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病变是指在子宫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但现在主要是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IL发展为癌的自然演变过程与高危HPV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子宫病变诊断仍为三阶梯流程即细胞学+HPV、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目前国内推荐简单易学的阴道镜诊断方法为R-way阴道镜评估体系。子宫病变治疗方法主要有预防性HPV疫苗注射、药物、激光、冷冻、电切、电凝、手术。

  • 标签: 子宫颈病变 诊治
  • 简介:摘要:子宫病变是指在子宫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但现在主要是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IL发展为癌的自然演变过程与高危HPV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子宫病变诊断仍为三阶梯流程即细胞学+HPV、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目前国内推荐简单易学的阴道镜诊断方法为R-way阴道镜评估体系。子宫病变治疗方法主要有预防性HPV疫苗注射、药物、激光、冷冻、电切、电凝、手术。

  • 标签: 子宫颈病变 诊治
  • 作者: 杨荣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金牛区金泉金科社区卫生服务站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53-02据调查数据显示,子宫颈癌是造成妇科癌症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乳腺癌。由于患子宫颈癌妇女人数的逐年上升,并且患病人员的年龄也更加趋向于年轻化,如何预防子宫颈癌已经成为了妇女以及更多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文章来看一下预防子宫颈癌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注意事项。1子宫颈癌的相关知识1.1子宫颈癌的患病原因(1)遗传因素:任何癌症的发生都与一定的遗传因素相关,子宫颈癌也不例外;为此,家族女性亲属中有患子宫颈癌或者乳腺癌等癌症既往史的女性朋友应该多加注意;(2)病理因素:很多妇女会因长期的子宫颈损伤、破皮、发炎、糜烂等病理特征产生早期的子宫颈癌细胞,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感染等引发子宫颈癌;(3)激素因素:临床实践证明,雌性激素会刺激妇女的宫颈上皮增生,子宫及阴道组织也会随之生长。该种情况下,女性的子宫颈癌患病率增高。(4)病毒因素:检查发现,在子宫颈癌患者的癌细胞中见到的病毒颗粒通常为“疱疹Ⅱ型病毒”,该种类型的病毒等会引起部分类型的子宫颈癌。除此之外,HPV等其他病毒也会引发女性朋友的子宫颈癌;(5)环境原因:通常情况下,没有性生活的女性是不会患有子宫颈癌的,越早发生不当性行为或性生活的女性患有子宫颈癌的几率也更高。并且,若女性的男性伴侣较多,其发生子宫颈癌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等等。1.2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子宫颈癌?早期的子宫颈癌通常没有十分明显的患病特征,但女性可多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在性行为后发现阴道出血等症状;(2)较为年轻的女性,还有可能出现经期延长或缩短,以及经量增多症状;(3)阴道排液情况的发生,大部分子宫颈癌患者阴道会出现白色、腥臭的排液;晚期的子宫颈癌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不规则且出血量多少不一;(2)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疼痛等异常症状;(3)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贫血等全身衰竭症状。2子宫颈癌的有效预防措施通过以上知识,我们能够知道妇女患子宫颈癌疾病的常见原因较为明确。目前的临床医学中,子宫颈癌的筛选方法等也较为完善。为此,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子宫颈癌的有效预防:2.1提早判断自己是否出现子宫颈癌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在诊断子宫肿瘤中的应用效果,并积累相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妇科收治的 50例子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25例患者进行常规的诊断方法,观察组 25例患者进行阴道镜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疗效。结果:通过对这 50例患者进行诊断,其中 25例在阴道镜下进行宫颈活检术,发现通过阴道镜检查子宫肿瘤的准确率要远远高于采用常规方式检查的准确率,且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子宫肿瘤的疑似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确诊率更高,有利于相关的患者及早的发现疾病,及早的进行治疗,也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阴道镜 诊断 子宫颈肿瘤
  • 简介:摘要子宫病变是指在子宫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但现在主要是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IL发展为癌的自然演变过程与高危HPV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子宫病变诊断仍为三阶梯流程即细胞学+HPV、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目前国内推荐简单易学的阴道镜诊断方法为R-way阴道镜评估体系。子宫病变治疗方法主要有预防性HPV疫苗注射、药物、激光、冷冻、电切、电凝、手术。

