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右江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位于黔、桂、滇三省接壤地区,面积达80000km~2。其中已发现金矿床(点)45处,与锑、汞、砷成矿带同处于有利构造单元内,成为我国最著名微细浸染金矿产区之一。

  • 标签: 冒地槽 褶皱带 区域地球化学 金矿产 构造单元 成矿带
  • 简介:矿山废石堆体内部酸碱性变化对治理矿山废石堆体引起的污染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磷矿废石和煤矸石为例,开展XRD和中和能力(ANC/BNC)测定试验,依据试验结果推算出100年后磷矿废石堆体和煤矸石堆体内的酸碱性。结果表明,1kg磷矿废石需0.206molHNO_3使之中和,磷矿废石对酸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100年内酸雨(pH≈4.5)提供的H+不足以中和磷矿废石中碱性物质,堆体内部水分的pH值将长期维持在自然pH条件(pH≈8.6);煤矸石堆体内部呈酸性(pH≈6.6),1kg煤矸石需0.053molNaOH使之中和,在酸雨的作用下,废水的酸性会逐渐增强,采用投加碱性中和剂方法能够处理煤矸石产生的酸性废水。

  • 标签: 酸雨 磷矿废石 煤矸石 中和能力
  • 简介:民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为此需要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是以人地关系为主题的,目前宜从下列方面开展活动:一是广泛宣传生态因素(包括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限制作用;二是普及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关注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增强民众自觉节约资源、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意识.

  • 标签: 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 地球科学 科普教育
  • 简介:  地下水化学特征是影响和控制核素迁移的重要水文地质因素,因为核素在迁移的过程中,与地下水、岩石之间不断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如吸附、溶解、沉淀等.发生在核素、地下水、岩石间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可以起到阻滞或减缓核素在地下迁移的效果,也可能起到促进核素迁移的作用.核素、地下水、岩石间相互作用方式及其对核素迁移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另一方面取决于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因此,在高放废物场址选择和评价中,必须研究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 标签: 地下水 化学特征 形成 循环交替
  • 简介:  高放核废物对环境与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如何有效地处置将制约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目前,高放核废物安全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难点在于如何使高防核废物与人类生存环境充分、彻底、可靠地隔离,且隔离时间至少要达上万年,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高放核废物深地质处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即在地表以下数百米深的地方建造一个处置库,以限制核素在数万年内不会迁移进入地表生物圈.目前甘肃北山戈壁沙漠地带是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预选区.……

  • 标签: 高放核废物 地质处置 水文地质 地下水 流动系统 甘肃北山
  • 简介:众所周知,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板块构造,包括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系列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的控制。但是在一个较小的构造单元内,如在一个火山盆地内,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还与其形成的岩浆房的特征有关。辽西义县地区位于燕山台槢带的阜新—义县盆地内,有义县(Rb-Sr等时线年龄为127±

  • 标签: 火山岩 岩浆房 区域构造 岩浆流体动力学
  • 简介: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 标签: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