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颅脑手术关颅前通常需放置硬膜外引流(以下统一简称为引流)以引流术区渗血渗液,同时便于早期发现术后再次出血[1]。神经外科医生有时难免误将引流连同帽状腱膜或头皮一起缝合,而这往往在术后拔管困难时才被发现,由此增加了不必要的拆线、再缝合环节,继而加重病人痛苦、增加并发症风险、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改进了引流放置方法。本手术组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对126例开颅手术采取了改进后的方法,经观察,无一例发生引流被误缝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手术 硬膜外引流管
  • 简介:【摘要】胸外科手术普遍规模较大,在术后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如果不能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则不利于患者恢复。基于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常规放置胸腔引流作为胸外科术后的重要内容,对于术后恢复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其能够将患者体内的气体以及胸腔积液尽早排出。然而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理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对于其最终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造成影响的因素也较为复杂,所以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理工作在患者术后恢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胸外科 临床路径 胸腔引流 胸管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引流意外脱落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将置入腹腔引流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与实验开展时间在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组别类目划分方法为奇偶分组法,组别类目分别以针对组与常规组表示,其中常规组针对腹腔引流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针对组对腹腔引流意外脱落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腹腔引流脱落发生频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针对组患者腹腔引流意外脱落发生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腹腔引流管意外脱落 原因分析 临床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术(CTD)中所用引流径大小与胸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4月—2021年6月因胸外伤至海军第971医院就诊并接受CTD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6)和预后不良组(n=5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临床疗效、一般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引流径大小与胸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TD临床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87.67%;且术后3周,患者预后较好,预后良好率为65.7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501,95%CI:1.105~2.177)、引流口辅料2~3 d更换(OR=2.543,95%CI:1.729~3.168)、引流瓶高于胸腔(OR=1.692,95%CI:1.314~2.482)、伤口愈合时间长(OR=1.971,95%CI:1.479~2.720)、频繁咳嗽(OR=2.259,95%CI:1.564~2.924)、引流直径16 F(OR=3.087,95%CI:2.074~3.793)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引流径大小与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疼痛VAS均呈正相关(P<0.05),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引流直径16 F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引流径越小,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越短,伤口愈合更快,疼痛更轻,生活活动能力更强。

  • 标签: 引流术 预后 危险因素 胸腔闭式引流术 引流管 胸外伤
  • 作者: 王冠宇 李雪阳 李帅帅 陈云霞 张玲玲 霍晓冉 张驰 李娟 冯英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CU,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南洛阳 471003,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护理部,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 简介:摘要引流的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引流受到意外暴力牵拉时,患者的约束与引流的固定并不能有效避免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发生。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创新团队为改变以约束和固定等传统手段防止引流脱管的现有技术,针对引流脱出的根本原因进行干预,设计了一种医用引流防牵拉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2843025.1)。卡套与卡环的设计在引流受到意外暴力牵拉时摩擦夹紧件通过机械闭合的方法夹闭引流,达到引流制动的目的,防止引流的脱出。卡套和卡环的断口设计可适用于不同管径的引流,且蜂鸣装置在卡环进入卡套的瞬间启动,可警示医务人员脱管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使护士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是医用引流的"保险丝",旨在及时、有效地预防UEX发生。

  • 标签: 引流管 非计划性脱管 防牵拉装置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引流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96例肝胆外科且留置引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肝胆外科 引流管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形弹力胶布与普通宽纸胶布对于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的具体差异,探索“H”形弹力胶布的实际应用方法以及临床使用形式。方法: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分组的形式,从2021年9月-2022年3月进入到本医院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共计158名患者之中,随机抽取100名患者参与此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后续疾病调查工作。随后采取统计学随机抽签的形式,将100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固定人数为50人。对照组患者在固定胸腔闭式引流之时,使用宽纸胶布,观察组患者在固定胸腔闭式引流之时,使用“H”形弹力胶布。结果:“H”形弹力胶布的使用天数普遍较长,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形弹力胶布具有固定能力强、使用舒适感较为明显、弹力较高等诸多优势,可以采用“H”形弹力胶布固定患者胸腔闭式引流,避免胸腔闭式引流出现位置偏移问题以及其他使用问题。

  • 标签: “H”形弹力胶布 胸腔闭式引流管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诱发引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近两年时间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后留置T管及鼻胆管的80名患者,通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参照组患者40名,对其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其余40名患者纳入实验组中,对本组患者实施引流袋计量误差测试及并发症护理模式。进而分析引流袋误差测试的最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的低于参照组患者。结论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引流液量的准确性会同医护人员对于引流效果的评估有着直接关联,通过较为精准的计量结果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引流堵塞的不良事件。另外通过对引流袋计量误差及并发症的分析发现,护理模式可以切实的降低肝胆外科手术置流管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效果突出,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胆外科 引流管并发症 引流袋流量 诱发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固定腹腔引流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疾病患者,选样本量74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各为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联合腹腔引流固定护理,分析组间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2.70%低于21.6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过程中实施腹腔引流固定护理效果理想,值得研究。

  • 标签: 固定腹腔引流管 肝胆外科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术后应用引流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脑室引流术患者中,随机抽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引流护理。结果:在护理效果方面,实验组在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4.28%,对照组满意度74.28%,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中,行引流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 引流管护理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胸腹部手术后引流拔除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545例胸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将其分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组(n=87)和无切口愈合不良组(n=45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并选取230例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渗液持续时间、血清白蛋白、有无切口感染、置管时渗液量和置管时间5个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公式为Z=4.608+4.855×渗液持续时间+3.173×血清白蛋白+3.739×切口感染+2.271×置管时渗液量+0.466×置管时间。本模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95%置信区间:0.678~0.868),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49,灵敏度为0.742,特异度为0.807。结论胸腹腔手术患者引流拔除后切口愈合不良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风险,可以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伤口愈合 引流管 风险调节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强化颅内引流护理的施护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21.01-2021.12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2例,术后均在颅内留置引流,并强化引流护理干预,统计施护效果。结果:92例患者经术后强化引流护理干预后,无患者出现不良护理事件,且所有患者均满意护理服务。结论:通过强化术后引流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的同时,还能增加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其预后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内引流管 术后护理 施护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普外科引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在引流护理工作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引流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普外科 引流管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多功能腹腔引流患者固定期间应用双环固定贴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选取80例留置多功能腹腔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工字贴固定,研究组采用双环固定贴固定,对比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固定贴剪裁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固定贴使用数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管道牵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多功能腹腔引流管 双环固定贴 固定贴剪裁用时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造口袋护理对肝胆胰手术后出现引流周围渗漏的患者影响与护理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肝胆胰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该次调研对象,按照抽签进行分组,探究组(n=20,造口袋护理)和对照组(n=20,常规纱布敷料护理),并详细比较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造口袋护理 肝胆胰手术 管周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管引流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肝胆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中选取100名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进行临床路径式教学,对比教学效果。结果:护实验组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评估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习兴趣评分(91.64±4.56)、识记能力评分(86.79±4.82)、知识理解评分(98.53±4.65)、分析能力评分(92.56±5.41)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路径式带教 护理教学 T管引流管术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