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社区护理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本社区接种的52名婴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名)和研究组(27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社区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脊髓灰质炎疫苗96.3%(26/27)、麻疹疫苗96.3%(26/27)、百白破疫苗92.6%(25/27)、卡介疫苗88.9%(24/27)、乙型肝炎疫苗88.9%(24/27)显著高于对照组72.0%(18/25)、76.0%(19/25)、72.0%(18/25)、76.0%(19/25)、76.0%(19/25);研究组婴儿护理态度、护理方法、护理技巧、护理效果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社区护理 婴儿 计划免疫 接种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试管婴儿技术中患者心理情况及护理效果评价探讨。方法:选择100例试管婴儿技术中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2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后SAS评分及护理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试管婴儿技术中患者的负性心理情况,能提高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试管婴儿技术 心理情况 护理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婴儿从一岁到三岁期间,是语言发展迅速的阶段,语言的开发对孩子非常重要。根据婴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语言开发教育,对婴儿的语言和智力发展都至关重要。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成为婴儿语言开发的金钥匙。

  • 标签: 婴儿 语言 特点 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儿纤维肉瘤(IF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IFS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16例IFS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1.共16例患儿,中位发病年龄0.13岁(0~4.92岁),男童多见(14/16例,占87.5%)。2.原发肿瘤部位:10例位于四肢,3例位于头颈部,3例位于躯干部。3.治疗方案: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15例化疗患儿中,12例对化疗敏感,3例对化疗不敏感。14例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2例仅行活检。4.中位随访3.5年,3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患儿均完全缓解,其中2例复发(2/16例,12.5%),5年总生存(OS)率为70%。按病理分级分组,G1+G2级患儿5年OS率100%,G3级患儿的5年OS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28)。结论IFS总体预后良好。肿瘤病理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化疗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建议术后进行化疗。

  • 标签: 婴儿型纤维肉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ICSI治疗的2349个新鲜取卵移植周期,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阿托西班组(1176个周期)和对照组(117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阿托西班组的胚胎种植率[50.31%(1046/2079)]、临床妊娠率[64.37%(757/1176)]、活产率[53.17%(553/1040)]明显高于对照组[39.09%(817/2090),51.32%(602/1173),41.01%(431/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的多胎妊娠率、多胎活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阿托西班组的流产率[13.47%(102/757)]低于对照组[16.45%(99/6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西班可以抑制子宫收缩,减少子宫蠕动,提高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并不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因此,在IVF/ICSI新鲜移植周期中应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阿托西班 子宫收缩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出生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儿保科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使用婴儿智护训练,对其最终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对比,分析有无明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儿保科所有收治的婴儿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群体,并将所有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人数一致的情况下,两组婴儿高度相似,对照组常规开展儿保科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则与此同时使用婴儿智护训练。分别开展干预之后,对两组婴幼儿使智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进行调查,并评价最终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最终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开展干预之前,两组婴儿之间相关评分并未呈现明显不同(P>0.05),证明其临床生长发育情况是高度相似的。而分别开展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婴儿的评分得到了明显提高(P<0.05),证明其生长发育情况明显更好。而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要更高(P<0.05),证明护患关系更加和谐。结论 对于儿保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使用婴儿智护训练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临床应用成效更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临床应用,以提高临床护理成效和护理满意度,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

  • 标签: 婴儿智护训练 儿保科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应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床旁护理模式对婴儿湿疹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意义。方法:从我院就诊婴儿湿疹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床旁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针对婴儿湿疹,给予床旁护理模式有显著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床旁护理 婴儿湿疹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分析对在我院出生并进行听力检查的375例试管婴儿双胎与358例自然受孕双胎婴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突变情况、听力筛查结果,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导致差异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 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并于出生后30-42天内到眼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的375例试管婴儿双胎(试管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自然受孕婴儿双胎358例作为对照组。详细采集试管组及对照组新生儿耳聋基因数据、听力筛查结果。结果1、试管婴儿双胎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4.8%,自然受孕双胎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91%;2、试管组和自然组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中,GJB2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2%、2.23%,SLC26A4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07%、0.56%,线粒体12S rRNA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0.53%、1.12%;3、两组GJB2 基因235delC基因单杂合突变分别为2.67%、1.68%;299_300 del AT基因单杂合突变分别为0.53%、0.56% ;4、试管婴儿双胎耳聋基因突变组有1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结论1、试管婴儿双胎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2、可能原因与IVF技术有关。

  • 标签: 试管婴儿 自然受孕 双胎 耳聋基因 突变 听力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对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2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次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干预。于干预前、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文版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儿父母GSES、HADS-A、HADS-D及CHIP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GSES得分分别为(19.63 ± 0.87)、(22.58 ± 1.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2 ± 0.74)、(19.4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65、-10.926,P<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HADS-A/HADS-D得分分别为(12.50 ± 0.82)、(10.50 ± 0.87)分和(9.78 ± 0.80)、(8.63 ± 0.87)分,低于对照组的(12.92 ± 0.74)、(11.72 ± 0.99)分和(10.23 ± 0.78)、(9.38 ± 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2~5.764,P<0.05或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CHIP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34~-2.490,P<0.05或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能增强父母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时机理论 动机性访谈 心理护理 自我效能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对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2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次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干预。于干预前、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文版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儿父母GSES、HADS-A、HADS-D及CHIP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GSES得分分别为(19.63 ± 0.87)、(22.58 ± 1.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2 ± 0.74)、(19.4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65、-10.926,P<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HADS-A/HADS-D得分分别为(12.50 ± 0.82)、(10.50 ± 0.87)分和(9.78 ± 0.80)、(8.63 ± 0.87)分,低于对照组的(12.92 ± 0.74)、(11.72 ± 0.99)分和(10.23 ± 0.78)、(9.38 ± 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2~5.764,P<0.05或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CHIP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34~-2.490,P<0.05或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能增强父母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时机理论 动机性访谈 心理护理 自我效能 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