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氧饱和(RrSO2)和腹部局部氧饱和(A-rSO2)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连续选取2019年4-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体外循环(CPB)下行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13个月,体质量4.5~1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应用近红外线分光仪的探头分别固定于患儿右肾体表定位处和肚脐下方1 cm,术中持续监测患儿RrSO2和A-rS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后5 min(T2),体温最低时(T3),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T4),停机后5 min(T5)的RrSO2、A-rSO2、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等参数的变化。记录术中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等相关情况。记录围术期(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开始进食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儿,患儿RrSO2和A-rSO2基础值分别为(70.00±7.50)%、(70.70±11.29)%。与T0比较,患儿RrSO2和A-rSO2在T1时下降,在T2、T3、T4时逐渐升高,在T5时恢复至T0水平。患儿RrSO2和A-rSO2在T0、T1、T2、T3、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A-rSO2与RrSO2呈正相关(r=0.806,P<0.01),RrSO2和A-rSO2均与MAP呈正相关(r=0.565、0.605,均P<0.05),与鼻咽温均呈负相关(r=-0.365、-0.331,均P<0.05)。其中,术后发生AKI患儿3例,AKI总体发生率10%(3/30例)。与T0比较,患儿RrSO2值在T1、T2、T3、T4时明显降低(P<0.05)。术后发生胃肠功能滞后患儿6例,胃肠功能滞后总体发生率20%(6/30例)。胃肠功能滞后患儿A-rSO2值在T0~T5明显低于未发生胃功能滞后患儿(P<0.05)。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监测手段,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婴幼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围术期肾功能和肠道功能的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肾氧饱和度 腹部局部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婴幼儿
  • 简介: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约为30%,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目前诊断AKI的主要指标是血清肌酐(Scr)和尿量,通常在不可逆损伤发生的12~48 h发生变化,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因此,需要寻找肾脏早期灌注不足的指标,能够早期进行干预,预防和减轻肾损伤的发生。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作为一种无创、连续、实时的监测手段,可作为传统生化标志物的补充,提供肾脏早期缺氧缺血的证据,有助于预防或降低AKI。现拟对新生儿肾氧饱和监测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危重新生儿肾功能保护提供临床参考,以减少临床AKI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婴儿,新生 近红外光谱技术 肾氧饱和度 肾损伤
  • 简介:摘要低氧血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血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血氧饱和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血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血氧饱和。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血氧饱和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在新生儿脑损伤发生过程中,脑氧饱和的改变先于脑电图、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改变,脑氧饱和监测是早期预测指标。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具有无创、持续、床旁监测、安全可行的特点,是脑氧饱和监测的重要工具。采用NIRS可测定新生儿脑血流容积、脑血流流量的正常值,可用于胎儿-新生儿过渡期不良分娩和复苏效果的监测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以及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等,值得在新生儿临床应用。

  • 标签: 婴儿,新生 近红外光谱 脑氧饱和度 脑损伤 监测
  • 简介:摘要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脑氧饱和(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脑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自动调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组织血氧饱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组),30例配方奶喂养(配方奶喂养组)。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NIRS)分别检测受试患儿喂奶前、喂奶时、喂奶后的脑组织血氧饱和指数(cTOI)、肠道组织血氧饱和指数(sTOI)、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cTHI)、肠道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sTHI)。