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1-I治疗GD伴颈部血管杂音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对57例GD伴颈部血管杂音患者行不同131-I剂量治疗,并进行治疗后2年回顾、观察、统计、分析。结果28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经典剂量,即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2.96-4.44MBq(以下用实验组80-12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差,29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5.92MBq-7.4MBq(以下用对照组160-20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好。对照组甲低发生率略高于实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杂音伴GD患者采用160-200uCi/g治疗效果好,不仅有助于高代谢症状及体征的迅速控制,而且可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颈部血管杂音伴GD 131-I治疗 最佳剂量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由软脑膜围绕血管走形形成,参与脑内液体交换和废物清除。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文章对其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微血管 扩张,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赞扬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胸怀。文中共有3处写到关于祁黄羊的“想”: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2.“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3.“……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 标签: 《祁黄羊》 杂音 课堂 小学语文 四年级 苏教版
  • 简介: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同于其他教学资源,他们是充满不确定、差异的鲜活的个体,不管我们预设得多周全,也不可能穷尽他们在课堂中所有可能的变化。于是,课堂中措手不及出现的“杂音”,容易在我们的失察、失时、失控中,错失教学契机,使课堂的实效大打折扣。过后思索,欣然发现“杂音”折射的恰是课堂的真实和学生本真的生命状态,是我们不应忽视、模糊、回避,而应洞察、善待、接纳的重要的教学资源。本人结合以下三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对此的思考,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课堂教学 杂音 教学资源 教学契机 生命状态 教学片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最近,大家正忙于探索建设和谐校园问题,可也多次听到有校长沾沾自喜地吹嘘,说他们学校“没有杂音”,那才是和谐校园。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非常危险的。

  • 标签: 杂音 校长 和谐校园 学校
  • 简介:近年来,血管造影技术进展迅速,这与介入放射学、现代肿瘤学、外科学及血管外科学等学科发展迅猛有关。本文初步报道我院引进德国西门子ArtisFA1250m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后,从2008年1月-2009年6月所作的380例周围血管造影、造影后插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及保守治疗情况,以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血管造影技术水平。

  • 标签: 周围 血管造影术 介入
  • 简介:摘 要:作为一项介入治疗技术,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自60年代起,便在我国得到了显著发展,对此类疾病起到了巨大的治疗效果。目前,就我国现有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周围血管病的主要诱发群体在于老年。我国目前采用管腔内支架对周围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与以往治疗模式相比,管腔内支架可以有效弥补PTA治疗的不足,从而保持血管可以长期开通。此技术于1986年使用,在1988年得到了全面改良。1991年,我国首例应用周围血管管腔内支架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全面奠定了管腔内支架在我国的治疗基础。因此,本文将就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周围血管疾病 老年群体 介入治疗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 本文认为,复杂音乐中出现的有节奏的音符符号实际运用遵循的原则是,任何音符的横杆/符尾的数目取决于每个时间单位的迭代次数。在第一种情况下,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一原则构成了音乐中理性节奏记谱法的基础。然而,随着音乐以两个或更多层次的嵌套小节为特色,一种有趣的现象开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单元的分割与节奏比率的期望脱钩,例如三个小节的最后一个音符的空间中出现了三个小节。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系列的证明,以证明当出现这种不匹配时,单位(除法)的迭代次数优先于比值的期望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对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检测。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记录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超声诊断并明确定位上肢或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24例(其中22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2例上肢急性深静脉血栓),急性动脉阻塞12例。24例超声排除急性深静脉血栓诊断中12例检出引起肢体肿胀或疼痛的其它原因。超声诊断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治疗,复查血栓部位部分或完全再通。结论超声检测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和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血管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诊断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检查显示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常规行T2WI、T1WI、FLAIR及DWI扫描,其中17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30例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均发生在大脑半球,单侧9例,双侧21例;单发7例,多发24例,呈圆形、椭圆形及蜘蛛网状:直径2~2.5mm;MRI不同序列显示扩大间隙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30例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组,其中年龄〈20岁6例,20~60岁13例,〉60岁11例。结论:MRI在显示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位置形态、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均有典型表现,可以进行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脑血管周围间隙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renal peritubular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RPECs)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研究结果,从PTC血流量减少、RPECs损伤以及PTC稀疏等方面分析PTC与AKI发病的可能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PTC在AKI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TC的损伤甚至可能是某些AKI的始动因素。研究RPECs损伤及其保护机制可能为预防AKI发生、延缓AKI向慢性肾脏病(CKD)转化提供潜在的、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毛细血管 肾小管 发病机制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杂音是琵琶演奏中的一个普遍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杂音的存在使乐音在音质、音色、音量等方面都受到影响,破坏了音乐意境和艺术美感,更无法凸显琵琶"珠落玉盘"的独特艺术魅力。因此,探析琵琶杂音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是一项颇具实用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演奏主体的角度出发,探究因演奏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杂音,并提出减少杂音的解决办法。

  • 标签: 民族乐器 琵琶 杂音
  • 简介: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唤醒,是激励,是鼓舞,更是一种人文关怀。正视教学中不同的声音,灵活地掌控教学的趋势,让学生在思辨中获得升华,从而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唤醒和点燃生命的火种。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对学生意见的充分尊重,离不开对学生个性的恰当张扬,更需要教师提供良性合作的探究。

  • 标签: 和谐课堂 尊重 个性 合作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是脑小血管病的早期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研究表明,EPVS可能是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在认知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EPVS与PSCI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认知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发展转移过程中对胃周围动脉血管鞘的影响,为胃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经外科治疗的各期胃癌患者59例共计包括血管鞘的胃左和(或)胃右动脉标本107份(胃左动脉55份,胃右动脉52份),采用冰冻切片,并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染色。结果Ⅰ、Ⅱ期胃癌没有发现有癌细胞转移至血管鞘内,进展期胃癌血管鞘内和(或)鞘上发现转移的癌细胞或癌细胞簇,包括2例Ⅲ期胃癌患者的4份标本和12例Ⅳ期胃癌患者的22份标本。107份血管鞘上的毛细淋巴管被5′核甘酸酶染成棕褐色,被碱性磷酸酶染成蓝色的血管鞘上毛细血管有101份,两种结构随着肿瘤的进展数目增多,密度增大(均P=0.000)。结论对于Ⅱ期以上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需要采用血管鞘内分离以彻底清扫动脉周围组淋巴结。

  • 标签: 胃肿瘤 血管鞘 细胞角蛋白 5′-核甘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