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前壁吊带治疗阴道前壁吊带手术(MUS)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MUS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12例,患者年龄47~73(61.3±8.2)岁。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并对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吊带手术发展至出现排尿困难时间最短为术后2个月,最长为术后7个月,平均(3.8±1.8)个月,术后吊带时间最短为术后5个月,最长为术后24个月,平均(12.3±6.6)个月。12例患者中11例吊带解手术后排尿困难症状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尿流率术前:9.3(3.7,13.2)ml/s,术后:21.5(15.7,34.2)ml/s,P=0.004;残余尿量术前:315(200,377)ml,术后:0(0,80)ml,P<0.001,统计学评价均有显著改善;ICI-Q-SF术前:0(0,5)分,术后:4(0,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8)。结论吊带治疗MUS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排尿困难 吊带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临床中治疗慢性肛裂患者时采取内括约肌后与内括约肌侧后钳夹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1月,结束时间2021年11月,随机抽取5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数顺序完成分组,奇数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后,偶数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后钳夹,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指标(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结果:(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内括约肌后相比,与内括约肌侧后钳夹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手术指标优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肛裂 内括约肌后松解术 内括约肌侧后钳夹松解术 治疗有效率 手术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全方位关节囊松懈联合手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围绕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做回顾研究,选定2016.06-2018.07间的38例病人为样本,对照组(手法)17例、治疗组(联合关节镜下全方位关节囊松懈)21例,比较3个月后关节活动度变化并以量表综合评价其功能。结果:治疗组在干预后的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干预后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onstant-murley更高,P<0.05。结论: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在接受肩关节镜下全方位关节囊松懈联合手法治疗后其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相较而言,患者的疼痛感更轻、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为理想。

  • 标签: 肩关节镜下全方位关节囊松解 手法松解 原发性冻结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肛裂治疗中采取肛裂切除与括约肌联合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肛裂患者,予以肛裂切除联合括约肌治疗。结果:经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结论:在肛裂的治疗中,肛裂切除与括约肌的联合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括约肌松解术 肛裂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粘连,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粘连。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复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中出血量更少(P

  • 标签: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选择麻醉下手法联合关节镜的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我院在2019-2021期间接诊治疗的4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结果: 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7.41±1.23)分,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2.51±1.06)分,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冻结肩 肩关节镜手术 麻醉下手法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下运用勾刀腱鞘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收治的58例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无拇指外伤史,术前X线摄片排除骨关节疾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成手术切开组(A组)及B型超声下勾刀切割组(B组)。A组患儿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4±1.1)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4例;B组患儿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为(2.3±0.8)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2例。A组患儿行腱鞘切开,B组患儿行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收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综合疗效及瘢痕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B组患儿切口小,瘢痕程度轻,早期疼痛改善明显;切口长度在B组为(1.9±0.8) mm, A组为(12.5±1.4)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情况评分在B组为(2.1±0.7)分,A组为(4.7±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的疼痛评分在B组为(1.5±0.5)分,A组为(2.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两组患儿末次随访均无复发,疗效评定均为A级,治疗有效率为100%,术后复查B型超声均未见A1滑车处出现增生、粘连等情况,肌腱滑动情况良好。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微创、瘢痕小、安全有效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腱鞘炎 疼痛 超声检查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单纯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3例、女18例,年龄为(39.1±13.5)岁(范围9~72岁)。临床评价指标为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影像学指标为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以及C0~C2角和C2~C7角评估颈椎序列的改善情况。对于合并颅底凹陷症患者,测量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和Wackenheim线的距离评估垂直方向的复位情况。记录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82.7±26.4)个月(范围61~170个月)。NDI自术前43.41%±11.60%改善至术后6个月的12.19%±6.97%,末次随访时为9.45%±7.51%(F=89.56,P<0.001)。JOA评分自术前(9.48±2.4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4.71±1.42)分,末次随访时为(14.97±1.47)分(F=52.89,P<0.001)。ADI由术前(9.16±2.32)mm减小至术后6个月的(1.39±1.04)mm,末次随访时为(1.29±1.08)mm(F=189.61,P<0.001)。CCA术前为113.68°±12.67°,术后6个月恢复至143.39°±7.38°,末次随访时为142.39°±7.13°(F=67.13,P<0.001)。CMA术前为115.71°±13.69°,术后6个月增加至146.23°±10.36°,末次随访时为145.58°±10.78°(F=41.44,P<0. 001)。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的距离术前为(11.15±4.35)mm,术后6个月为(2.03±2.83)mm,末次随访时为(2.15±3.02)mm(F=37.58,P<0.001)。齿突尖至Wackenheim线的距离术前为(6.81±2.57)mm,术后6个月为(-2.23±1.58)mm,末次随访时为(-2.27±1.58)mm(F=122.16,P<0. 001)。C0~C2角自术前1.94°±15.82°恢复至术后6个月的14.90°±6.55°,末次随访时为14.84°±6.45°(F=11.97,P<0.001)。C2~C7角自术前27.26°±8.49°恢复至术后6个月的19.10°±5.28°,末次随访时为19.26°±5.44°(F=11.13,P<0. 001)。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9.71±2.55)个月(范围5~15个月)。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深部组织感染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损害1例,吞咽困难1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及再脱位。结论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远期随访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脱位 随访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筋膜联合关节动力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筋膜结合关节动力治疗。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改善颈椎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颈源性头痛 筋膜手法松解 动态关节松动术
  • 简介:  摘要:肛裂是指肛缘与齿线之间肛管皮肤全层纵形裂开而形成的感染性溃疡疾病,不论男女老幼均有可能患病,当前在我国的患病率高,且不分地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肛裂发病率为2.0%左右,占肛肠疾病的12.0%左右 。肛裂在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便秘、肛门周期性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现代研究认为肛裂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病学说包括解剖缺陷学说、残留胚胎组织学说、局部缺血学说、局部感染及上皮学说、神经肌肉学说等,特别是排便时肛管皮肤反复撕裂,加之局部血流灌注不足、感染等因素,使得创面愈合困难并最终形成慢性溃疡 。早期肛裂经药物治疗或生活调节即可痊愈,而慢性肛裂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必须行手术治疗才能治愈 。