结果母乳喂养组中,cTOI在喂养时升高至(63.42±2.55)%,较喂养前(61.13±2.8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5),喂养后降为(62.19±2.44)%,与喂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时和喂养后cTOI分别为(61.70±2.25)%,(61.74±2.15)%和(61.12±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中,cTHI在喂养时显著升高至(1.31±0.37) mmol/(L·min),较喂养前(1.04±0.35) mmol/(L·mi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喂养后升高至(1.36±0.39) mmol/(L·min),与喂养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时和喂养后cTHI分别为(1.28±0.33) mmol/(L·min),(1.29±0.39) mmol/(L·min)和(1.33±0.42) mmol/(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中sTOI和sTHI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中sTOI和sT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以使cTOI升高,其原因可能是母乳更好地激活新生儿大脑自动调节机制,使其脑血流灌注、氧供增加,对新生儿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母乳 配方奶 组织血氧饱和度 组织血红蛋白浓度 近红外光谱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氧饱和(rScO2)监测在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脑保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共55例的临床资料,A组34例,B组21例,A组患者术中监测rScO2,B组不监测rScO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T1(切除瘤体前)、T2(切除瘤体中)、T3(切除瘤体后)、T4(关气腹前5 min)时刻,中心静脉压(CVP),A组患者的rScO2。检测并记录T1~T4即刻的血气PaCO2、PaO2、PH、Hb、血乳酸浓度(Lac)、血糖等数据。分别于术前1 d与术后7 d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入室即刻与术后3 d检测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结果两组患者CVP与T1、2、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cO2与T1、4时刻比较,T2时刻明显升高,与T1、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与T1、2、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4组间及组内PaCO2、PaO2、pH、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 d S-100β蛋白浓度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100β蛋白与入室即刻比较,术后3 d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MoCA评分与术前1 d比较,术后7 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监测rScO2并及时处理脑氧供/需失衡,具有脑保护、降低POCD发生率的作用。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脑氧饱和度 脑保护 认知功能障碍
  • 作者: 张文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四川成都6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rScO2)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期间每日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的评价结果分为SAE组和非SAE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入ICU 1、2、3、5、7 d的rScO2,以及预后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ICU住院期间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结果94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59.6%(56/94),平均年龄(50.1±15.1)岁;SAE发生率为31.9%(30/94)。SAE组患者入ICU 3 d内的rScO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AE组(1 d:0.601±0.107比0.675±0.069,2 d:0.592±0.090比0.642±0.129,3 d:0.662±0.109比0.683±0.091,均P<0.05);但SAE组与非SAE组入ICU 5 d和7 d rScO2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5 d:0.636±0.065比0.662±0.080,7 d:0.662±0.088比0.690±0.077,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 d 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最大〔1 d:ROC曲线下面积(AUC)=0.77,95%可信区间(95%CI)为0.65~0.89,P<0.01;2 d:AUC=0.60,95%CI为0.48~0.72,P>0.05;3 d:AUC=0.55,95%CI为0.41~0.68,P>0.05〕;以1 d rScO2=0.640作为诊断阈值,敏感为73.4%,特异为80.0%。SAE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非SAE组显著延长〔ICU住院时间(d):13.6±7.1比9.0±4.3,总住院时间(d):20.1±8.0比15.8±6.1,均P<0.05〕;但两组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SAE发生率较高,可通过监测rScO2的方式预测SAE的发生。入ICU 1 d rScO2水平与SAE的发生紧密相关,或许可成为脓毒症复苏目标以指导治疗,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意识模糊评估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SpO2)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敦煌、酒泉、静宁、临洮各分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预先排除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病患儿,测定出生12 h内新生儿不同部位的SpO2。对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不同部位SpO2及不同地区相同部位SpO2进行统计比较,并获得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值差百分位数分布特点。