  • 标签: 子宫颈病变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子宫环形电切术 对宫颈疾病进行介绍,分析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宫颈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40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电刀宫椎切除术,观察组则为 子宫环形电切术, 分析治疗有效性。 结果: 从 治疗 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分别为( 10.5±1.4 ) min 和( 12.5±6.6 ) ml ,对照组为 ( 6.7±0.9 ) min 和( 10.3±4.1 ) ml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手术后阴道排液量上和排液用时上,观察组分别为( 16.8±5.9 ) ml 和( 13.4±7.3 ) d ,对照组则为( 25.3±6.6 ) ml 和( 12.1±5.1 ) d 。与此同时,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3.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5%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手术方案更佳。 结论: 采用 子宫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其治疗宫颈疾病效果显著,得到了认可。

  • 标签: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普通电刀宫椎切除术 宫颈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宫颈管型70例、微小偏离型11例、肠型2例、绒毛管状腺癌5例;I期38例(Ibl期24例、Ib2期14例),Ⅱ期32例(IIa期10例、IIb期22例),Ⅲ期1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仅为28%(10/36)。10例经反复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其中7例经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确诊5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2例经诊断性锥切确诊1例为Ib1期宫颈管型腺癌,1例为Ib1期微小偏离型腺癌;1例Ib1期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经宫腔镜下大块组织切除活检确诊。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尤其是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宫颈管搔刮术、诊断性锥切及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治疗方式是影响宫颈黏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妇科 子宫颈 粘液腺癌 临床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对妇女健康形成重大影响的恶性肿瘤类型当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子宫癌。随着当今临床医学针对子宫癌治疗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得该疾病能够通过借助病因干预、疫苗注射以及早期诊断筛查来预防或消灭。另外,当下针对育龄阶段女性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普及也能够确保子宫癌相关知识得以大力推广,针对子宫癌发生概率下降有着显著效果。

  • 标签: 子宫颈癌 预防 护理 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糜烂是指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蓝色胆液质或腐败血液质占优势,影响宫颈组织细胞,腐蚀局部组织而形成的形状改变性疾病。

  • 标签: 子宫颈糜烂 维吾尔医 腐败血液质 诊疗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波理疗对预防子宫癌后尿潴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82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微波理疗护理方式。对比分析微波理疗对预防子宫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尿潴留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19.51%,观察组发生尿潴留例数为2例,发生率为4.8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理疗护理方式能有效降低后潴留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微波理疗 子宫颈癌 尿潴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细胞生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方法 。方法:选择 67例子宫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 1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观察 2组(开腹手术子宫切除术)各 35例、 32例,选择同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 30例为对照组(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观察组 1组术后宫颈癌细胞凋亡率高于术前( P<0.05);观察 1组宫颈癌细胞凋亡诱导基因 Trail、转移抑制基因 NM23水平术后高于术前( P<0.05),凋亡抑制基因 Bcl2、转移促进基因 MAT1水平术后低于术前( P<0.05)。观察 2组、对照组术前术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癌并不增加其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 标签: [ ] 腹腔镜手术 子宫切除术 子宫颈癌 生物行为
  • 简介:  2.3 PC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 Ⅰ期宫颈鳞癌的PCNA强阳性表达率21.4%(3/14),结果 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44.29%,  2.1 PCNA在不同类型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宫颈鳞癌、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 标签: 中的表达 增殖细胞核 子宫颈鳞癌
  • 简介:  2.3 PC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 Ⅰ期宫颈鳞癌的PCNA强阳性表达率21.4%(3/14),结果 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44.29%,  2.1 PCNA在不同类型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宫颈鳞癌、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 标签: 中的表达 增殖细胞核 子宫颈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