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德国弗劳恩霍夫光学和精密机械研究所模仿昆虫的复眼,发明了一种厚度为0.4毫米的成像系统,可像塑料薄膜一样随处贴附。科学家们在设计时应用了昆虫复眼的工作原理:一个成像薄膜系统由几百个单眼组成,

  • 标签: 德国 工程师 “复眼”成像系统 昆虫复眼 工作原理 初中
  • 简介:熊庆华是一个没有受过学院美术教育的传奇的艺术家,他的经历的传奇性既有好处,也有劣势,很多人一上来就把他的归为“农民画家”,把他的作品当做传统的“农民画”,有非常资深的专业评论家评论熊庆华的题材,这种农村题材的创作没有什么新鲜的。甚至看了作品第一印象是“他画得一点都不好,结构造型都缺乏基本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可吸收板用于眼眶骨折修复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眼眶骨折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修复材料Medpor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手术,观察组则采用可吸收板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复视分级及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2%(47/51)高于对照组的76.5%(39/51)(χ2=4.74,P=0.029)。术前1 d、术后1周复视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56,P=0.853、0.130);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复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00、-2.95,P=0.003、0.003)。观察组近立体视功能及远立体视功能较对照组恢复程度更高(χ2=3.96、4.55,P=0.047、0.033);观察组恢复得更快(χ2=-3.46,P=0.001)。结论可吸收板修复眼眶骨折可显著改善复视及双眼立体视功能。

  • 标签: 板,可吸收 手术,修复,骨折,眼眶 分级,复视 功能,立体视,双眼
  • 简介: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黑纹仰蝽成虫复眼的内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昆虫的复眼为并列性复眼,每个复眼包含大约10000个小眼。每个小眼具有1个平凸型角膜、1个真晶锥、8个小网膜细胞、2个初级色素细胞和12个次级色素细胞。感杆束为开放式,由8个小网膜细胞伸出的感杆组成,其中2个感杆组成内部感杆系统,6个感杆组成外周感杆系统。微绒毛呈两组互相垂直方向排列。对该复眼的结构特点、感光特性和偏振光视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标签: 复眼 黑纹仰蝽 小眼 感杆束 微绒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因肿物切除所致眼睑前层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病灶切取呈椭圆形或圆形,于缺损邻接部位设计三角形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眼轮匝肌下剥离,形成以眼轮匝肌为皮下蒂的皮下蒂推进皮瓣,推进转移修复皮肤缺损,7-0无损伤缝线缝合。结果自2005年以来,应用于15例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随访3个月~2年,眼睑外观形态良好,瘢痕不明显。结论对于中等大眼睑前层缺损,用皮下蒂推进皮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局部平整,两侧眼睑基本对称,术后效果可靠。

  • 标签: 皮下蒂推进皮瓣 修复眼睑 眼睑前层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上睑整形术矫正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垂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苏北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就诊的上睑皮肤松垂的109例患者(男16例,女93例,年龄36~72岁)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手术均采用眉下切口切除皮肤,保留眼轮匝肌,并通过眶缘小切口将外下侧眼轮匝肌向深处折叠,并向外上侧放射状单点悬挂固定在骨膜上。术中不做任何骨膜上的剥离,术后常规护理。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及手术前、后照片数据采集客观统计分析的方式,对上睑皮缘高度及眉位置进行评估(以患者虹膜直径为1个单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重复测量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9.57±6.13)个月(3~36个月),有效随访6个月以上者占85.3%(93/109)。术后4周主观问卷调查显示满意率为99.1%(108/109)。额部感觉、眉部活动、睁闭眼功能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术后6个月基准线各测量点距上睑皮肤边缘距离(上睑皮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地提升,瞳孔中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466±0.149)单位提升至(0.600±0.126)单位(t=-16.186,P<0.001),虹膜外侧缘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387±0.156)单位提升至(0.568±0.166)单位(t=-31.882,P<0.001),外眦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214±0.087)单位提升至(0.446±0.098)单位(t=-49.33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随访6个月且术中未调整眉位置的患者共86例,统计基准线各测量点距眉下缘的数据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眉高度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眼周外观形态及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通过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进行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能明显改善眼周组织的松弛老化且不影响眉的形态,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稳定。

