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综合(SIH)MRI征象的观察与探讨。方法将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综合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MRI征象表现。结果平扫没有出现明显异常患者15例(15%),硬膜下积液50例(50%),硬膜下充血血肿14例(14%),脑下垂57例(57%),垂体增大29例(29%),静脉窦扩张35例(35%),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100例(100%)。结论SIH的MRI征象中,硬脑膜弥漫增厚强化的阳性率是最高的,对原发性的鉴别和诊断提供了依据,MRI平扫会有误判或者漏诊,MRI增强具有特征性,能够提高该病确诊率。

  • 标签: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MRI征象表现
  • 简介:11例患者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本组11例均具有此特征性头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

  • 标签: 临床分析 低颅 例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综合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患原发性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原发性综合患者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体位性头痛,给予腰穿脑脊液检查,检查结果均显示脑脊液压力在70mmH20以下,在积极有效的治疗7-15天后,全部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痊愈,随访半年内无复发。结论原发性综合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位性头痛,临床诊断应用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测可准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测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 简介:综合(intraeranialhypotensionsyndrome,IHS)为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因降低引起的体位性头痛。在病因与治疗上均有比较明确的特点,但是临床误诊率较高。笔者对近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症状 临床误诊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综合(SI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14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呈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mmH2O;3例并发硬膜下积液,1例并发硬膜下血肿。所有患者经补液等治疗后效果较好。结论SIH患者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O,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体位性头痛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原发性是良性过程,一般经数天到数月,症状均能缓解,偶有复发;其他原因引起的压在解除原发疾病后症状会很快缓解。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自发性综合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7年7月期间的25例自发性综合的患者,通过病例的分析、临床调查研究和询问主治医师等方式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出现体位性头痛,部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15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曾被误诊为脑膜脑炎3例、枕神经痛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炎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误诊率为60%。入院后2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显示,12例正常,5例出现“脑下沉”改变,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0,确诊为自发性综合。确诊后17例给予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好转,8例实行血帖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自发性综合的临床表现应进行准确辨别,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行腰穿检查,防止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而发生误诊。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用于自发性综合诊断内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因综合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20例,依据检查形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为10例。对照组病患均接受常规放射影像学检查,实验组则采用MRI检查,对比效果。结果:通过MRI成像观察脑脊液压力的测量结果以及影像学结果,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可以发现患者脑脊液压力、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静脉窦扩张、脑结构下垂变化,且对照组无法显示上述内容。实验组图像清晰度为10例,清晰度为100%,对照组图像清晰度为6例,清晰度为60%,对比X2为5.0000,P<0.05。结论:对自发性综合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MRI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数据,且临床检查清晰度较高,降低误诊率。

  • 标签: MRI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pSS)患者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住院的原发性干燥综合患者66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为32~53岁;男女性别比为1∶32;首诊症状中最多见的是口干、眼干和关节痛抗SSA、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4%和47.6%唇腺病理检查者12例,3~4级占50.6%。并发症中最多见的为肾小管酸中毒(19.6%)。结论pSS近年来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唇腺病理和抗SSA、SSB抗体对pSS的诊断有重要意义;pSS尚不能根治,并发症的处理仍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 干燥症 临床 诊治
  • 简介:摘要干燥综合(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殖和进行性外分泌腺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在我国,S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落后于其他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国医师协会干燥综合协作组联合口腔科和眼科专家,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原发性干燥综合诊疗规范》,旨在规范SS诊断中关键指标(如血清抗SSA抗体和唇腺病理学)的检测和解读、建议采用公认的疾病活动度指标评价疾病、规范局部和全身受累患者的合理诊治。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MRI成像在综合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拟诊综合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5岁。脑脊液压力均〈0.588kPa(60mmH2O)。进行脑(其中7例增加脊髓)常规MRI成像,采用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三维驱动平衡(T2WI-3D-DRIVE)序列成像,增强扫描,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进行临床分型。结果原发性19例占63.3%,继发性11例占36.7%。原发性和继发性共同表现为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26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15例)。原发性:硬脑膜均匀增厚19例,硬膜下积液11例,脑室缩小、蛛网膜下腔狭窄10例,脑下垂6例,垂体增大5例,5例后窝拥挤结构。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及明显强化9例,脊柱MRI扫描显示硬脊膜弥漫增厚并明显强化3例。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全部病例基本恢复正常。继发性: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7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4例。脑脊液鼻漏5例;脊椎脑脊液漏6例。显示脑脊液漏管漏口11例。11例继发性手术后复查均见漏管闭塞。结论综合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结合脑脊液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临床分型,提供可行治疗方案和对治疗效果准确判断。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脑脊液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自发性综合的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同济大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合并自发性综合的双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首诊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13分。术前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5例患者行腰椎穿刺测。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6例)和手术治疗(8例),手术治疗采取钻孔引流术。预后评估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结果14例患者中,直立性头痛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10例);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硬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典型的影像学特征(12例)。6例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显著改善,复查CT或MRI显示血肿消失或明显缩小。8例行钻孔引流术的患者中,3例术后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迅速恶化,1例术后死亡。13例患者按自发性综合治疗后,病情均明显改善,出院时的GOS均为Ⅴ级。1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6±14.9)个月(4~52个月),均未见血肿或症状复发。结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自发性综合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别为直立性头痛和硬膜弥漫性强化。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钻孔引流术。

  • 标签: 血肿,硬膜下,慢性 颅内压 诊断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的临床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8例、显著缓解18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0例。结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黄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病因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