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现有的中国法律史的主流模式是“王朝更替”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反映中国传统法律知识体系的特殊性,而更有可能是迎合了与中国“异质”的西方法律知识体系的特征。这就需要寻找真正与中国法律史的特征相契合的叙述模式。根据中国法律史的演进历程和传统法律的类型特征,从“社会类型”和“文化类型”来重构中国传统法律史的叙述模式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叙述模式 社会类型 文化类型 法律知识体系
  • 简介:乔伊斯在的内聚焦叙述中,运用三个反英雄人物作为聚焦人物.三个聚焦人物由于各身份和个性特的不同,其各自关注的视野和感知的形式和结果各不相同,其所感知到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拼合在一起,构成内容和形式上的异质性,但三个人物的内聚焦叙述在小说主题上却相互一致,都是从不同侧面折射反映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扭曲异化和孤独迷茫,从整体上构成了一幅西方社会多维的精神瘫痪的立体画卷,深刻揭示小说的反英雄主题.

  • 标签: 乔伊斯 《尤利西斯》内聚焦 叙述 立体建构
  • 简介:本文藉由分析若干罗马法文句的翻译问题挑战当代的法律概念“人”(person)。本文呈现为何拉丁字persona无法成为地方语言person的字源,并主张person的当代用法来自19世纪的德国法学文献,尤其是萨维尼的作品。本文说明persona与诸如gerere、tenere与sustinere(相当于英语的bear、carry、bold)等动词构成一词组,无法单独表达意义。这类词组需要一个属格形态的名词补语,一如其同义语的及物动词“代表”或“代理”(represent)需要一个直接受格一般。另一方面,现代法学文献赋予person意义,将其看作人类个体的同义语,并将其与be动词一起使用。这种用法是现代的发明,译回拉丁文时必定产生混淆。

  • 标签: 人格 法人 德国历史法学派
  • 简介:王志强《清代国家法:多元差异与集权统一》一书,在集权统一的政治架构下,分析了清代国家法体系的内部多元形态.该书首先选取清代条例中的地区性特别法和以省例为代表的地方法规这两个切入点,讨论国家法文本上的统一与差异;无论是中央制定的地区性特别法,还是地方制定的省例,都呈现出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微妙的互动与相对性.继而通过国家对于民间习俗的态度、运用律例的方法以及成案的效力与作用,考察国家法实践中的统一与差异.清代国家法的多元结构,也体现于部院则例、民族条例和地方政府发布的规范性告示.成案的法律效力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刑部官员援引成案的动机可能是策略性而非制度性的.

  • 标签: 国家法 多元 统一 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