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下调食管癌ECA-109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观察其辐射敏感性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食管癌ECA-109细胞分成VEGFA转染组、空载组、X射线组和VEGFA转染组联合X射线组。运用qPCR法检测VEGFA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A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变化;克隆形成法分析不同照射剂量(0、2、4、6、8 Gy)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γ-H2AX焦点的数量。结果ECA-109细胞VEGFA转染组与空载组比较,VEGFA基因表达明显减少(t=11.98,P<0.05)、VEGF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t=12.38,P<0.05);ECA-109转染组细胞相较于空载组细胞,其增殖(A450值)明显受到抑制(t=2.78、7.25、21.93、13.21,P<0.05);与空载组比较,VEGFA转染组ECA-109细胞的D0、Dq、SF2值下降(t=5.83、8.56、7.68,P<0.05),放射比SERD0、SERDq分别为1.41、2.09,凋亡比例明显增加、且联合X射线后ECA-109细胞的凋亡比例进一步增加(t=17.63、22.48、33.87,P<0.05);ECA-109细胞VEGFA转染组和空载组在X射线照射后2 h内细胞核形成的γ-H2AX焦点数量均明显增加,24 h后空载组细胞核的γ-H2AX焦点数量恢复照射前水平,而转染组中的γ-H2AX焦点数量仍高于照射前水平(t=7.00,P<0.05)。结论下调VEGFA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减少细胞集落形成并促进其凋亡,增加食管癌ECA-109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其机制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 标签: 食管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辐射敏感性 DNA损伤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常规手段之一,但由于其存在高辐射剂量损伤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辐射抵抗性强等问题,导致治疗后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提高放疗疗效,并且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不良作用,探索新型放疗剂及放化疗联合的新策略已成为研究热点。高分子纳米材料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理稳定性等优点,为提高肿瘤放疗效果开拓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高分子纳米材料用于放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辐射增敏药 纳米结构 肿瘤 放射疗法 高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碳化钽(Ta4C3)纳米片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并表征Ta4C3-PVP纳米片。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DA-MB-231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Ta4C3-PVP纳米片的摄取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4C3-PVP纳米片对MDA-MB-231细胞的毒性。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a4C3-PVP组、单纯照射组和Ta4C3-PVP+照射组,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改变,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DNA双链断裂(DSBs)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形成及有丝分裂灾难形成。结果成功合成Ta4C3-PVP纳米片,呈薄片形貌,水动力直径和厚度分别约为143.93和1.35 nm。FITC标记的Ta4C3-PVP被MDA-MB-231细胞摄取后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Ta4C3-PVP纳米片在浓度高达400 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无明显毒性。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50和100 μg/ml Ta4C3-PVP预处理使受照MDA-MB-231细胞的存活曲线分别较单纯照射组下移,且呈浓度依赖性,低、高浓度Ta4C3-PVP预处理的放射比(SERD0)分别为1.21和1.4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2和12 h细胞内ROS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20.01、7.193,P< 0.05),于照射后1、4和8 h Ta4C3-PVP+照射组含≥5个γH2AX焦点的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36.78、14.87、8.217,P< 0.0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24和48 h的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14.02、7.015,P< 0.0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72 h的有丝分裂灾难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16.33,P< 0.05)。结论Ta4C3-PVP纳米片通过提高辐射诱导的ROS水平增强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碳化钽 纳米片 放射增敏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二甲双胍对肝癌Hep-G2细胞荷瘤小鼠的放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中心医院建立Hep-G2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单独放射治疗组(放疗组)、低剂量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及低剂量二甲双胍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经不同治疗后,记录各组小鼠瘤体生长情况,计算肿瘤三倍倍增时间(Tripling time,TT)、肿瘤生长延缓时间(Tumor growth delay,TGD)以及系数(Enhancement Factor,EF)。治疗21 d后处死小鼠,剥瘤称重,并计算各组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治疗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不同治疗对STAT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低浓度二甲双胍联合放疗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荷瘤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放射作用,其系数为1.52;联合治疗组可以显著引起Hep-G2细胞G2/M期阻滞并诱导凋亡[联合治疗组比放疗组:G2/M期比例,(28.4±5.3)%比(10.8±3.7)%,χ2=8.55,P<0.05;细胞凋亡率,(40.8±7.7)%比(29.5±5.9)%,χ2=11.83,P<0.01];与放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能够显著降低STAT3的磷酸化水平(t=10.71,P<0.01),并参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对肝癌Hep-G2荷瘤小鼠具有较高的抑瘤和放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G2/M期阻滞,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肝肿瘤,实验性 辐射增敏药 二甲双胍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免疫印迹 STAT3信号通路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离子剂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及循证药学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施以钙离子剂左西孟旦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循证药学评价。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进行循证药学评价可知,钙离子剂左西孟旦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结论:钙离子剂左西孟旦对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作用,经循证药学评价可知,使用钙离子剂左西孟旦具有较大益处。

