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侧柏CacluneuPlatycladi的主要化学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侧柏乌发作用的有效组分。方法:通过提取得到侧柏所含的挥发油、总黄酮、鞣质以及树脂,采用蘑菇酪氨酸酶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挥发油、鞣质均表现为轻度的抑制作用,而总黄酮则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树脂表现出较强的激活作用。结论:侧柏中具有乌发作用的活性组分可能是树脂。

  • 标签: 侧柏叶 侧柏叶化学成分 酪氨酸酶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牛蒡苷48h的转化转化酶的性质。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的混合菌液与牛蒡苷在37℃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HPLC分离转化产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采用超声破碎方法,提取人肠内细菌总酶。结果:牛蒡苷在48h内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为牛蒡苷元和牛蒡苷元脱甲基化产物;转化酶可能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结论:牛蒡苷在48h时主要转化产物为牛蒡苷元和脱甲基化产物。

  • 标签: 牛蒡苷 人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 简介:目的:对伊桐(Itoaorienta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层析分离化合物;通过MS,1DNMR和2DNMR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3-双-顺式亚麻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苷(1),2,3-双棕榈酸甘油酯-1-(β-D-半乳糖-(6-1)-O-α-D-半乳糖苷(2),2-)顿式亚麻酸,3-顺式亚油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苷(3),3-羟基,2-顺式亚麻酸甘油酯-1-(β-D-半乳糖-(6-1)-O-α-D-半乳糖苷(4)和(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noside(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报道其NMR数据。

  • 标签: 大风子科 伊桐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光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光番荔枝种子的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expoxyrolinB(1)、neodesacetyluvaricin(2)、annonareticin(3)、murisolin(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都是首次从光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光叶番荔枝 番荔枝内酯
  • 简介:湖北海棠是我国别样茶的一种,在民间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湖北海棠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湖北海棠的应用历史、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系统研究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湖北海棠叶 别样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圆节节菜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其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两个Megastigmane类型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RotundifolineA)是一个新化合物。

  • 标签: Rotundifoline A 圆叶节节菜 千屈菜科
  • 简介:目的:研究长柄七树的皂苷类成分,寻找新的七树皂苷资源.方法:对长柄七树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两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各种化学、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长柄七树得到3个三萜类化合物和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原七树皂苷元(1)、21-当归酰基-原七树皂苷元(2)、21β-当归酰基-原七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3)和异秦皮苷(4).结论:化合物1~4均为该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 标签: 长柄七叶树 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
  • 简介:目的:通过对玄参斑点病、斑枯病、轮纹病3种部病害的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探索其发病规律及防治药剂的筛选,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主要玄参产区,对部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部病害田间病株达100%,平均病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1.2%、59.3%,其中斑点病的田间危害程度最高,病株、病和病情指数分别达42%、65.7%、72.6%;玄参部病害危害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危害程度依次为:4000株/亩〉3000株/亩〉2000株/亩;玄参部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与种植方式相关,以连作方式平均病情指数最高达45.03%,轮作与生荒地种植方式较低。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400g·L-1)乳油1000倍液防治部病害效果最好,田间防效达74.3%。结论:3种部病害均有发生危害,以斑点病危害最为严重,利用氟硅唑(400g·L-1)乳油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 标签: 玄参 叶部病害 发生危害 防治效果
  • 简介:蔓荆子、蔓荆子、黄荆子和杜荆子水提液12g(生药量)/ksig,对2、4-二硝基酚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强度是蔓荆子>单蔓荆子>黄荆子>杜荆子。8g/kgig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抑制强度是黄荆子>单蔓荆子>蔓荆子>杜荆子;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强度是单蔓荆子>黄荆子>蔓荆子>杜荆子;对小鼠阁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的促进睡眠作用强度是黄荆子>单蔓荆子>牡荆子>蔓荆子。

  • 标签: 蔓荆子 单叶蔓荆 小鼠 药理活性 扭体反应 水提液
  • 简介:目的:为人参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洋葱球茎内表皮膜法研究人参茎总皂苷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法研究其对白粉病菌的温室防效。结果:人参茎总皂苷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5.74mg·mL^-1;温室防效的EC50为23.51mg·mL^-1。结论:人参茎总皂苷可抑制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温室防效良好,可进一步研发为中药杀菌剂。

  • 标签: 人参茎叶总皂苷 白粉病菌 孢子萌发 防治效果 杀菌剂
  • 简介:目的:研究品种及生长年限对泰山四参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波长490nm。结果:泰参2号1~4年生多糖含量分别为1028%、1424%、1277%、1127%;泰参3号1~4年生多糖含量分别为1095%、1285%、1413%、1306%。结论:泰山四参不同品种多糖含量有差异,泰山2号及3号两品种多糖含量皆高于对照泰参1号。生长年限对泰山四参品种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生长期1~2年或1~3年随生长年限延长多糖含量逐年增加,2~3年生多糖含量达到高峰,3年以后则表现下降趋势。

