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成人脓毒症临床试验正在评估针对三种炎症表型的治疗方法,包括:(1)免疫麻痹相关;(2)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所致血小板减少相关;(3)序贯性肝衰竭相关。这三种表型尚无儿科中心评估。本文假设这些表型与儿童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并进行验证。设计前瞻性严重脓毒症队列研究。比较多脏器衰竭合并任一表型,脏器衰竭无上述表型及单脏器衰竭患儿。场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儿科重症医学研究网络内的9家PICUs。对象留置动脉或中心静脉导管的严重脓毒症患儿。干预措施临床数据收集和每周两次血样本采集直至PICU入院第28天或离开PICU。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401例入选严重脓毒症病例中,112例(28%)单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0%,0/112;病死率<1%,1/112),289例(72%)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9%,24/289;病死率15%,43/289)。脏器功能衰竭且合并表型患儿总体病死率较高(24/101比20/300;RR 3.56,95%CI 2.06-6.17)。与无炎症表型的188例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相比,合并表型的101例患儿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19%比3%;RR 7.07,95%CI 2.72-18.38)和病死率(24%比10%;RR2.35,95%CI 1.35-4.08)均增加。结论这三种炎症表型与脓毒症所致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有关。本研究为设计针对儿童炎症表型的中心临床试验提供了推动和必要的基线数据。

  • 标签: 免疫麻痹 血小板减少相关多脏器衰竭 序贯性肝衰竭相关多脏器衰竭 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应用肝移植治疗毒蕈中毒并脏器衰竭的儿童病例,探讨应用肝移植技术治疗儿童毒蕈中毒的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毒蕈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常规治疗不理想情况下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评估肝移植治疗儿童毒蕈中毒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患儿,男,2岁,术前Child-pugh分级C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周黄疸消退,肝酶下降,凝血功能明显好转,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存在脑萎缩及脑室扩张,术后规律随访2年,患儿智力运动等各项发育指标明显落后于健康同龄儿。结论毒蕈中毒导致暴发性肝衰竭是儿童接受肝移植治疗的适应证,同种原位肝移植治疗是治疗毒蕈中毒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代谢紊乱、凝血功能等指标,但毒蕈中毒所致神经系统损伤是不可逆的,肝移植技术治愈了患儿的肝衰竭,但仍遗留了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 标签: 儿童 毒蕈中毒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特点,分析其与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运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重症创伤合并MODS患者(MODS组,40例)和未发生MODS患者(非MODS组,62例)入院1 d、3 d、7 d血清PCT水平,分析PCT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预后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对重症创伤患者发生MODS以及重症创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ODS组入院1 d、3 d、7 d血清PCT水平分别为(8.25±2.35)μg/L、(7.26±2.49)μg/L、(3.62±1.75)μ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61、9.561、8.251,均P<0.05)。MODS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均随APACHE Ⅱ评分、ISS评分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108、9.173,均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存活组[(11.82±3.75)μg/L比(4.92±1.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9,P<0.05)。PCT预测重症创伤患者MODS曲线下面积达0.84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32/40)、82.50%(33/40),预测重症创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达0.74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50%(31/40)、72.50%(29/40)。结论重症创伤合并MODS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ODS患者,且其水平与创伤、病情进展程度,预测MODS发生及其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降钙素原 多器官功能衰竭 损伤严重度评分 ROC曲线 预后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影响 进行分析。 方法 本研究共计选择了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1 期间在我院进行脏器功能衰竭的 43 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 连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方式和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以及转归情况。 结果 护理前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无意义,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中心静脉压、血肌酐以及血小板均低于护理前,其氧合治术则高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数据对比具有意义( P < 0.05 )。所有 43 例患者当中,治疗后有效患者例数有 38 例,其中治愈出院患者有 30 例, 8 例患者病情显著好转。剩余患者中 5 例患者死亡, 2 例患者放弃进行治疗, 2 例患者死于心脏骤停, 1 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 结论 在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提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度,对患者 氮质血症和水电 解质酸碱紊乱 情况进行纠正,此外,在结合相关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存活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鹦鹉热衣原体属衣原体目,为革兰阴性菌,专性胞内菌,鸟类是动物传染的主要宿主,可传染人的鸟类有鹦鹉目、鸡目、鸽目、鸭目、雀鸟目,为人畜共患病。血清学检查为筛查的主要方法,本文报道1例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例,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患者逐渐康复。