  • 标签: 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 顽固性心力衰竭 循证药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CCK-8检测厄洛替尼对H1299的毒性作用,并计算IC50及IC20,将IC20作为后续试验的药物作用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射线联合厄洛替尼对H1299的作用,计算放射敏感性参数,绘制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GFR/PI3K/AKT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厄洛替尼对H1299具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IC50为27.3 μmol/L、IC20为3.3 μmol/L。X射线联合IC20浓度厄洛替尼能够降低H1299的克隆能力,使G0/G1期、G2/M期比例增加,S期减少比例,细胞凋亡增加;抑制pEGFR及pAKT蛋白表达,增加凋亡相关蛋白Active Caspase 3、Cleaved PARP表达。结论厄洛替尼对H1299具有放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厄洛替尼联合射线抑制EGFR/PI3K/AKT通路,降低细胞损伤修复能力,改变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H1299细胞系,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放射增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鼻咽癌5-8F放疗抵抗细胞株(5-8FRs)放射效应的影响,为寻找合适的鼻咽癌放射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5-8FRs细胞株,使用不同浓度NO供体药物硝普钠(SNP)干预5-8FRs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出一个对5-8FRs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的IC01 SNP浓度(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的SNP浓度);使用1、2、4、6 Gy和8 Gy放射线干预5-8FRs细胞,确定IC15放射剂量(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5%的放射剂量)。用IC01SNP浓度、IC15放射剂量放疗单独干预及二者联合干预5-8FRs细胞,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各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硝酸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浓度。结果⑴SNP以浓度依赖方式、放射线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5-8FRs细胞的增殖,其中SNP IC01为(513.89±14.69)μmol/L(SNP组);放射剂量IC15为(3.96±0.33)Gy(放疗组);⑵联合组(SNP+放疗)与单独SNP组和放疗组相比,5-8FRs细胞形态学差异显著,漂浮细胞显著增多,贴壁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并失去原有形态;⑶IC01的SNP浓度对5-8FRs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然而联合组较单独放疗组细胞抑制率显著提高(t=7.708,P<0.01);并且联合组中NO浓度显著高于单组放疗组[(310.03±5.76)μmol/L vs (77.34±2.60)μmol/L,P<0.05];⑷5-8FRs自发凋亡率为(1.35±0.06)%,SNP组凋亡率为(2.22±0.37)%,SNP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放疗组凋亡率为(15.37±0.65)%,联合组为(50.27±2.24)%,联合组较放疗组促凋亡能力显著增强(t=-21.459,P=0.001)。结论合适浓度的外源性NO可在对细胞本身不产生明显毒性的情况下可显著增加5-8FRs细胞株放射敏感性。