  • 标签:   肛裂,手术,括约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切开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关节镜联合切开治疗32例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患者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38.5±15.6)岁(范围17~66岁);肱骨远端骨折术后12例、桡骨头骨折术后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8例、肘关节经鹰嘴骨折前脱位术后2例、孟氏骨折术后1例、鹰嘴骨折术后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114.1±27.5) min(范围70~170 min)。术后2例出现轻微的尺神经症状,予以口服甲钴胺后缓解。随访时间(38.5±14.4)个月(范围25~69个月)。肘关节屈伸ROM:术前为47.66°±12.05°,术后6个月为93.75°±12.89°,末次随访时为106.88°±1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87,P<0.001);旋转ROM:术前为132.19°±22.68°,术后6个月为141.88°±21.91°,末次随访时为149.38°±2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P=0.012)。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ROM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旋转ROM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MEPS评分分别为(1.38±0.94)分和(93.44±5.15)分,较术前[(3.91±1.09)分和(37.97±7.71)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联合切开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能显著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提高肘关节功能评分及缓解患肘疼痛,同时可对肘关节进行彻底,最大限度地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镜检查 关节囊松解
  • 简介:摘要尿道中段悬吊带已成为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治疗的一线式,但吊带所特有的并发症,如暴露、疼痛、异物感、排尿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等也呈增多趋势,甚至需要吊带植入后再部分或完全取出才能解除患者的症状及心理负担,但目前对于吊带的部分或完全取出尚无指南级别的证据及足够的临床经验。本文对1例因压力性尿失禁行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后因阴道局部不适而要求取出吊带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耻骨后吊带的完整取出。经过术前的充分评估,分阴道部分、耻骨后及皮下部位分次完整取出吊带是可以完成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注射联合关节囊扩张、手法松动治疗顽固性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确诊为顽固性冻结肩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常规治疗组(n=34)给予超声引导下注射;联合治疗组(n=32)给予超声引导下注射联合关节囊扩张、手法松动。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静息痛和动态痛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CMS)、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的动态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常规治疗组为(2.5±0.8、2.6±0.9、2.8±0.9)分,联合治疗组为(1.0±0.8、1.4±0.5、1.9±0.6)分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3、6个月时静态痛VAS评分,两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常规治疗组为(0.9±0.6,1.4±0.5,1.8±0.5)分,联合治疗组为(0.8±0.7,1.0±0.8,1.4±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肩关节CMS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常规治疗组为(80.4±6.6,75.6±5.6,74.6±4.3)分,联合治疗组为(91.1±2.5,85.9±4.5,84.5±5.1)分,增加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100.0%、100.0%和96.9%)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5%、64.7%和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联合关节囊扩张、手法松动治疗顽固性冻结肩具有良好的镇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的临床效果且安全。