  • 标签: 鹦鹉热衣原体 脓毒血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不同局部并发症对上腹部脏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对101例于2019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在德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AP患者和24例无AP且无明显上腹部病变的患者行上腹部动态容积灌注CT成像检查。86例AP患者(AP组)和21例对照者(对照组)最终纳入研究,AP组分为无局部并发症(21例)、急性液体积聚(APFC,19例)、急性坏死性积聚(ANC,27例)、包裹性坏死(WON,11例)和包裹性坏死伴感染(WONI,8例)组。采用去卷积法测量各组胰腺、肝脏、脾脏、双肾和肾上腺的血流量,采用基于最大斜率法的肝脏模型测量各组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HPP)和动脉灌注指数(HPI)。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ANC组胰腺、脾脏、左肾上腺的血流量分别为(139.89±34.28)、(141.42±47.85)、(107.87±26.41) mL·min-1·(100 g)-1,WON组胰腺、脾脏、左肾上腺的血流量分别为(130.00±44.83)、(106.12±38.16)、(98.38±41.39) mL·min-1·(100 g)-1,WONI组胰腺、脾脏、左肾上腺的血流量分别为(127.91±35.86)、(102.09±23.73)、(105.66±27.01) mL·min-1·(100 g)-1,均低于对照组的(161.22±31.60)、(174.00±62.73)、(134.53±36.36) mL·min-1·(100 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0、2.043、2.943, 2.296、3.796、2.548, 2.448、4.479、2.154; P均<0.05)。WONI组左肾皮质血流量低于对照组[(247.44±39.32) mL·min-1·(100 g)-1比(294.80±39.13) mL·min-1·(100 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5)。ANC、WON、WONI组的HAP分别为(18.63±9.54)、(19.10±7.47)、(19.51±6.26) mL·min-1·(100 g)-1,HPI分别为(25.01±15.51)%、(45.98±31.42)%、(35.92±24.95)%,均高于对照组的(12.18±5.14) mL·min-1·(100 g)-1和(13.44±6.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7、3.088、3.235,3.503、3.397、2.517;P均<0.05)。ANC、WON、WONI组的HPP分别为(72.37±21.76)、(48.83±35.10)、(57.55±29.45) mL·min-1·(100 g)-1,均低于对照组的(86.43±17.98) mL·min-1·(100 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1、3.331、3.226,P均<0.05)。APFC组的HAP、HPI均高于对照组[(18.67±10.24) mL·min-1·(100 g)-1比(12.18±5.14) mL·min-1·(100 g)-1和(23.75±20.41)%比(13.44±6.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2、2.108,P均<0.05)。结论AP伴ANC、WON和WONI会导致胰腺、脾脏、左肾上腺血流量减少,且WONI会导致左肾皮质血流量减少;AP伴ANC、WON和WONI会导致HAP和HPI增高,HPP降低;AP伴APFC会导致肝动脉灌注增加。

  • 标签: 动态容积灌注 血流量 急性胰腺炎 局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 PICU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中 2014年 9月至 2017年 7月间收治的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 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有患儿出生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 40例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乌司他丁应用于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较单纯应用连续性血液滤过的效果更好,且这种治疗方案不会对患儿造成其他治疗后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连续性血滤 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脏器损害是目前严重烧伤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直接阻碍严重烧伤患者治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从有效防治休克减轻脏器缺血缺氧损害、加强吸入性损伤处理防治呼吸衰竭、加强感染防治和免疫调理防止炎症反应失控、积极处理烧伤创面防治创面脓毒症、加强器官功能扶持和营养支持调理高代谢、加强基础与转化研究力求精准施策等方面介绍对严重烧伤脏器损害综合防治的思考,供读者参考。

