期。三种治疗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延长生存期。

  • 标签: 直肠癌 肝转移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治疗结直肠转移(CRLM)的方法日益更新,手术治疗成为治愈CRLM患者的主要手段,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下的CRLM切除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对于特定患者,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尚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CRLM的临床治疗。因此,现如今结直肠转移的治疗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对于每例结直肠转移患者,需经过多学科团队讨论(MDT),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结直肠癌肝转移 手术治疗 新辅助治疗 多学科协作团队
  • 简介:转移是结直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是结直肠研究的热点。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有望提高生存率的积极手段。本文对结直肠转移的综合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 简介:肝脏是结直肠转移的最常见器官,10%~25%的结直肠患者在确立诊断时即已存在肝转移,另有20%~25%的患者在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因此结直肠转移的发生率可高达50%,而能获得手术切除者仅占10%~20%[1-3].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应用,局部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一部分患者的肝癌缩小而获得二期切除[4].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患者 治疗进展 诊断 常见
  • 简介:直肠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所有癌症中位于前列[1]。约25%的结直肠患者初诊时即合并有远处转移([2,3]),转移的部位主要是肝和肺([4]),其次腹膜、脑、骨骼、肾上腺、脾等其他比较少见的部位([5-7]),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之一。

  • 标签: 结直肠癌肺转移 肝转移 孤立性肺转移 总体生存率 诊治策略 术后辅助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转移的治疗。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了解结直肠转移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适应证以及新辅助化疗增加结直肠手术切除的机会。结果丈献及实践证实,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的手术治疗效果。结论综合治疗结直肠转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化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进行转化治疗,使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转移患者获得手术治疗或其他局部治疗达到R0切除或无疾病状态。RAS/BRAF基因野生型左半结肠癌直肠,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FOLFOX)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选择更佳;RAS/BRAF基因野生型右半结肠癌患者、RAS或BRAF基因突变的结直肠患者,选择相对复杂些。对于年轻、体力状态好的患者应首选奥沙利铂联合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联合贝伐珠单抗,FOLFOX/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FOLFIRI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作为次选方案。转化治疗过程中通常要求多学科团队每2个月评估1次疗效,一旦判断转化成功,即安排落实后续手术治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转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