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莫里森在《慈悲》中采用了现在和过去交替的时间叙述模式,将小说情节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人物故事,以黑人女奴佛罗伦斯的经历作为现在的故事,前后切分为六节,以其他五位人物的经历作为过去的故事,让现在和过去更替出现,这种交替式的时间叙述模式旨在模糊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使读者聚焦人物的心理时间,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内心成长。通过这种模糊的时间叙述模式,佛罗伦斯从自卑到重生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实现了前景化。黑人女性的成长一方面凸显了她们的话语权和书写能力,另一方面表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独特关怀以及对于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贩奴历史罪恶的揭露。

  • 标签: 交替式时间叙述模式 现在 过去 黑人女性成长
  • 简介:本文提供了非自然叙述和相关术语的基本定义及非自然叙述的例子,讨论了非自然叙述的范式及其对小说双重诗学的需要。本文描述了非自然的虚构世界,并探讨了其本质。然后从非自然叙述的视角讨论故事的不同方面,分析非自然的故事、序列和时间,继而探讨一些非自然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对叙述理论的重要性。

  • 标签: 人物 虚构世界 序列 故事 时间 非自然叙述
  • 简介:几个基本要素使它像圆周率一样简单——比如反物质、反重力和中子星。众马克·吐温到《神秘博士》,再到斯蒂芬·金的新小说《11/22/63》,我们的大众文化无法摆脱这样的欲望,无法挣脱眼下这单调的、慢吞吞流淌的时光。我们希望,要么;中向前去,看看光明的未来(或其邪恶的孪生兄弟),要么就退后几个时代,将纳粹主义扼死在萌芽中,或者见证摇滚乐的诞生。

  • 标签: 时间旅行 大众文化 孪生兄弟 纳粹主义 反物质 圆周率
  • 简介:他是一家大广告公司的总裁,我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管理顾问。有一次,他手下一名员工看到我的工作表现,认为我可能对他们公司有点用处,于是把我推荐给他。我很紧张,因为我的职业生涯发展到当时那个阶段,还没有什么机会和一家公司的总裁说话。

  • 标签: 大学英语 阅读练习 双语阅读 英汉对照
  • 简介:主要通过WordSmith软件分析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的语言风格,包括词频、甸长、词长和关键词,得出结论:澳国防白皮书的译文风格简洁明了,更易为大众读者理解和接受。这给中国国防白皮书的英译以一定启示:译文也应尽可能简洁地道,从而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方针得到国外读者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我国、我军良好形象。

  • 标签: 国防白皮书 风格 英译
  • 简介:探讨了苏童的《米》中的叙述类型及其在英译本中的体现。从小说叙事类型的视角出发,对苏童的代表作《米》中的叙述视角、气氛、意象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评价其对人物、地点及事件产生的影响,并由此表达了作者/叙述者的写作或叙事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因此,我们应予以重视,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并通过对语言的操控在翻译中实现更好的传达与再现。

  • 标签: 《米》 叙事类型 评价资源
  • 简介:靠整容手术永葆青春,凭科技手段缩短速度极限,借胚胎技术延长生育能力……人类似乎在逐步挣脱时间的束缚。但人类的生物特性究竟允许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多远?这条路,究竟是带领人类走向绝对自由的大道,还是违背人性、否定人类本能的歧路?

  • 标签: 时间 人类本能 整容手术 科技手段 生育能力 生物特性
  • 简介:历经五万年左右的澳洲原住民"梦幻"世界观,是当代澳洲原住民作家创作的底层代码。澳洲原住民作家亚历克西斯·赖特凭借《卡彭塔利亚湾》摘得2007年澳洲最高文学奖。国内外对《卡彭塔利亚湾》的评述主要是以后殖民主义、女性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作家对原住民悲怆命运的叙述。本文以认知语篇学为依据,探讨作家本人"梦幻"世界观所蕴含的别样的时间观、土地观、历史观、教育观、神灵观在建构文本的叙述支撑力及阐释主题的意义反叛力,为评论原住民文学主体性提供一个新路径。