  • 标签: 烧伤 脏器损害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伴发脏器畸形的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基因变异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分析,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GATA6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c.1454_1455del(p.K485Rfs)杂合变异,既往未见文献报道,患儿父母均未发现相同变异。结论GATA6基因c.1454_1455del(p.K485Rfs)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上述结果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新生儿糖尿病 GATA6基因 先天性心脏病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胆囊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对 2018年 7-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 8例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患者行 CRRT治疗的护理难点,提出气道管理是器官功能衰竭患行 CRRT治疗的关键,而三级液体管理、抗凝监测是我们在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的难点。经过积极治疗后,好转 5例,出院 2例,死亡 1例,抢救成功率 87.5%,提示早期综合积极的护理是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测量了东北林蛙的心脏、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生殖器官的干重、湿重、长度等指标。结果如下:成年东北林蛙体重一般在 12-13g左右,个别偏小的在 8-9g,偏大的可达 17g;体长一般在 5-6cm,最长为 6.25cm。心脏与肺的重量相似,胃与小肠的重量相似,肝脏的重量最大,精巢的重量最小。心脏、肝脏、肺、食道、胃、小肠、直肠、精巢、肾一般的重量分别占体重的 0.58% 、 2.42%、 0.637%、 0.82%、 0.923%、 0.319%、 0.17%、 0.49%。

  • 标签: 东北林蛙 内脏器官 双毁髓法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在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2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段内我院接收的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均给予螺旋CT 实施诊断,观察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部位及具体阅片结果。结果: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其中胃肠道穿孔8例,占比36.6%;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占比22.7%;肠和肠系膜损伤共有9例,其中小肠破裂穿孔、结肠破裂穿孔、阑尾炎穿孔 分别为4、3、2例。结论:对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实施诊断,建议采纳螺旋CT技术,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 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在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2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段内我院接收的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均给予螺旋CT 实施诊断,观察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部位及具体阅片结果。结果: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其中胃肠道穿孔8例,占比36.6%;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占比22.7%;肠和肠系膜损伤共有9例,其中小肠破裂穿孔、结肠破裂穿孔、阑尾炎穿孔 分别为4、3、2例。结论:对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实施诊断,建议采纳螺旋CT技术,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 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仑伐替尼12 mg/d靶向治疗。用药30 d后患者出现晨起无诱因鼻出血,约半个月1次,压迫后可止血,未停药。用药97 d后,患者出现腹痛,查体全腹压痛,以中上腹明显,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CT检查示腹腔积气、积液,空腔脏器穿孔。停用仑伐替尼,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酸补液等保守治疗22 d后,患者腹痛缓解,恢复流质饮食;治疗26 d后患者排气、排便。此后,患者自行按原剂量再次服用仑伐替尼1周,再次发生鼻出血,再次停用仑伐替尼后未再出现鼻出血。考虑鼻出血和空腔脏器穿孔可能与仑伐替尼有关。

  • 标签: 抗肿瘤药 癌,肝细胞癌 鼻出血 肠穿孔 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仑伐替尼
  • 简介:摘要来源于中国14家三甲医院合计4 000余例的前瞻性慢性肝病急性加重患者队列对目前的慢加急肝衰竭前期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同时基于上述队列获取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三种寻找ACLF早期阶段的思路。

  • 标签: 肝衰竭,慢加急性 肝衰竭前期 黄金干预窗口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谷胱甘肽、前列地尔、丹参酚酸盐治疗,观察三联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并且根据原发病症不同,将患者分成四组,分别是糖尿病组、慢性肾小球炎组、高血压组和其它组,并且四组采用三联药物治疗,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1)四组患者治疗前eGFR和Ser对照中,数据没有差异,(P〉0.05)。(2)四组患者治疗前eGFR和Ser与治疗后eGFR和Ser有明显下降,(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3)两两对照中,高血压组、糖尿病组eGFR优于慢性肾小球组和其它组,(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三联药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症有明显效果,同时在原发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三联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谷胱甘肽 前列地尔 丹参多酚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