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应用密闭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时机,应用密闭进行,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5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减少吸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 标签: 机械通气 患者安全 有效吸痰 呼吸道通畅 密闭式吸痰管
  • 简介:摘要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人工气到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密闭能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通气,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及职业暴露,减少各种并发症,并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对4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时机,应用密闭进行,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4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减少吸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 标签: 机械通气 患者安全 有效吸痰 呼吸道通畅 密闭式吸痰管
  • 简介:【摘要】对气道管理技术在重症患者护理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气道管理密闭技术,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密闭应用方式,密闭应用效果,并对气道管理密闭技术在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介绍,在今后的护理管理中提供借鉴。

  • 标签: 密闭式吸痰技术 人工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密闭与一次性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时间、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较一次性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一次性吸痰管 临床使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2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法。时,将末端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引,开通负压开关,将轻轻送入气道,每次后通过管上的冲洗冲洗干净,抽回,分离吸引,将保护帽套上末端,以防止污染。结果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效果,加强管理,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结论使用密闭法不良反应少,患者痛苦减轻;噪音轻微,有利于保持ICU环境安静;节约操作时间,增加工作效率;不中止呼吸机送气,防止肺不张及低氧血症的发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 应用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50例R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不同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对照组行开放护理,观察组采用密闭。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时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时机,应用密闭进行,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均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减少吸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保护医务人员,提高安全性。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在新生儿高频通气中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频通气并应用密闭危重症新生儿60例,对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危重症患儿在进行高频通气中采用密闭,对照组危重症患儿采取传统一次性开放性,对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应用密闭,实验组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危重症新生儿高频通气应用密闭,效果显著,可推荐应用。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新生儿 高频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与开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对照组采用开放,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密闭对气道损伤、引起患者剧烈咳嗽及液喷出较少(P<0.05),平均每次操作时间缩短(P<0.05),后心率、收缩压增高较对照组减少(P<0.05),血氧饱和度减少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密闭简便、安全,可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保证机械通气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密闭在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 年 11 月 -2019 年 10 月时段内收治的 86 例机械通气病人,划分为甲组( 43 例)和乙组( 43 例)。均施以气道护理,但甲组为开放,乙组为密闭, 对比 病人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医疗护理成本。 结果: 甲组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显著较差于乙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乙组医疗护理成本明显低于甲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机械通气病人中,以密闭为核心的气道护理操作,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减少医疗护理成本,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呼吸和循环系统 医疗护理成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成人密闭安全性及应用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呼吸道护理协会、美国重症医学会、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11篇、专家共识4篇。从使用指征、临床效果、安全性、使用方法、更换5个方面汇总了27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关于成人密闭装置临床应用的最佳证据,临床护理人员在应用证据时需结合临床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以规范密闭装置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成年人 密闭式吸痰装置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密闭的作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观察组应用密闭,比较两组患儿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生理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被称之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该病将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衰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这是对新生儿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甚至会造成新生儿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呼吸,往往需要使用机械通气以及气管插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保障新生儿的呼吸道通畅。因此,本文首先将分析密闭的优点,然后详细阐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密闭的效果,最后概述密闭存在的不足,希望可以为相关医护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密闭式吸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处理当中,不同深度密闭对于患者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外科ICU病房内5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密闭,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深度,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指标对比后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远少于对照组,这一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外科ICU内接受机械通气与密闭的患者而言,标准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外科 机械通气 ICU 密闭式吸痰 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密闭操作简便,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能够有效的降低过程中的风险,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预防低氧血症,减少医护、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多重耐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