  • 标签: 泰山四叶参 品种 生长年限 多糖含量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茎皂苷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七茎皂苷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烷-20(22)-烯-3β,12β,25-三醇[dammarane-20(22)-en-3β,12β,25-panaxatriol,Ⅰ],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ane-3β,6α,12β,20,25-pentol,Ⅱ],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e-3β,12β,20,25-triot,Ⅲ],20(s)-人参二醇[20(s)-panaxadiol,20(s)-PD,Ⅳ],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20(s)-PPD,Ⅴ],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PPD,Ⅵ],20(s)-人参三醇[20(S)-panaxatriol,20(S)-PT,Ⅶ],20(s)-25-甲氧基-达玛烷-3β,12β,20-三醇[20(s)-25-me—thoxyl—dammarane-3β,12β,20-triol,Ⅷ]。结论:化合物Ⅱ和Ⅴ为首次从三七茎皂苷水解产物中分得。

  • 标签: 三七茎叶 人参皂苷衍生物 水解产物 化学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浙江丽水市不同海拔高度三青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变化,为扩大三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三青产量以鲜品称重测定,总黄酮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三青产量随海拔升高逐步增加然后递减的变化规律,海拔618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5~618m海拔范围三青平均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青总黄酮含量在413~730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730m黄酮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5~618m海拔范围有利于三青产量增加,520~730m海拔范围有利于三青中黄酮含量增加,因此,在520~618m范围有利于提高三青产量和黄酮含量,是三青最适宜种植海拔范围。

  • 标签: 三叶青 海拔 产量 黄酮
  • 简介:目的:建立并验证银杏提取物(GBE)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方法:MTT法确定体系中血清添加量;HPLC法结合药效法确定大鼠给药方案及采血时间;以T-SOD、MDA为指标测定该含药血清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大鼠按人临床用药等效剂量的5倍,每日两次连续4天灌胃给予GBE,于末次给药后2h采血时血清中GBE各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体系中加入20%该条件下制备的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正常增殖没有影响;采用该方法制备的GBE含药血清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GBE含药血清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该血清药理学方法能用于GBE含药血清药效及机制研究。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血清药理学 抗氧化 HPLC
  • 简介:目的:对条龙胆根和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针对性地获得酮类化合物,采用ESI-MS和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获得9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acremoxanthoneD(1),sporormielloside(2),artomandin(3),oliganthaxanthoneA(4),oliganthaxanthoneB(5),pinetoxanthone(6),polyhongkongenosideA(7),1,5-dihydroxy-2,3,4-trimethoxyxanthone(8)和bannaxanthoneI(9)。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1,2,5和9能抑制脂多糖所致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IC50值分别为10.8、5.7、12.5、6.8μmol·L^-1。结论:化合物1~9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条叶龙胆 酮类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 简介: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芪茎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其抗炎功效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小鼠巨噬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黄芪茎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液料比15∶1、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200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为8.58%;黄芪茎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巨噬细胞本底NO水平,并抑制由LPS所诱导的NO释放量的增加。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结果可靠,所得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黄芪茎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 标签: 黄芪茎叶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抗炎活性
  • 简介:目的:以苏铁为研究材料,开展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同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UV法检测的苏铁总黄酮得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定性检测显示,苏铁中含黄酮、二氢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1.5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平均得为1.67%。结论:该工艺合理,重复性好,能有效提高苏铁总黄酮得

  • 标签: 苏铁叶 总黄酮 检测 工艺优化
  • 简介:目的:研究灰色链霉菌对芦丁的生物转化及其产物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变化。方法:用标准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灰色链霉菌中加入底物后继续培养4天,发酵液经萃取后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产物的结构根据光谱数据予以鉴定,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转化产物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中液(pH10.2)体系产生的O2^-的清除能力。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代谢产物,分别是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山柰酚,其中4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比底物芦丁强。结论:此转化过程涉及到3类反应即糖苷水解、甲基化和去羟基化反应,其中苷类的去羟基化反应为首次发现,本研究表明微生物转化是增加天然化合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生物转化 灰色链霉菌 芦丁 抗氧化 超氧阴离子
  • 简介:目的:研究白僵菌对大黄酸葡萄糖甲基化的转化作用。方法:在白僵菌培养液中加入大黄酸底物,利用生长细胞对其进行生物转化。发酵液离心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通过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以及二维核磁共振光谱鉴定结构。结果:转化产物为大黄酸糖基化衍生物,结构鉴定为7-O-(4’-甲氧基-β—D-葡萄糖)。结论:芦荟大黄素(1)是一个新化合物。

  • 标签: 白僵菌 大黄酸 糖基化
  • 简介: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方法:筛选了21种微生物对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大黄素(3)的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刺囊毛酶对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具有转化作用.结果:制备、分离刺囊毛酶对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的转化产物,分别得到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5),大黄素甲醚-1-O-β-D-葡萄糖苷(6),ω-羟基大黄素(7)4个转化产物.利用半乳糖代替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制备、分离刺囊毛酶对大黄酚的转化产物,初步考察了培养基中不同的碳源对糖苷化产物的影响.得到的转化产物为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8a和8b)的混合物,而非大黄酚的半乳糖苷.

  • 标签: 刺囊毛霉 大黄 游离蒽醌 生物转化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