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放置深度对减少吸氧弹出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2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将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不同的深度,相同的时间及氧流量,监测吸氧管有无弹出。结果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不同的深度,相同的时间及氧流量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的深度,可以减少吸氧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气管切开吸氧管弹出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放置深度对减少吸氧污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0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将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及3cm,9cm各8小时,氧流量1~2L/min,粘贴位置为气管内套外侧近下巴缘及左或右颈外侧区,气管口覆盖单层湿方纱,吸痰时方纱及吸氧取出,连续监测吸氧管有无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结果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与3cm,9cm各8小时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粘贴位置为气管内套外侧近下巴缘及左或右颈外侧区,可以减少吸氧管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减少护理人员处理,更换吸氧的次数,从而降低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气管切开吸氧管放置深度吸氧管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除菌吸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2例吸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一次性普通吸氧和一次性除菌吸氧给氧。结果两组患者吸氧的依从性及护士的工作时间、微生物学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一次性除菌吸氧给氧可明显减少患者的不适,缩短护士工作时间,减少细菌感染率,避免院内感染,保证患者用氧安全。

  • 标签: 一次性除菌吸氧管 护士工作时间 依从性 微生物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吸氧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在给氧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 标签: 吸氧 护理
  • 简介:"下礼拜一又要考试了,我还没复习呢!""今天又被老妈骂了,取消这星期的踢球时间。""还没到月底呢,零花钱就已经透支了……"唉,烦心的事怎么那么多!郭芙蓉曰:"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所以,烦心的时候,做几个简单的瑜珈动作吧,让心情亮起来,仿佛吸足了氧气一样!

  • 标签: 考试 瑜珈 踢球 复习 氧气 透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一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型固定在留置胃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院内留置胃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3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方式,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的3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型固定留置胃的操作方法,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留置胃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型固定留置胃的操作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一次性头皮针 吸氧管 “∞”型固定 留置胃管
  • 简介:(青岛市肿瘤医院)摘要目的保证氧疗效果,解决氧气湿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湿化液污染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方法将120例需吸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应用OT-MⅡ型一次性使用吸氧,对照组使用传统氧气湿化输送系统吸氧。结果实验组湿化单元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氧气湿化输送系统能降低传统氧气湿化液污染导致的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降低噪声,保证患者休息且不影响氧疗效果。

  • 标签: 氧气 OT-MⅡ 医源性感染
  • 简介:鼻导管吸氧是临床最方便、实用而有效的抢救措施。我院急诊科自94年以来,试用头皮针塑料改制后代替鼻导管应用于抢救新生儿、婴幼儿时氧气吸入,获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方法1.1资料:1994年1月至1995年7月共为118例患儿用改制后的头皮针塑料吸氧,其中早产儿38例,新生儿32例,2月至11月婴儿23例,1岁至2岁幼儿19例。1.2方法:取无菌头皮针2根(1根备用),用无菌剪刀将针头部分剪去,保留全部塑料,再剪宽0.8厘米,长7至9厘米的胶市条一根,新生儿选择长度为7厘米为宜,1岁至2岁选择长度为9厘米

  • 标签: 头皮针塑料管 改制后 婴幼儿 新生儿 鼻导管吸氧 料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除菌吸氧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0例吸氧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氧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氧吸氧,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除菌吸氧吸氧,调查入院后15天患者吸氧后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应用不同吸氧方式吸氧后存在极显著差异(P均<001),采用一次性除菌吸氧吸氧院内感染发生率低,极少出现鼻腔感染、不能耐受或影响休息。结论一次性除菌吸氧采用无菌灌装,双效物理除菌,消音,无异味,湿化效果好,可转换雾化,且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氧疗的安全性和患者吸氧的舒适度。

  • 标签: 一次性除菌吸氧管 脑卒中 应用
  • 简介:鸟叔的"江南style"红遍全球、多部韩剧牵动着亿万粉丝的心弦。我想,如果你随机问起女生们的旅游首选地是哪里,韩国一定是命中率最高的国家。不仅如此,韩国依靠其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历史,无论是风光美景游还是文化深度游,都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去领略它的魅力。

  • 标签: 顺天 松广寺 仙岩寺 邑城 黑脸琵鹭 拉姆萨尔公约
  • 简介:摘要: 目的:为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患者减少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自制了一种吸氧连接装置。方法:对 我科 2019年 11月到 2020年 3月针对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 23例患者,应用自制的加温湿化吸氧连接器进行吸氧, 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加温湿护效果理想,对气道刺激减少,利于痰液排出。结论:连接器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安全,实用于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患者,减轻气道刺激,利于痰液排出。

  • 标签: 吸氧 加温 自制。
  • 简介:近年来,院内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影响病人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而且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氧气湿化瓶液体污染、氧气湿化瓶内的液体中细菌阳性率为81.2%[1],而且多为革兰阴性菌。吸氧持续时间长,氧气湿化瓶中的液体更换次数少,细菌容易生长,为此我科引进了OT—M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

  • 标签: 吸氧装置 医院感染 吸氧病人 OT 鼻导管 氧气湿化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改进课本中铁的吸氧腐蚀的实验,优化实验环节,对某些细节进行改造,使实验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 标签: 吸氧腐蚀 实验设计 实验改进
  • 简介:高考即将来临,许多医院的高压氧舱又开始“受宠”。引起高考生脑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一、由于考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消耗较多的氧;二、用脑过度,每天繁重的功课加剧了考生大脑对氧的需求;三、有些学生喜欢考前“开夜车”,导致睡眠不足,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受到影响。专家指出,高考学生因紧张和劳累而导致大脑缺氧,直接吸氧为大脑补氧,有助于缓解疲劳,不过。放松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才是缓解疲劳的“治本之策”。

  • 标签: 疲劳 吸氧 生长发育期 高压氧舱 氧气含量 大脑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化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进行创新,使实验呈现方式多样化,课堂效果提升显著。改进后实验时间大幅缩短,且可行性增强,更有助于学生对吸氧腐蚀原理的理解。

  • 标签: 铁的吸氧腐蚀 实验创新 电极反应 现代教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择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对脱机拔后再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ARDS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两组在脱机拔后分别予以常规吸氧、加温加湿高流量吸氧装置供氧,对两组再插管率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再插管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3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可显著降低ARDS患者脱机拔后再插管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脱机拔管 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 再插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次性氧气导鼻应用于婴幼儿术后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2011年11月~2012年5月我院术后患儿1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治疗组患儿给予一次性氧气导鼻吸氧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面罩吸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氧气导鼻疗效显著,能有效克服传统面罩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术后 吸氧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