  • 标签: 皮肤松垂 眼睑成形术 固位 眼轮匝肌悬吊术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眶隔内固定眼轮匝肌紧缩整复眼袋的临床实践。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以及老化性下眼睑皮肤松弛,下眼睑眶内脂肪膨出和眼袋形成的 35例患者,运用眼轮匝肌瓣眶隔内固定紧缩整复眼袋。 结果:对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1-4年后发现,都获得良好的成效,并没有相关并发症出现。 结论:因此可看出,临床中运用眼轮匝肌辩眶隔内固定手段法紧缩修复整形眼袋,其不但手术创伤偏小,同时安全性较高,有效的控制术后下睑外翻和其它并发症出现,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 标签: 眶隔内固定 眼轮匝肌紧缩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旋转带蒂皮瓣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睑肿瘤50例(6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眼睑肿瘤切除后,应用单个或数个带蒂皮瓣进行修复。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末次随访未出现肿瘤复发。眼睑闭合功能良好,所有患者对眼睑外观满意。结论应用旋转带蒂皮瓣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的眼睑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肿瘤,眼睑 缺损,眼睑 修复,移植,皮瓣,带蒂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袋去除整形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先天性、生理性退变、老化性下眼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松弛,下眼睑眶内脂肪膨出,眼袋形成的患者,应用眼轮匝肌瓣眶隔内固定紧缩整复眼袋。结果从1998年5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眼轮匝肌瓣眶隔内固定紧缩整复眼袋591例,手术后随访1~3年,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结论临床应用眼轮匝肌瓣眶隔内固定手术方法紧缩修复整形眼袋,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减少术后下睑外翻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生理性退变 眼轮匝肌紧缩 眶隔内固定 修复整形眼袋
  • 简介:摘要探讨用眼轮匝肌为蒂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65岁。皮瓣面积稍大于皮肤缺损面积,面积1.5 cm×1.4 cm~2.5 cm×3.0 cm,解剖时以创缘侧眼轮匝肌为蒂,将外侧眼轮匝肌离断,于眼轮匝肌深面游离,向创面侧推进,覆盖创面。6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皮肤质地柔软,色差小,眼睑功能良好。眼轮匝肌为蒂的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皮瓣血供稳定可靠,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接近,是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 标签: 眼睑缺损 修复 眼轮匝肌 肌皮瓣 皮肤
  • 作者: 陈颖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20
  • 机构:(镇江中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镇江 212000)
  • 简介:摘要:文章以镇江康复眼科医院门急诊楼改造工程为例,从既有建筑的检测、安全可靠性鉴定、结构抗震受力验算、结构加固补强技术的选择和实施这几个方面对工程的抗震加固设计全过程进行了阐述。通过对重点设防类医疗建筑的结构加固改造,让既有建筑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基础上重新分区,实现其使用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使用功能的最优化布置,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                                              

  • 标签: 医疗建筑 抗震加固 加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眼部肿物切除术后对患者行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对其皮肤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6例眼部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26例患者均接受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统计对比患者在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前后的美学评分。结果:与诊疗前相比,诊疗后26例眼部肿物切除术后患者的眼部美学评分显著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眼部肿物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患者行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移植皮瓣处的愈合速度,还能提升其创伤修复处的外观美感度,能提升患者眼部外观的美学评分,避免患者因眼部皮肤缺损,而对其面部外貌造成过多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例眼睑缺损患者,例1男,45岁,下睑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术后全层睑缺损;例2男,84岁,复发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术后整个上睑全层缺损。分别于腭前后纵向弧度设计并从骨膜下钝锐性分离切取3.0 cm×3.5 cm黏骨膜复合瓣,依其眼睑缺损形状修剪,移植于后层缺损区,以替代睑板、睑、球结膜。术前探寻颧眶颊侧穿支血管浅出点,设计穿支皮瓣,术中根据睑缺损程度调整其切取的长、宽度,保留蒂端筋膜穿支血管,皮瓣旋转90°覆盖下睑,或100°转位覆盖上睑外层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9~12 d穿支皮瓣黏骨膜瓣完全存活,经8个月至2年8个月随访,上、下睑功能外形较满意,维持原视力,癌肿未复发。

  • 标签: 黏骨膜移植 穿支皮瓣 眼睑缺损
  • 简介:摘要探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下眼睑缺损的效果。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眼睑分裂痣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4~29岁,平均20.45岁。上眼睑切除后缺损行推进皮瓣或植皮,下眼睑分裂痣切除后根据皮肤缺损形态及面积行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1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个月,11例患者双眼外形对称、眼睑开合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无下眼睑外翻、外眦角形态对称、肿物均无复发。睑缘及睑结膜侵及2例患者无改变,术后效果满意。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可一期修复轻中度下眼睑分裂痣切除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 标签: 眼睑分裂痣 眼轮匝肌蒂皮瓣 颞部 岛状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以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犬眼眶壁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体外分离扩增犬自体BMSCs至第2代,用腺病毒转染VEGF基因。采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细胞接种在珊瑚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骨,Elisa检测转基因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蛋白持续表达情况。成年比格犬24只,双侧眼眶内侧壁制造直径12mm圆形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转染VEGF的组织工程骨,B组植入未转染基因的组织工程骨,C组植入单纯珊瑚材料,D组为旷置组。分别在手术后4周、12周、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Micro-CT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形成情况,以及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学检测比较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VEGF基因修饰的BMSCs能够高表达目的基因和蛋白,构建组织工程骨后能够在体外持续分泌VEGF蛋白22d。C组和D组均未修复眶壁骨缺损。A组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4周时的新生血管形成量和新生骨体积明显高于B组(P〈0.05),但12周、24周时两组的新生血管量和新生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转染VEGF的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体内回植后早期能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新骨生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骨 血管化 眶壁骨缺损
  • 简介:  【摘要】目的: 观察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I期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行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I期修复眼睑损伤;对照组直接进行缝合。分析两组眼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情况、皮瓣的存活状况以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48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眼睑修复情况良好,皮瓣可全部成活,优良率达到87.5%,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I期修复眼睑缺损对视力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I期修复眼睑缺损,在保持眼睑外形以及术后愈合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在临床中已经被推广应用,值得继续探索。 

  • 标签:   眼睑 恶性肿瘤 Z形皮瓣 推进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