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短暂性,也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但是每个理论产生后,都会伴随有支持和抨击,认可和否定。我们要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极其丰富的内容,坚持活劳动劳动价值一元,不能片面地固守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要看到其中所依据和所反映的基本的客观事实,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去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

  • 标签: 劳动价值论:活劳动 物质生产劳动
  • 简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入手,以递归的方式将商品价值劳动时间联结起来,从劳动力具有价值增殖的特殊性质出发给出了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理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按照劳动要素分配以及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享有发展权利以促使个人全面发展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张。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公平与社会进步学说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劳动价值论 价值增殖 分配公平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劳动价值论视角,分析了税收与劳动时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劳动时间税”概念,并测算与比较了世界27个主要国家的“劳动时间税”。运用马克思关于“税收”的观点,理论与经验分析了“劳动时间税”的影响因素,发现政府债务水平、人均GDP及最终消费增速,是引发“劳动时间税”国际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中国“劳动时间税”做了再分析,并从改善税收结构和完善劳动保障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中国降低“劳动时间税”的政策性建议。

  • 标签: 劳动价值论 税收 劳动时间税
  • 简介:数字劳动是数字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拓展的重要范畴。国外对数字劳动的研究较为深入,其有关数字劳动的概念及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可通过物质劳动、非物质劳动的属性划分归为两大类,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维度则包括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剩余价值生产、异化、剥削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但总体来看,学界对数字劳动的研究仍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不够系统深入等问题,劳动价值论视阈下的数字劳动研究应考察数字劳动的概念和涵盖范围,更加关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重视研究的细致化、系统化和理论化,并结合实际问题探究数字时代如何摆脱资本的控制和剥削。

  • 标签: 数字劳动 研究历程 劳动价值论 研究路径
  • 简介:尺度重组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重要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尝试梳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尺度重组理论的思想关联,为在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引入新的理论工具提供文献支持。文章提出,劳动价值论是尺度重组理论的思想源泉之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应观点和方法可以进一步完善尺度重组理论,使其更系统和严密。同时,针对当前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金融化"倾向等重大现实问题,也可以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劳动价值论在当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丰富实践中找到鲜活标靶。

  • 标签: 劳动价值论 尺度重组理论 城市与区域发展
  • 简介:政治伦理是一种应用伦理,是关于政治的伦理,既是伦理,也是政治,是治国之道,为官之道,做人之道。政治伦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价值遵循,其存有的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绵延发展的历史思想渊源、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以及重在滋养官德生成与发展的实践关怀等方面。

  • 标签: 应用伦理 政治伦理 学理价值 官德
  • 简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而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就颠覆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科学工作的成就时提出,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剩余价值理论。他指出,由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确立,人们就可以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从而为社会主义运动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学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理论 社会主义运动
  • 简介:一、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之争的中国命运中国学术界最早接触到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理论应该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德日留学背景的一些学者陆续回到祖国,并将德Et刑法的有关理论不断介绍到国内法学界,使之得以被认识与掌握。就当时来说,学者对德日刑法理论的学习虽然在我国热情高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作为刑法学的基本立场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的理论并不包括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对立。

  • 标签: 行为无价值 价值论 20世纪90年代 机能 刑法理论 中国学术界
  • 简介: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视阈中的行为不同,前者偏向于存在上的自然行为,后者偏向于规范意义上的社会行为。以此为基点,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在"对物防卫"的认可与否以及"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取舍上采取不同的态度。采取存在意义上的、客观中立的、未定型的"裸"的行为更符合刑法行为视角的立场。"有害性"、"有意性"都不是行为的要素,应当将主观要素与价值判断从行为的考量中剔除出去。这样的行为观对于"对物防卫"的主张与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有所裨益。

  • 标签: 结果无价值 行为无价值 行为 存在 规范
  • 简介:中华名族历来偏重形象这一审美趣味,"意境说"就是这一审美趣味的理论体现。在"意境说"的发展过程中,唐代诗人司空图全面深刻地阐释了"意境说"的本质特征:"思与境偕""妙造自然""味外之旨""象外之象"。自唐以后,司空图的"意境说"从宋到清都不断有人给予新的阐释,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尽管司空图"意境说"的美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但若从它自身的独特特点以及它对后人的影响来看,司空图"意境说"的美学价值主要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神形"美学思想、完善了中国古典诗歌接受美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移情思想。

  • 标签: “意境说” 本质特征 美学价值
  • 简介: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对立的背后是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的对立。行为功利主义强调个体中利益的最大化原则,而规则功利主义强调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规则功利主义为了防止个人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攫夺整体的利益,从而制定规则。将整体损害转嫁给个人。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在衡量上应当考察具体行为可被效仿程度的高低,如果行为容易被效仿,就应当遵循规则功利主义的标准,限制个体利益,保障整体利益;相反,在类似于偶然防卫的案件中,发生偶然性大,可被效仿性低,就可以遵循行为功利主义,保障个案中的利益最大化。

  • 标签: 行为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 法经济学
  • 简介:习近平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他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他提出,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他认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他指出,国家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党建、军强、民富、国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论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论
  • 简介:西方价值哲学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日本,受到学者哲人的重视。其中,牧口常三郎不仅吸收了西学思想,并结合当时日本的社会背景,对价值问题提出自己原创性的观点。他的价值思想,一方面可视为价值哲学在日本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其独特的思想成果。

  • 标签: 价值哲学 牧口常三郎 创价教育学
  • 简介: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应该是生产力的和谐和生产关系的和谐。使用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揭示资源节约使用和有效使用的道理,为生产力的和谐提供理论依据。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揭示资本有偿占有相对剩余价值的道理,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的价值释义能够揭示减轻甚至消除绝对剩余价值的道理,为生产关系的和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和谐社会 生产力和谐 生产关系和谐
  • 简介:当今世界仍然是资本作为主体的世界,仍然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作为最高原则的世界。当然,西方主流经济学是无法预警全球化经济危机,也不能回答与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诸多的现实问题,更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要秉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展开回应,为"全球化"时代诊断现代社会的"病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彰显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价值

  • 标签: 资本逻辑 西方经济学 全球化 价值
  • 简介:德育导师制是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导师,连续三年指导与帮助授课班级15位左右的学生。一个班级配备三位导师,分工合作,其中教龄长、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首席导师,统筹班级德育工作。

  • 标签: 德育工作 论域 价值 导师制 分工合作 教学经验
  • 简介:劳动教育虽然包括劳动技能的学习、调节紧张学习生活等功能,但其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国标却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价值观,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

  • 标签: 劳动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 培养 学习生活 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是一种脑体兼有以脑力为主的“复杂劳动”,更是一种奉献性质的劳动。具有目的性与引导性、感染性与互动性、塑造性与奉献性、潜在性与周期性、综合性与间接性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与人类一般的劳动形式一样能够创造价值,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创造的价值形态分为精神形态的价值和物质形态的价值、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劳动 性质 特性 价值形态
  • 简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在对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进行充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学业水平考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2017年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的试点及全面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文基于对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的诸多分析和对沪浙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新高考方案的调研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的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与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构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的设置和操作规范,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高效、有序地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沪浙试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