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中央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索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中央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前瞻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CN0期PTMC患者共200例,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单,分成单中央清扫组和中央清扫组,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中央清扫的清扫效果和并发症。结果PTMC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0.7cm、患者年龄≥45岁和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中央淋巴结转移均发生在肿瘤直径≥0.5cm的患者,对中央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2%。该部分患者单中央清扫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9.53±6.04)枚和(12.19±7.18)枚,P=0.035;淋巴结阳性数分别为(1.17±1.47)枚和(2.11±2.75)枚,P=-0.022。结论在肿瘤直径≥0.5cm的患者中,中央清扫有利于提高肿瘤清扫的彻底性:患者RLN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并不因对中央清扫而增加。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中央区清扫 危险因素 CNO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中央颈清扫术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选取6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颈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收集完整临床治疗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22例患者发生术后面部、唇部或手足部的针刺感、麻木感或强直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只有2例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03%),其他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6例(24.24%)、暂时性的声音嘶哑4例(6.06%)。手术前血钙值与手术后1d、手术后7d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4d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值与手术后1、7、14d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PTH值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呈反比,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越多,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15.53,P=0.00052、0.00372,P〈0.0083)。保留1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14.60,P=0.00126、0.00013,P〈0.0083);保留2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15.80,P=0.00119、0.0000,P〈0.0083)。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全切术联合中央颈清扫术效果较好,虽然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恢复都较快,且在手术中也注意了对甲状旁腺的保护。

  • 标签: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旁腺 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中对淋巴结的清扫及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00例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右侧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病理检获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钙水平。结果纳米碳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为(10.96±5.43)枚,高于对照组(8.22±4.40)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其中纳米碳组平均每例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为(1.62±1.95)枚,高于对照组(0.76±1.21)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纳米碳组转移淋巴结数为(2.02±2.40)枚,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为(1.84±2.61)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纳米碳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测量值及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t=1.04,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纳米碳组为2%(1/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活性纳米碳在TC手术中有利于中央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对术中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可能更加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及血供的保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部淋巴阴性(cervicallymphnode-negative,cN0)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uPTC)患中央各亚淋巴结转移(subgroupsof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sCLNM)与患淋巴结转移(laterallymphnodemetastasis,LNM)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中央淋巴结清扫+患淋巴结清扫的161例cN0-u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中央各亚淋巴结转移与患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N0-uPTC患中央各亚,喉前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患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16、0.035)。喉前淋巴结转移为患II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患III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气管前、患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IV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11)。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途径有一定规律性,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患II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对患III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患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对患IV淋巴结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或患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cN0-uPTC患者,可考虑行患III、IV淋巴结清扫。在此基础上若同时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行患II、III、IV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淋巴结转移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旁)腺疾病外科诊疗中心行甲状腺全切+中央淋巴结清扫+患淋巴结清扫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17例患者,男性87例,女性230例,年龄(41.4±12.1)岁(范围:16~75岁),对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患中央淋巴结及对中央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116、69、269、181例,跳跃性转移者1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中央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被膜受侵、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及患中央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rs=0.162,P=0.004)、肿瘤最大径>10 mm(rs=0.184,P=0.001)、被膜受侵(rs=0.135,P=0.016)、气管前淋巴结转移(rs=0.394,P<0.01)、喉前淋巴结转移(rs=0.272,P<0.01)及患中央淋巴结转移(rs=0.203,P<0.01)是对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淋巴结有转移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如存在男性、肿瘤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或患中央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中央淋巴结存在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可考虑行中央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肿瘤转移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颈淋巴结阴性(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或患全切和峡部及对侧近全切除术,对照组未给予中央淋巴结清扫,观察组给予中央淋巴结清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转移率为1.61%,对照组患者发生复发率为12.9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减少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减少复发率降低再次手术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双侧中央区 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价值 评价
  • 简介:[摘 要] 目的:考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采取中央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cN0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n=28)患者采用腺叶切除术+单中央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n=34)进行腺叶切除术+中央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进行术后3年期的定期回访跟踪,对两组患者的生化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化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高于观察组 (P <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中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水平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对cN0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执行预防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的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分化型甲状腺癌 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单发于基底节、丘脑、脑桥等部位,其他脑同时出血相对少见,仅占全部出血性脑卒中的5.6%,而大脑对称性出血极为罕见。文中报道1例基底节对称出血病例,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基底节区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及其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总结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9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入院时脑出血意识分级均为四级,哥拉斯格昏迷指数(GCS)评分9分以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Ⅲ级(生活部分自理)3例,Ⅳ级(卧床但有意识)2例,Ⅴ级(植物生存)2例;术后2个月死于再出血1例,另1例术后3个月自动出院。结论术前根据血肿部位和大小、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以及治疗方式和手术径路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地保全患者尚未缺失的神经功能作为选择治疗的主要考虑并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灶性脑出血 基底节 高血压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基底节生殖细胞瘤,目前国内尚罕见报道。患者以反应减退、流涎、间断发热不典型症状为潜伏期表现,逐渐出现构音障碍和肢体痉挛,从起病之初至明确诊断历时5年,经放射治疗瘤体明显缩小,尚无复发,但肿瘤造成的基底节结构破坏和大脑半球萎缩,导致了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该病例旨在通过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为颅内基底节生殖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思路,减少临床工作中的误诊和漏诊。