  • 标签: 澳洲原住民 “梦幻”世界观 《卡彭塔利亚湾》
  • 简介:在本次访谈中,多萝西·J.黑尔教授回溯了自己的学术历程,着重谈及小说形式与社会及伦理价值、小说艺术与异质美学、叙述转向等,并介绍了当前美国叙述研究的新动向及其正在思考的问题。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中国学者当有所启发。

  • 标签: 多萝西·J.黑尔 小说 伦理 叙述
  • 简介: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小说《终结的感觉》中运用'不可靠叙述'的叙述技巧,将叙述者托尼懦弱自卑的性格展露无疑,但学界对不可靠叙述叙述者性格塑造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入探讨。该文将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从叙述距离、叙事视角两个维度上对叙述者性格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探求'不可靠叙述'对叙述者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叙事学 詹姆斯·费伦 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
  • 简介:数字约整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人们在谈到价格,距离,时间,重量等话题的时候常常会用到数字约整,那么这种行为要怎么解释呢?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根据交际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约整过后的答案比精确的答案更加具有关联性,说话人选择约整是为了实现对听话人最佳关联的话语表达。

  • 标签: 交际关联理论 时间约整 最佳关联
  • 简介:《自由之路》是萨特的长篇小说。本文分析了这部小说的叙述时间特点,认为该小说更为广泛地采用了"同时性"叙述的技巧,形成一种"回音壁式"的时间结构。

  • 标签: 萨特 《自由之路》 “同时性”叙事 时间结构
  • 简介:作为任务条件之一的准备会影响二语测试表现及分数(Skehan,1998)。本文报告了一项策略准备时间对二语对话型口语表现影响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长度的准备时间(0,1,2,3分钟)是否导致二语口语表现的差异,以及准备时间是否和语言水平存在交互效应。72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以0分钟、1分钟、2分钟和3分钟的准备时间完成了相同的对话任务。研究者对两名评分员评定的分数和口语表现的流利性(速度A、速度B)、复杂性(句法复杂性、句法多样性、词汇多样性)以及准确性(无错误小句比、动词形式的正确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有准备的条件下,学习者的流利性更高;当准备时间达到3分钟时,学习者的句法复杂性增加,但准确性始终稳定不变;准备时间和语言水平没有交互作用。

  • 标签: 策略准备 流利性 复杂性 准确性 分数
  • 简介:就空间而言,人有对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基本维度的感知,这表明空间具有三维。就时间而论,人有过去、此刻与未来的感知,而这三种时间处于一条线上,这表明时间是一维的。如果说时间可以通过空间来获得语言表达,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的话,那么,语言表达中的时间究竟是一维的呢还是多维的?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中时间的空间语言表达方式为思考对象,试图探讨两种语言中关于时间概念的空间表达是否存在维度上的差异。如果存在维度上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会给语言范畴和认知范畴二者的关系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二者的概念性质及表现形式出发,针对汉语关于时间的维度表达而进行分类研究。我们发现,英语中关于时间的空间表达具有二维性,而汉语关于时间的空间表达却具有三维性。这一发现说明"认知决定论"会受到"认知相对论"的挑战,因为语言范畴虽然要受认知范畴的支配,但并不完全由认知范畴决定。英语和汉语二者在时间概念的空间表达上的差异关系着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诸多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 标签: 时间概念 空间语言 语言范畴 认知范畴 认知决定论
  • 简介: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牵涉到多种因素,它们有着极为复杂的互相作用关系。这些因素可粗略地分为:1)学生个人因素。其中包括学生的年龄,智力,语言能力(aptitude),认知风格,性格,动机和态度。2)学习过程因素。这包括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学习方法。3)学习的环境因素。它可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上

  • 标签: 语言材料 语言能力 英语学习 英语学生 复用能力 理解能力
  • 简介:本文研究了任务前准备时间长短对中级和高级英语学习者口头报告时自我修补使用频率和准确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加任务前准备时间能明显提高高级组的言语流利度以及对词汇和句法错误自我修补的准确度,但中级组的流利度和自我修补的准确度却没有因为准备时间增加而提高。两组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部分中级学习者使用不恰当的方法准备任务,例如用中文记录准备陈述内容而造成转换错误增多。此外,过分重视语法的准确性也使中级组忽略了言语的流利度。

  • 标签: 自我修补 任务前准备时间 语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