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开窗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83例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开窗治疗。结果76例平均随访1.5(0.5—6)年。疗效采用Nakai评分标准:优59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2.1%。1例因多节段开窗导致医源性腰椎失稳行二次手术。结论开窗法是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
  • 简介: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开窗,切除突出之髓核,有钙化并形成骨赘者用小弯凿凿去骨赘。结果:经5~20月平均12月随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症33例,优20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开窗,髓核摘除、骨赘块凿除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形成患者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该项技术安全、方便、易行、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双侧椎板间开窗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钙化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单"开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23例运用单"开窗"法,在不破坏完整性的基础上,用磨钻或小的咬骨钳咬开单形成"小窗",经小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结果23例肿瘤均获全切,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脊柱畸形.结论单"开窗"切除颈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 标签: 半椎板 颈椎 椎管内肿瘤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新术式(菊地法).方法手术适应证为合并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要点为多节段开窗.共施术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2~77岁.手术前JOA评分为7~13分,平均9.2分.随访1~4年.结果手术后脊髓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至最后随访时恢复率为14%~88%,平均为63.6%,其中优4例,良12例,可1例.无1人出现新发持续轴性症状.颈椎前凸指数与屈伸活动范围与手术前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开窗可维持颈椎前凸及活动度,防止手术后畸形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一定疗效.

  • 标签: 颈椎 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 手术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经皮孔镜与开放开窗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5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78例进行分组研究,依照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 n=39)和治疗组( n=39)两组,各实施开放开窗术、经皮孔镜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行比较,对照组均要比治疗组长,且其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皮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开窗术。是值得优先选择和全面推广的术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放椎板间开窗术 经皮椎间孔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孔镜与开放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2年3月期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行经皮孔镜治疗,B组行开放开窗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卧床时间及术后2h疼痛评分均小于B组,手术时间大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术后少数患者有切口感染、出血、腰椎不稳发生,A组总发生率2.56%,与B组的15.38%对比较低。结论 与开放开窗术对比,经皮孔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安全性更高。

  • 标签: [] 经皮椎间孔镜 开放椎板间开窗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L”形有限椎间隙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有限的“UL”形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01例,平均年龄53.7岁,平均病程6.8年。结果101例获得平均6.8年随访按Naika标准评定,优49例,良4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1.1%(92/101),有91.1%的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若手术适应症掌握严格,本术式在减压过程中既减压彻底,又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是一个可靠的方法,加上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椎板间开窗法 椎管减压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开窗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开窗术治疗)与观察组(30例,给予孔镜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更多(P<0.05),但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来说,孔术镜更具微创性,但手术时间长,要做好针对性的止血工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隐性失血 椎板开窗术 椎间孔术镜 失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孔镜(PTED)与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单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治疗的120例单节段单LDH患者,其中采用PTED术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PTED组,采用FD术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FD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在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PTED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FD组(P<0.05)。术后12个月PTED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FD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且与上一时点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D组优良率为93.33%,与FD组的9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DH患者的疗效无差异,但是采用PTED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减轻术后疼痛和改善生活能力方面优于FD术式。