  • 标签: 生殖细胞瘤 基底节区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节同时脑出血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基底节同时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良好或轻残6例,占30%,重残或植物生存2例,占10%,死亡12例,占60%。结论有效控制血压和积极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侧脑室外引流可以抢救一部分基底节同时脑出血患者的生命。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对于任何飞机的操作而言,一个任务分工的基本原理就是一次只能有一名飞行员担任把杆飞行员。因此,如果不把杆飞行员不同意把杆飞行员的输入,他/她必须口头请示要求采取纠正措施或者,如果认为有必要的话,他/她必须清楚地报出“我来操纵”以便接管对飞机的控制。

  • 标签: 输入 飞行员 纠正措施 飞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单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单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单骨桥助听和骨导助听(一骨桥+对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佩戴ADHEAR。单骨桥及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单骨桥与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骨桥及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单骨桥与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骨导助听显著优于单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单骨桥植入及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单骨桥植入和一骨桥+对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骨导助听较单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町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totalthyroidectomy,TT)及中央淋巴结清扫(centrallymphnodesdissection,CLND)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简称“甲旁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因PTC行.TT及CLN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6个月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为正常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暂时性甲旁减组)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永久性甲旁减组)。统计及比较各组间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寻找甲旁减的危险因素。结果468例PT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正常组24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227例,包括暂时性甲旁减组220例(47.0%)和永久性甲旁减组7例(1.5%)。单因素表明术中不使用纳米炭(P=0.04)及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1枚(P〈0.001)是术后甲旁减的危险因素,术中不使用纳米炭(P=0.047)、误切甲状旁腺1枚(P=0.04)、肉眼外侵(P=0.006)及cN1a(P=0.041)是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术中不使用纳米炭(OR,0.437;95%CI,0.243—0.789;P=0.006)及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1枚(OR,3.025;95%CI,1.999—4.579;P=0.000)是术后甲旁减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不使用纳米炭(OR,0.197;95%CI,0.039~0.982;P=0.048)及肉眼外侵(OR,12-381;95%CI,1.432—107.036;P=0.022)是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淋巴结清扫时,建议常规使用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虽常规移植至少1枚甲状旁腺会增加术后暂时性甲旁减的发生,但其可减少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的发生;若术前彩超高度怀疑及术中肉眼见肿瘤腺外侵犯,建议重点与患者强调术后甲旁�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纳米炭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额叶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采用额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采用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叶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6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4~5分)20例;预后不良:2分13例,3分17例;死亡(1分)15例。其中GOS评分2~3分的30例患者术后长期随访(至少3年)显示,其GOS评分改善不明显。结论额叶挫裂伤病情发展快,易导致中央型脑疝发生,额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中央型脑疝患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双额去骨瓣减压术 挫裂伤 中央型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N0单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及超声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4265例,纳入甲状腺叶切除+中央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中央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对中央淋巴结转移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cN0单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5例cN0患者中28.3%(75/265)出现对中央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nt-CLNs转移组较非转移组发生微钙化的比例更高(84.1% vs 53.2%),病灶更大(69.3% vs 51.6%),病理被膜受侵率更高(82.6% vs 61.5%),单发病灶比例更高(43.1% vs 25.9%),患者年龄更小(90.7% vs 7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6.901、6.775、7.197、5.062,P<0.001、-0.009、0.009、0.007、0.024)。然而性别、结节的囊实性、内部回声、血流以及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差异与无Cont-CLNs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微钙化(OR=3.768,P=0.003)及被膜受侵(OR=2.673,P=0.042)是对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钙化及病理被膜受侵是cN0单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为cN0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以期减少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淋巴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5例、Wernicke脑病2例、Huntington氏大舞蹈病1例的CT平扫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13例中,CT示豆状核低密度5例、苍白球5例、豆状核伴胼胝体1例、壳核伴外囊1例、壳核伴尾状核1例;额顶叶低密度3例、单壳核出血1例、大脑萎缩3例。结论CT平扫示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可见于多种疾病,需结合其他征象和临表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基底节区 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CT
  • 简介:1病例报告男,50岁,半年前发现下颌前部膨隆,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逐渐增大。查体:下颌骨颏部可及-5cm×3cm膨隆。未及乒乓球样感,下前牙松动Ⅱ~Ⅲ度,下颌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0.5—1.0cm不等.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全景片示左下颌第一磨牙至右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骨密度减低影。无家族性疾病史。临床诊断为“下颌骨囊肿”。于局麻下行“下颌骨囊肿刮治术”。

  • 标签: 下颌骨 下颌骨囊肿 牙成釉细胞瘤
  • 简介:病员男,19岁,农民。骑自行车时被后面而来的卡车撞倒在地,感双下肢多处剧痛,流血不止,不能活动。于伤后一小时入院。查体见右大腿上三分之一触痛,畸形,有假关节活动。左大腿下三分之一触痛,畸形,有假关节活动。右小腿胫前内侧有一6cm长之皮肤裂口,胫骨断端外露,活跃出血。左小腿胫前有一长约3cm皮肤裂口,胫骨断端外露,活跃出血,有假关节活动。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 股骨 螺丝钉内固定术 假关节 皮肤裂口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套圈经骨隧道交叉缝合加腱束紧缩缝合治疗中央腱损伤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我们采用套圈经骨隧道交叉缝合加腱束紧缩缝合治疗23例中央腱损伤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7.5 d。术后支具固定4周,6周后去除克氏针,在保护下开始手指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级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患指均无疼痛、关节稳定,抗阻力试验均为(-)。手指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套圈经骨隧道交叉缝合加腱束紧缩缝合治疗中央腱损伤,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 侧腱束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