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s,pPNET)是一组罕见的发生在中枢和交感神经系统以外,被认为是由神经嵴衍生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本病发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转移。本院收治1例腹膜原始神经神经外胚层瘤,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因"查体发现右肾肿物4月余"于2009年3月9日入院。患者4月前无意中自己触及腹部肿块,无发热、腹痛、腹胀、腹水、腰痛、血尿等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检查示右肾实质性占位病变,性质待查,考虑肾癌。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

  • 标签: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腹膜后 恶性程度 下腔静脉 软组织肿块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结肠间隙分离时左原始腹膜的走行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解剖观察。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8年1—12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完整脾曲结肠游离)的35例非连续患者的手术录像,对录像中的左结肠间隙分离过程进行观察,对同期科室数码数据库的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照片进行分析;(2)前瞻性纳入该科室2020年6月手术的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观察;(3)纳入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5具腹部尸体标本,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进行解剖观察,并选取腹部尸体标本中3个未分离区域,即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含肾组织)进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1)35例手术录像观察结果:从外侧入路或中央入路分离左结肠间隙时,有27例(77.1%)可观察到明显的"错层现象"和典型的左原始腹膜结构,其表现为一层内外侧入路之间的筋膜屏障,为一层致密半透明结缔组织筋膜,脾曲结肠完全游离见左原始腹膜断端向头侧延续。(2)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解剖观察结果:取左结肠系膜的标本背侧面进行观察,可见左原始腹膜断缘,断缘外侧为裸露的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向下移行为直肠固有筋膜。(3)5具腹部尸体标本解剖所见:分别经外侧入路和中央入路分离左结肠间隙,遭遇筋膜屏障,其本质为左原始腹膜与Gerota筋膜;从尸体标本横断面观察,并继续解剖左原始腹膜,发现从外向内,可进一步将左原始腹膜从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剥离下来,而从内向外则无法进一步剥离。(4)组织学验证结果:IMA主干区域未见明显筋膜结构,仅在其外侧观察到被肠系膜下丛左侧束反复穿经的Gerota筋膜;内侧区域含4层筋膜结构,分别为左半结肠系膜腹侧叶、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左原始腹膜和Gerota筋膜,其中在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和左原始腹膜之间可见细小脉管;外侧区域可见部分肾组织和肾筋膜,高倍视野下在结肠系膜背面可见3层清晰的筋膜结构,分别为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左原始腹膜和Gerota筋膜。结论左原始腹膜是左结肠间隙分离过程中,外侧入路或中央入路之间出现"错层现象"的解剖学基础,由于中间入路分离的起始部位Gerota筋膜被肠系膜下丛分支反复穿经,导致该区域较为致密,容易沿着该区域直接进入Gerota筋膜深面,从而使分离平面过深。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手术 左结肠后间隙 原始后腹膜 解剖
  • 简介:谢云峰医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患者,女性,因"运动左侧腰痛1周"于2011年3月入院。腰痛为持续胀痛,无剧烈绞痛及他处放射痛,不伴恶心、呕吐,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阵发性心悸、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乏力,无体重及情绪明显变化,无毛发异常生长及月经周期改变。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 标签: 肿瘤病例 腹膜后 月经周期改变 无肉眼血尿 阵发性心悸 肢体麻木
  • 简介:摘要外伤性腹膜血肿分闭合性和开放性,诊断腹膜血肿,可根据外伤史、症状及体征做出初步诊断,还可根据X线腹部平片检查、增强CT检查、彩色普勒超声检查,都能做出诊断,开放性损伤术中即可做出诊断,对于不同损伤机制形成的腹膜血肿的处理是不同的,在腹部闭合性损伤包括脊柱及骨盆骨折并发的腹膜血肿多不需手术治疗对术中发现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腹膜血肿勿予切开处理,除外应可予以切开处理。对开放性损伤并发的腹膜血肿都需手术直接处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膜后血肿 护理
  • 简介:作者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参加第20期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期间,查阅了贵院手术治疗腹膜神经鞘瘤20例。原发性腹膜神经鞘瘤少见,国内外文献大组病例报告甚少。

  • 标签: 腹膜后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预后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原发性腹膜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间隙的肿瘤,并不包括原在腹膜间隙的各器官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目的浅谈腹膜肿瘤的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根据年龄、肿瘤生长速度、体征及特殊检查,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然后需手术探查和活组织检查方能确诊。外科手术是腹膜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腹膜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肿瘤CT表现,良性1例,恶性5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CT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边特征等都能清楚显示。结论CT对腹膜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病人的病史、年龄、部位有助于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腹膜肿块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康复率高,已经有4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中。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膜后肿块 患者 手术治疗
  • 简介:腹膜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liposarcoma,RPLS)是一种来源于腹膜脂肪组织的脂肪肉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加之其病理类型的复杂多样、术后易复发和临床预后较差等特点,给了解该疾病及寻找相应的有效治疗方法带来了较大困难。

  • 标签: 腹膜后脂肪肉瘤 诊疗 临床表现 脂肪组织 早期诊断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膜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护理。方法腹膜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严密观察出血、肠瘘、应激性溃疡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儿均按时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愈合良好,营养状况逐步改善,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或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腹膜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的护理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术前术后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脂肪肉瘤的CT资料,10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与病理对照,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1例,硬化性脂肪肉瘤(SLS)1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LS)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1例,混合成分6例。CT影像上,LLS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有分隔,网状强化;MLS平扫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呈网状、片状或岛状强化;DDLS表现为实性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常伴有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组织。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CT表现的差异取决于病变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比例、分布及混合的方式,其中脂肪成分是诊断脂肪肉瘤的关键,本组中,腹膜脂肪肉瘤多以混合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

  • 标签: 脂肪肉瘤 腹膜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53例PRT患者,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类型、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49例,恶性肿瘤104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45例(91.8%),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1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64例(61.5%),部分切除17例,探查活检23例;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3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2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RT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PRT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可以提高PRT切除率和治愈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CT对腹膜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结果脂肪肉瘤8例、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7例、淋巴瘤5例、畸胎瘤4例、神经鞘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脂肪瘤1例.结论CT对腹膜肿瘤的诊断价值很大,有高分辨率和良好的解剖结构显示能力,但其组织类型较繁杂,部分肿瘤CT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多层螺旋CT诊断。
  • 简介:腹膜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其外科手术也有自身特点。我院手术治疗腹膜肿瘤35例,疗效尚可,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腹膜肿瘤患者35例,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岁。体检发现腹部包块12例,腰部疼痛13例,腹部不适10例。有高血压病史10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腹部CT检查,3例合并右侧肾盂积水,11例合并结肠及小肠侵犯。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临床分析 腹部CT检查 平均年龄 高血压病史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疗效。结果63例中良性48例,恶性15例。结论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例1,女,58岁,发现右腹部包块3天入院。主要表现为腹胀、纳差。查体:腹部膨胀,右上腹触及一约15cm×15cm×15cm大的包块,质稍硬,活动度小,与周围边界不清,触之无压痛。腹部揉面感。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9×10^9/L,中性0.73,淋巴0.27;尿镜检正常;肝功、尿素氮均正常;B超示腹膜肿瘤。初步诊断为腹膜肿瘤。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假性 正常 腹部包块 腺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