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早产儿出生率显著升高。2012年,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11.1%,我国的早产儿数量仅少于印度,居全世界第2位。合理的喂养策略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很多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生后不能够有效地吸吮或吞咽,或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经口喂养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而且导致新生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开支。有报道称,从管饲喂养到完全奶瓶喂养的过渡需要10~14d,过渡时间的延长与住院时间的增加有关。住院期间,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困难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其儿童期早期继续存在,表现为厌恶经口喂养和长期的喂养困难。国外许多文献报道了通过口腔运动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近年我国也有相关研究报道。口腔运动干预是指在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前或经口喂养过渡阶段,采取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sucking,NNS)结合喂养时口腔支持等方法,对口咽部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笔者着重就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的实施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 标签: 早产儿 口腔运动干预 喂养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全,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欠缺,经口喂养困难大。口腔运动干预采取口腔按摩、口腔支持、非营养性吸吮等方法,对早产儿唇、颌、舌、咽等与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提高口咽部肌张力、促进原始反射建立,可促进婴儿吸吮、-吞咽、-呼吸等一系列协调功能的发育,可改善早产儿营养期的喂养表现,提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同时还可减少溢奶现象的发生,更能提高早产儿下颌的稳定性,对患儿缩短管饲时间,提前到达经口喂养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阐述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运用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喂养 运用
  • 简介:[摘要] 口腔运动干预是一种对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的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的方法,包括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因出生胎龄小,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原始反射方面存在不足,较易出现口咽部功能障碍,加剧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因此,急需实施适当干预以期改善早产儿整体发育。现系统综述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发育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其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 护理 口腔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的,来我科进行治疗的早产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了口腔运动干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开始经口鼻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住院时间对比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喂养效率、出院体重量、体重量增长速度对比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开始经口鼻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住院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出院体重量、体重量增长速度,值得新生儿及NICU病房广泛采用。

  • 标签: 口腔运动护理干预 早产儿 经口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选用本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70例早产儿。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比进行(护理组、对照组),每 35例产儿为一组,两组将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护理组喂养时间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护理,治疗组给予口腔运动干预后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吸吮能力、协调吸吮-吞咽-呼吸功能、经口喂养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1。结果治疗组患儿提前达到经口喂养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统计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能提高早产儿吸吮能力、协调吸吮-吞咽-呼吸功能,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经口喂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于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1-2021.10期间,在我院就医的早产儿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分别提供常规照护与口腔运动干预,统计组间喂养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喂养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口腔运动实施干预,可促进早产儿尽快建立吸吮-吞咽反应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喂养效果的作用,适宜临床推广与借鉴。

  • 标签: 早产儿 口腔运动 经口喂养 喂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论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早产儿694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347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347例实施口腔运动干预(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早产儿喂养效率、早产儿各阶段体重日均值增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可以增加早产儿体重,缩短经口喂养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运动护理干预举措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对早产儿经口喂养产生的干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以2019年4月作为研究的开始阶段,2020年4月作为研究的结束阶段,通过随机方式完成本院早产儿的资料收录工作,共收录早产儿资料106例,根据其在临床诊疗中所接受的护理干预举措对其展开分组,一组早产儿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早产儿护理干预举措,二组早产儿则是在常规护理干预举措的基础上接受口腔运动干预护理措施,收录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质量以及早产儿的体质量恢复状况。结果:二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率,喂养进程显著优于一组早产儿,二组早产儿的体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一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质量以及体质量改善情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对比分析意义。结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过程中,对口腔运动干预护理措施展开有效的应用,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于早产儿体质量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在早产儿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 经口喂养 干预举措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行口腔运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于本院分娩的30例胎龄不足35周的经口喂养困难的早产儿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对策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各纳入早产儿15例。结果观察组和对比组相比,观察组早产儿经口喂养开始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管饲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组(P<0.05),另外对比两组早产儿出院时的体重、日体重增长速度,观察组也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经口喂养困难的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早产儿对营养的吸收,缩短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确保其可尽快恢复体重,健康成长,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腔运动护理干预 早产儿 经口喂养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行口腔运动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9-2019.9 收治的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 106 例,分为对照组及口腔运动组,各 5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口腔运动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患儿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结果: 口腔运动组患者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开始经口喂养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P < 0.05 )。 结论: 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护理中采取口腔运动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应积极推广。

  • 标签: 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 口腔运动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行口腔运动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9-2019.9 收治的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 106 例,分为对照组及口腔运动组,各 5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口腔运动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患儿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结果: 口腔运动组患者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开始经口喂养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P < 0.05 )。 结论: 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护理中采取口腔运动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应积极推广。

  • 标签: 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 口腔运动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作者: 赵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运动干预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NICU早产儿60例,依照单双号法形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口腔运动,对比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情况。结果:相较于常规组,干预组患儿首次经口喂养成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二者过渡所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更短(P<0.05),患者家属在微笑服务完成度、在院期间感受、人文关怀程度、主观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具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口腔运动;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  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早产儿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对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实施袋鼠式护理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显著更优,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   结论:袋鼠式护理联合口腔运动干预有效改善了早产儿的喂养表现,对促进其生长发育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 喂养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为新生儿开展口腔运动干预起到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本院收治的60例吮吸能力差的新生儿,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实施口腔运动干预的为观察组,之后对比两组新生儿吮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得知,观察组新生儿身体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6%(P<0.05)。结论:新生儿口腔云顶干预的实施能够从有效锻炼中改善其吮吸功能,当吮吸功能得到改善时进食量就会随之提高,

  • 标签: 新生儿 口腔运动干预 新生儿临床护理 分析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口腔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90例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治疗的口腔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口腔护理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感染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感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联合母乳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喂养,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联合母乳口腔运动。对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实施袋鼠式护理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联合母乳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提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母乳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 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早产患儿 68例进行调查,选取时间为 2018.2 -2019 .2。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3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分析两组最终结果。 结果:对比组摄入奶量、喂养成效、喂养效率和观察组相比较低,结果差异较大, P<0.05;对比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 P<0.05。 结论:在早产患儿经口喂养中,可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方式,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 标签: 喂养 早产儿 口腔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