  • 标签: 皮椎间孔镜 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PTED)和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探讨PTED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单节段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孔镜组(试验组)和常规开窗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局部麻醉、G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孔入路TESSYS穿刺技术,内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单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个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JOA评分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TED组平均手术切口(0.7±0.2)cm,手术出血量(7.2±2.1)ml,手术时间(73.7±11.2)min,术后卧床时间(13.1±5.2)h,术后住院时间(3.5±0.7)天。FD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2±0.4)cm,手术出血量(47.5±11.3)ml,手术时间(52.4±8.5)min,术后卧床(98.7±19.6)h,术后住院时间(13.4±2.3)天。两组病例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两组术后1年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和FD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PTE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TED近期疗效与FD相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单内固定联合经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假关节的发生及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12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6例,年龄40~70(50.8±6.8)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腰椎后路单固定联合TLIF术组(单固定组)48例,腰椎后路固定联合TLIF术组(固定组)73例。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腰椎融合节段(L4/5)、融合节段上邻近节段(L3/4)和下邻近节段(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运动范围(RO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采用腰椎CT评估两组患者融合情况。(1)比较单组与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术后假关节发生率、假关节翻修率;(3)比较单组与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4)比较两组无假关节者,以及单组内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及腰痛VAS评分和OD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8年。术后单内固定组假关节发生率18.6%(9/48),假关节翻修率12.5%(6/48)均高于内固定组的5.5%(4/73)、1.4%(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4.698, P值均<0.05)。单组与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腰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固定组、固定组无假关节者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L4/5、L3/4和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ROM以及腰痛VAS评分、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固定组内:末次随访时假关节者VAS评分、ODI均大于无假关节者,L3/4 ROM小于无假关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L4/5 ROM假关节者为5.67°±1.12°,无假关节者为0°。而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全腰椎ROM、L5/S1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内固定融合联合TLIF术可以获得相同的中期临床疗效,但单内固定术式融合节段稳定性相对低,假关节发生率高,影响腰椎运动模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术 假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BEIS)、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单节段单LDH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BEIS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治疗前后ODI评分、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56±2.23)ml、(2.48±1.57)d、(4.05±0.46)d,均少于对照组的(49.85±4.45)ml、(4.44±1.59)d、(10.12±2.78)d,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2.83±5.74)min,长于对照组的(45.46±6.16)min,P<0.05。结论BEIS术治疗单节段单LDH的效果及安全性与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当,但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孔镜与单纯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抽签法分为观察组(经皮孔镜手术)与对照组(单纯开窗术)各59例,比较手术指标、腰椎功能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前疼痛评分与腰椎功能无差异,P>0.05;术后1月观察组疼痛与腰椎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孔镜手术治疗能提高手术效果,缓解疼痛且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单纯椎板开窗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腰椎管狭窄症并不稳患者中探讨应用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的同时使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开展研究时将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并不稳患者作为主要样本,开展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此过程中将患者纳入随机分组的计算机软件中,平均分至研究组(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开窗减压术治疗)、参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在此过程中主要分析项目为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体融合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腰椎管狭窄症并不稳患者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时配合开窗减压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且促进腰椎功能的提升,效果显著。

  • 标签: 腰椎管狭窄并不稳 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 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开窗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我科近13年来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开窗法施行腰椎间盘手术3986例,其中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578例,占14.5%。腰4-5隙372例,腰5骶1隙161例,腰3-4隙35例,腰2-3隙2例。椎间盘破裂合并椎管狭窄48例,隐窝狭窄26例,椎间盘破裂伴下肢不全瘫23例。结果本组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伤口一期愈合,腰腿痛症状消失,按nakaii分级,优良率达99.5%。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要遵循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术前准确定位,术中采用小切口、开窗法,仔细保护硬脊膜和神经根,彻底清除破裂椎间盘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术前准确定位,熟练的手术技巧和良好的照明设备是保障手术顺利的关键。

  • 标签: 小切口 开窗法 微创手术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半切除+对潜行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评估该术式对于临床的借鉴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扩大半切除联合对潜行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9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腰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结果共收集病例95例,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64.9岁(52~81岁)。术前JOA评分(14.5±3.2)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23.4±4.1)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术后患者骨性融合率98.9%;治疗改善率,优42例、良4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6%;术中1例撕破硬膜导致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扩大半切除+对潜行减压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式。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扩大半椎板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和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因腰椎隐窝狭窄症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或扩大开窗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86(63.2±9.8)岁。其中40例患者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BE组),40例患者接受扩大开窗术(开窗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隐窝狭窄减压,均获得随访,UBE组随访时间为(12.9±5.4)个月,开窗组为(14.9±3.5)个月。UBE组手术时间为(63.9±11.6)min,高于开窗组的(54.1±9.2)min(P<0.001)。UBE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8.2±1.7)mm,低于开窗组的(73.5±11.6)mm(P<0.001)。UBE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2.2)d,低于开放组的(7.6±3.1)d(P<0.001)。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腰痛VAS评分在术后1和3个月时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两组下肢痛VAS评分在术后1、3及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和3个月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UBE组和开窗组分别出现2例(5.0%)和1例(2.5%)术中硬膜囊破裂,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UBE组优35例,良3例,可2例,开放组优37例,良2例,可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相比于扩大开窗技术,UBE技术不仅能够减轻术后早期腰背痛,缩短住院时间,且创伤小,并可获得同样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椎管狭窄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椎板间扩大开窗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开窗术与经皮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诊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20.00%(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3/30)(P<0.05)。结论与开窗手术相比,经皮孔镜术可以更为有效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但经皮孔镜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 标签: 椎板开窗术 经皮椎间孔镜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