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及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史诗共分8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

  • 标签: 柯尔克孜族 英雄史诗 玛纳斯
  • 简介:《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像著名的《荷马史诗》一样,是一部歌颂英雄人物的叙事长诗,也是一部口头说唱文学作品。这部史诗以英雄江格尔命名。关于'江格尔'一词的来源,历来解释不一,波斯语释为'世界的征服者';突厥语释为'战胜者''孤儿';藏语释为'江格莱'的变体;蒙古语释为'能者'。

  • 标签: 江格尔 《江格尔》 蒙古族
  • 简介:景颇族史诗神话对景颇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景颇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景颇族史诗神话所包含的共同的族源神话、集体记忆、宗教、生活习俗等都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要素。

  • 标签: 景颇族 史诗神话 宗教 民族认同
  • 简介:情感是人类经验最普遍的表达方式之一。基于人类经验与认知体验的情感隐喻是表达情感的概念化方式。注意力视窗理论研究注意力强度分布,通过凸显或隐现情感隐喻,使人类情感表达更生动形象。运用注意力视窗理论,探讨壮族史诗《布洛陀史诗》和《莫一大王之歌》中的情感隐喻,发现:一是壮族史诗中涉及丰富的情感隐喻,其源域选择与壮乡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是注意力视窗理论可以揭示壮乡人民在不同事件框架下情感表达的认知机制,凸显和强化其情感表达效果。通过注意力视窗视角分析壮族史诗的情感隐喻,既可揭示壮乡人民情感表达的特点,也可宣传和保护壮族的传统文化。

  • 标签: 注意力视窗 壮族史诗 情感隐喻 《布洛陀史诗》 《莫一大王之歌》
  • 简介:<正>一李奎报是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朝鲜(高丽王朝)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清高正直,批评时政,忧国忧民,屡遭贬谪,一生坎坷。然而他创作不辍,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越的才华“名震海外,独步三韩,出入凤池。”成为当世的文章巨擘。李奎报一生创作了二干多首诗歌,青年时期创作的咏史诗很有特色。其中,他在27岁时创作的《开元天宝咏史诗》四十三首,从其史识和情感,对中国的开元天宝时期有关唐玄宗朝的事迹作了跨域的批评与反思。

  • 标签: 李奎报 开元天宝 咏史诗 唐玄宗 遗事 朝鲜诗人
  • 简介:端木蕻良的小说采用了一种立足于生活而又超越庸常生活的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加上作者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深刻哲思,从而使其笔下的乱世英雄传奇、家族历史传奇、战争流浪传奇和浪漫爱情传奇闪现出与众不同的神采,充满了诗的意境.

  • 标签: 端木蕻良 小说 现实主义 英雄形象 战争 爱情
  • 简介:《诗经》与《荷马史诗》产生的时代大致相当,二者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上古时代东方与西方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女性审美意识深受儒家礼乐文化中审美理想的影响,关注女性的内在美;《荷马史诗》体现了古希腊人理性主义下的审美意识,注重表现客观存在的美,即女性的形体美。以《诗经》与《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审美表现为例来探析东西方不同审美意识,有助于我们对不同民族文学艺术存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拓宽了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 标签: 《诗经》 《荷马史诗》 审美表现 审美意识
  • 简介:通过对荷马风格鞭辟入里的分析,阿诺德考察了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译者的不足,以期为将来的荷马译者提供借鉴。但是详加考察就会发现《论荷马史诗的翻译》看似言在此——谈论翻译技巧,实则意在彼——进行社会批评,与其说阿诺德在批判纽曼的翻译风格,不如说在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评观念。阿诺德已经将它抽象成一种社会理想,既表现为荷马所代表的风格——崇高庄重;又化身为国家;同时还是英国国教所代表的统一、权威与秩序。只有将阿诺德所推崇的"崇高"置于其社会批评的视域中,才能窥见它背后的深意。

  • 标签: 崇高 社会批评 秩序
  • 简介:电影《特洛伊》是对经典文本《荷马史诗》的重述,它的改写体现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典型模式,在多个电影版本的比较视域下,其叙述策略更加清晰,这种策略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强调自由主义英雄,神彻底隐退;二是戏说爱情,以其浪漫唯美面目取悦大众;三是进行存在主义的现代阐释,减弱了史诗故事的历史感.好莱坞模式已悄然移置和潜入经典之中,它不是历史电影,而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制造出的虚假幻象.

  • 标签: 《特洛伊》 《荷马史诗》 好莱坞模式 叙述策略
  • 简介:中唐诗人刘禹锡在咏史诗的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创作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这一现象与他本人前后期境遇、心态的变化有关,也是不同的时政局势的反映。

  • 标签: 刘禹锡 咏史诗 变化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