  • 标签: 冻结肩 超声引导 水扩张(液压扩张) 手法松动 臂丛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袖损伤应用超声引导下粘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10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48)接受超声引导下粘连治疗,研究组(n=55)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富血小板血浆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愈合率以及再撕裂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比81.25%,χ2=6.14,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研究组:(1.69±0.81)分比(6.13±1.28)分;对照组:(3.22±1.05)分比(6.13±1.28)分;t=31.510、8.33,均P < 0.001]、改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UCLA)评分[研究组:(33.26±3.81)分比(14.03±2.96)分;对照组:(28.81±3.20)分比(13.92±3.03)分;t=42.13、33.12,均P < 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研究组:(94.22±4.15)分比(55.29±8.18)分;对照组:(82.11±8.13)分比(56.33±7.83)分;t=46.83、22.38,均P < 0.001]等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CMS等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9±0.81)分比(3.22±1.05)分,(33.26±3.81)分比(28.81±3.20)分,(94.22±4.15)分比(82.11±8.13)分;t=8.33、6.37、9.70,均P < 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屈[研究组:(159.26±13.51)°比(85.26±11.35)°;对照组:(150.22±14.35)°比(86.33±11.51)°;t=45.15、34.23,均P < 0.001]、外展90°内旋[研究组:(83.64±5.29)°比(60.33±4.12)°;对照组:(76.81±4.82)°比(60.61±4.51)°;t=36.74、24.06,均P < 0.001]、外展[研究组:(161.29±10.76)°比(72.91±5.16)°;对照组:(152.81±11.84)°比(73.26±5.22)°;t=82.34、64.61,均P < 0.001]、外展90°外旋[研究组:(87.82±3.04)°比(4.29±5.18)°;对照组:(80.22±4.13)°比(80.22±4.13)°;t=42.46、21.55,均P < 0.001]以及中立位外旋角度[研究组:(43.18±3.20)°比(22.85±4.12)°;对照组:(37.26±4.12)° 比(22.64±3.95)°;t=41.19、25.10,均P < 0.001]均明显增加;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9.26±13.51)°比(150.22±14.35)°,(83.64±5.29)°比(76.81±4.82)°,(161.29±10.76)°比(152.81±11.84)°,(87.82±3.04)°比(80.22±4.13)°,(43.18±3.20)°比(37.26±4.12)°,t=3.29、6.81、3.81、10.72、8.20,均P < 0.001];两组患者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91%比66.67%,χ2=0.21,P > 0.05),研究组再撕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2%比16.67%,χ2=5.35,P < 0.05)。结论肩袖损伤应用超声引导下粘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治疗疗效优异。

  • 标签: 肩袖损伤 肩痛 肩损伤 超声检查 组织粘连 富血小板血浆 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双侧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治疗20例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手术年龄为10. 5个月,范围为5~23个月;左侧冠状缝早闭8例,右侧冠状缝早闭12例。患儿头颅外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侧前额及眼眶内陷,眼眶上抬,同时患侧枕部也内陷,整个颅腔小于健侧。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前颅顶不对称指数(anterior cranial vault asymmetry index,ACVAI)和颅腔容积进行手术疗效评估。在颅腔容积的比较上,将本研究的20例患儿作为颅缝早闭组,将报道测量的不同年龄正常儿童的颅腔容积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颅缝早闭组患儿术后颅面外观均获得满意效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骨瓣坏死、骨瓣移位、脑脊液漏、组织过敏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9. 9个月,范围为12~40个月。颅缝早闭组患儿术前ACVAI值为(9. 07±3. 55)%,术后1周ACVAI值为(3. 56±3. 42)%,末次随访时为(3. 13±2. 41)%,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3,P<0. 001 ),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66,P=0. 517)。术前,颅缝早闭组颅腔容积为(1 027.85±112. 25) ml,正常对照组为(1 131. 92±161. 71) ml,颅缝早闭组颅腔容积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36,P=0. 023);颅缝早闭组术后1周的颅腔容积为(1 081. 62± 111. 10) ml,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0,P<0. 001);末次随访时为(1 386. 90± 119. 30) ml,正常对照组为(1 438.22±89.28) ml,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54,P=0. 132)。结论运用双侧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可获得很好的颅腔容积扩增,随访时接近正常儿童,头颅畸形恢复较好,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颅缝早闭 手术治疗 颅腔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治疗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5例Chiari畸形Ⅰ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5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减压+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枕大池扩大重建进行治疗,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减压+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扩大重建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观察术前与术后随访时脊髓空洞的影像学变化,应用芝加哥Chiari疗效量表(CCOS)评估患者的预后(11~16分为预后良好),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脊髓空洞节段分布患者间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脊髓空洞缩小率(75.5%)高于对照组(65.5%),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预后良好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对比男性、年龄≤45岁对比>45岁、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寰椎水平间对比在寰椎水平以下的患者术后随访时的预后良好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式基础上加行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对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并且女性、年龄≤45岁、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寰椎水平间患者的预后良好率相对更高。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神经内镜 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针刀结合脊柱调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9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治疗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针刀松懈联合脊柱调衡对患者展开治疗,对照组则用常规推拿的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松懈结合脊柱调衡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刀松懈术 脊柱调衡治疗 椎动脉型脊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采用关节镜联合切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2例患者,其中最早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0年3月,最晚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1年3月,通过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56、方案为单纯肘关节开放松,观察组的例数为56、方案为关节镜联合切开。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肘关节的相关指标情况、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肘关节的伸直、屈曲以及屈伸活动度情况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优;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合格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高。结论: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采用关节镜联合切开疗法,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关节镜 切开松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