  • 标签: 一氧化氮 硝普盐 鼻咽肿瘤 细胞系,肿瘤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修饰对肝癌SMMC-7721细胞放射的影响。方法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Runx3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分为pcDNA3.1-Runx3组、空载pcDNA3.1组及空白组。转染3 d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集落形成法测定细胞放射敏感性,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行细胞凋亡检测,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Runx3修饰对肝癌放射敏感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组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pcDNA3.1-Runx3组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经过射线放射处理后,pcDNA3.1-Runx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放射敏感性升高;10 Gy照射后,pcDNA3.1-Runx3组凋亡率为(38.56±2.18)%,高于空载pcDNA3.1组[(19.52±1.76)%]和空白组[(18.95±1.48)%,P<0.05];射线处理后pcDNA3.1-Runx3组移植瘤生长显著抑制(P<0.05)。pcDNA3.1-Runx3组移植瘤细胞E-cadherin、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Runx3基因修饰可增加肝癌SMMC-7721细胞对X线的敏感性,抑制裸鼠肝癌SMMC-7721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增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基因修饰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放射 增敏作用 肝癌
  • 简介:摘要经过包括放疗在内的多学科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始终停留在1年左右。胶质瘤干细胞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异质性是影响预后的根本原因,依据蛋白质组学制定针对关键放射抗拒蛋白的研究有望改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本文通过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了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常用蛋白质定量技术、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及其在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抗拒和放射中的进展。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放射敏感性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核心组分及机制。方法采用BATMAN-TCM平台获取液汤的主要成分及其预测靶点,通过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及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获取干燥综合征的靶标基因,并运用Omicshare平台获取液汤与干燥综合征靶标基因的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将交集靶点上传到DAVID网站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6.1进行结果分析并将其可视化。结果筛选得到9个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成分,25个核心靶点,DAVID分析得到29个生物过程,25条相关通路。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关键靶点为L-天冬酰胺、甲基麦冬黄烷酮B、二氢麦冬黄酮E,主要作用于PI3K/AKTt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通路、Toll样通路等。结论液汤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为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增液汤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32-5p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和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将结直肠癌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和转染组(分别转染anti-miR-NC、anti-miR-32-5p、pcDNA、pcDNA-TOB1、anti-miR-32-5p+si-NC、nti-miR-32-5p+si-TOB1)。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miR-32-5p、TOB1 mRNA和蛋白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各组细胞放射敏感性,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32-5p是否靶向TOB1。结果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相比,结肠癌细胞中miR-32-5p表达明显上调(P<0.05),TOB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anti-miR-NC比较,anti-miR-32-5p组细胞放射比1.801,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均明显减少(P<0.05);与pcDNA组比较pcDNA-TOB1组细胞放射比1.764,细胞迁移数目和侵袭数目均明显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miR-32-5p靶向负调控TOB1蛋白表达。与anti-miR-32-5p+si-NC组比较,anti-miR-32-5p+si-TOB1组细胞放射比为0.591,细胞迁移数目和侵袭数目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抑制miR-32-5p表达能够明显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促进TOB1表达有关。

  • 标签: 结直肠癌细胞系 miR-32-5p基因 TOB1基因 放射敏感性 迁移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胰岛素剂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肽素、胰岛素抵抗及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健康的80例育龄期女性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n=80),100例PCOS患者作为PCOS组(n=100),PCOS组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肥胖相关指标(BMI、腰围/臀围比值、瘦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及血清和肽素水平变化。结果PCOS组肥胖相关指标、血清和肽素、胰岛素、HOMA-IR、HOMA-β均高于健康组,QUICKI指数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COS患者肥胖相关指标、胰岛素、HOMA-IR、HOMA-β、血清和肽素及QUICK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OS患者肥胖相关指标、胰岛素、HOMA-IR、HOMA-β及血清和肽素均有所下降,QUICKI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肥胖相关指标、胰岛素、HOMA-IR、HOMA-β及血清和肽素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QUICKI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剂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与内分泌,调节代谢紊乱,降低血清和肽素水平,减轻体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 和肽素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数学作业是每天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 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一想到数学作业就是没完没了的习题,没有新意也消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本文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在数学作业布置上的一些举措。

  • 标签: 作业 建议举措 写数学日记 编数学报 出数学试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钠离子通道在神经元兴奋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钠通道在许多神经病变,特别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文献,从外周神经系统中钠离子通道的分型、表达、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特别是钠通道对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以及在疼痛中的表达变化和潜在作用机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疼痛发生的神经机制,促进镇痛新药的研发。

  • 标签: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钠通道,钠电流,兴奋性,疼痛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有鉴于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对家校合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文章从建立沟通机制、课程协商共建、深入挖掘资源、巧用现代科技这四个方面对家校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小学德育 家校合作 教育途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