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柱骨折若是急性暴力所致,多病情严重,可是全身复合伤的一部分,则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以挽救生命。如果是单纯脊柱骨折,则按骨折的分类和稳定性,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不稳定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病人,多主张及时手术治疗,解除椎管内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治疗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后路椎间盘治疗椎间盘突出症40例的手术配合情况,总结术前、术中护理配合要点。认为只要术前充分准备病人和用物、熟悉手术步骤及掌握椎间盘的应用方法,术中就能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椎间盘镜 椎间盘突出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下锁孔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皮后路下锁孔手术治疗的15例单节段CSR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颈椎MRI、三维CT及X线平片,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行VAS、JOA颈椎评分及NDI评估。至末次随访,测定颈椎生理曲度、病变椎间隙高度、椎体水平位移及角度位移;同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均未出现感染、椎管内血肿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复查颈椎MRI显示,所有患者的神经根松解满意。术后2 d,15例患者的VAS评分[(2.1±1.1)分]和NDI[(32.3±8.2)%]均较术前[分别为(6.2±1.4)分、(68.9±9.1)%]下降(均P<0.001),JOA颈椎评分较术前升高[(17.0±1.5)分、(12.7±1.6)分,P<0.05]。1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7±5)个月(12~22个月)。随着随访时间推移,15例患者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JOA颈椎评分呈上升趋势、NDI呈下降趋势(F值依次为157.604、306.701、47.309,均P<0.001)。至末次随访,15例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增加[(9.60±1.84)°、(7.93±1.53)°,t=-5.801,P<0.05],而病变椎间隙高度、椎体水平位移及角度位移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5例患者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经皮后路下锁孔手术治疗单节段CSR的术后并发症少、短期疗效较好,不影响颈椎稳定性,并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颈椎 经皮内镜 微创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后路手术固定手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8例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脊柱骨折患者均接受后路手术固定手术。结果38例脊柱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Cobb‘s角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而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显著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对比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显示存在(P<0.05)。结论后路手术固定手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患处疼痛感,促进其骨折脊柱得以尽早复位。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 脊柱骨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和研究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比,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手术(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vNOTES)行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vNOTES行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14例临床资料,包括异常子宫出血4例,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子宫颈上皮瘤变3例。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常规阴式手术准备,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按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步骤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直肠子宫间隙,切断双侧子宫骶、主韧带及子宫动静脉下行支,切除宫颈后置入 Port经阴道NOTES专用通道,腹腔下探查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腹腔脏器情况,转入vNOTES进行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腹腔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8.5±24.2)min,术中出血(64.6±31.0)ml。子宫重量55~205 g,(139.1±43.3)g。术前血红蛋白(119.0±16.9) g/L,术后24 h血红蛋白(118.5±18.3)g/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9±0.5)d,术后排气时间(11.5±1.7)h,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7,0.5)分。术后随诊(4.6±2.1)月,阴道残端愈合良好。结论:vNOTES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安全、可行。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其中腰椎管狭窄手术30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年,按nakai标准评定,优81例,良11例,可3例,差5例结论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使用范围广,且手术创伤下,操作安全,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椎间盘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ACDF)联合后路手术治疗"钳夹式"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3月—2017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影像学及随访资料完整的28例"钳夹式"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3~71(52.214±8.234)岁。接受ACDF的15例患者纳入ACDF组。接受ACDF联合后路手术的13例患者纳入联合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黄韧带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面积、脊髓面积、椎间隙高度、轴性症状等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临床表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手术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联合手术组与ACDF组术后1年Cobb角(10.85°±2.79°、9.33°±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5, 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黄韧带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面积及脊髓面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03、-2.855、-8.007、-2.447, P值均<0.05),且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4, P>0.05),但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满1年时,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结论联合手术较传统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更加彻底,更加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并有效避免了传统后路手术对颈后部软组织的损伤。

  • 标签: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 颈椎后路内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观察传统开放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和微创植入后路钉棒系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对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脊柱骨折52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组。对照组给予外侧植骨融合术,共26例;研究组施行后路手术固定,共26例。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组间比较,研究组Cobb角较小,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增加幅度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效果佳,值得运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平行方式分组,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撷取的62例脊柱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后路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开放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对比为93.55%、9.68%,74.19%、29.03%,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相关指标实行对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治疗中,采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可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值得在脊柱骨折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内固定 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脊柱骨折手术治疗中采用后路固定的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术入路,对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采用前路固定,观察组(54例)采用后路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 结果  在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等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脊椎骨折手术可以采用前路固定或后路固定。采用后路固定,其疗效明显优于前路固定。

  • 标签: 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后路内固定 作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诊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88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患者为对照组,44例,采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患者为观察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凸畸形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程度变化情况以及VAS评分变化情况,明确后路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不同治疗,两组凸畸形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丢失程度均明显改善,VAS评分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手法复位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探究后路手术固定治疗的操作步骤、实施价值。方法:研究患者70例,均为我院在同一时间段收入,即: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而后划分组别,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指导原则为:电脑随机法,经调查发现,上述研究患者疾病分型为:脊柱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将传统手术方案为对照组提供,后路手术固定方案为实验组提供,每个组别中,纳入研究的样本数为35,比较不同模式干预后的最终疗效。结果:(1)治疗前,参与研究活动的脊柱骨折患者关于VAS评分比较,最终结果差异小,P>0.05;治疗后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分别为:对照组(3.24±1.48分),实验组(1.97±0.56分),比较发现,后者更低,实验组具备优势,P<0.05;(2)关于总有效率,实验组测定数据(94.29%)VS对照组测定数据(74.29%),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后路手术固定方案在减轻患者疼痛感方面有确切效果,同时,以上治疗措施还可改善脊柱骨折患者其他不适症状,可提高总有效率,值得推行。

  • 标签: 脊柱骨折患者 VAS评分 总有效率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