结果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海拔地区任意下肢、右上肢SpO2值中位数(M)及两值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地区(海拔1 520 m)右上肢的SpO2为96%,低于敦煌(海拔1 138 m,M=97%)、酒泉(海拔1 481 m,M=97%)地区,两值差M值(M=2%)高于敦煌和酒泉(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宁地区(海拔1 668 m)任意下肢(M=96%)、右上肢(M=96%)SpO2值低于敦煌、酒泉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洮地区(海拔1 883 m)任意下肢(M=96%)、右上肢(M=96%)的SpO2M值低于敦煌、酒泉地区,两值差M值(M=2%)高于敦煌和酒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海拔低于1 500 m时,SpO2值为97%,P3~P97为93%~100%;任意下肢与右上肢两值差的M值为1%,P3~P97为0~4%。当海拔高于1 500 m时,SpO2M值为95%~96%,P3~P97为89%~100%;任意下肢与右上肢两值差的SpO2M值为1%~2%,P3~P97为0~9%。结论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数及两值差百分位数分布特点有所不同。

  • 标签: 高原地区 婴儿,新生 先天性心脏病 脉搏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感染、创伤、休克等应激状态后,胃肠是最容易受损的器官。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危重患儿预后,但缺乏适用于临床的明确诊断指标。肠系膜上动脉是肠道主要供血来源,监测它的血流灌注能反映肠道功能。近年来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腹部血氧饱和(rSO2),可反映肠道的血流灌注,间接反映肠道功能。本文基于国内外对胃肠功能衰竭的最新进展,整理了NIRS在胃肠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对胃肠功能衰竭诊断的适用于临床的有力指标——肠系膜局部组织血氧饱和

  • 标签: 胃肠功能衰竭 近红外光谱技术 肠系膜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恰当的呼吸支持及实时准确的血氧评估是早产儿救治中的重要任务,减少缺氧发作及避免过度氧疗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病死率及远期预后。近年研究发现,脉搏氧饱和直方图通过连续监测24 h血氧情况绘制直方图,直观反映呼吸支持早产儿在目标氧饱和范围内的时间比例以及缺氧、过氧饱和的时间比例,为临床调节呼吸支持参数及呼吸支持方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极早早产儿目前呼吸支持及脉搏氧饱和直方图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极早早产儿 呼吸支持 脉搏氧饱和度直方图
  • 简介:摘要与经皮血氧饱和(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相比,脑组织氧饱和(cerebral region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CrSO2)反映的是脑组织的混合氧饱和,其变化与新生儿生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一项无创的连续监测技术,且可提供脑组织血流变化及损伤的相关信息,在部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NIRS已作为一项常规监测手段。虽然现阶段的研究尚未明确提出NIRS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诊断意义,但研究发现检测CrSO2的变化并对异常值进行相应干预可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CrSO2与脑损伤的关系以及影响CrSO2的因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影响CrSO2变化的因素以及维持其稳定的临床干预措施。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早产儿 脑组织氧饱和度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低温停循环手术中肾氧饱和(RrSO2)变化,探讨其对于诊断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观察40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RrSO2变化。将近红外光谱仪(BGOS-600B)探头分别固定于左右肾体表定位区,持续监测RrSO2。记录T1(手术开始时)、T2(体外循环开始后)、T3(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后)、T4(停止循环后)、T5(恢复循环后)、T6(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T7(体外循环停止后)、T8(手术结束时)等8个时间点的RrSO2。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左右肾RrSO2在T1~T8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21±1.10比67.90±1.20,t=1.204,P>0.05;T2:67.92±1.02比67.79±1.24,t=0.512,P>0.05;T3:71.50±0.74比71.74±0.65,t=1.541,P>0.05;T4:53.10±1.45比53.64±1.53,t=1.620,P>0.05;T5:69.83±0.87比69.70±0.98,t=0.627,P>0.05;T6:62.39±0.72比62.28±0.87,t=0.616,P>0.05;T7:64.71±0.80比64.50±1.16,t=0.943,P>0.05;T8:66.69±1.22比66.25±0.90,t=1.836,P>0.05)。手术开始后至体外循环开始时,RrSO2变化较小,T2与T1比较(67.86±1.29比68.06±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9,P>0.05)。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后,RrSO2逐渐上升,T3高于T1(71.62±0.49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0,P<0.05)。停止循环后,RrSO2逐渐降低,T4低于T1(53.37±2.21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40,P<0.05)。恢复循环后,RrSO2再次上升,T5高于T1(69.77±0.88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1,P<0.05)。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RrSO2逐渐下降,T6低于T1(62.35±0.63比68.06±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20,P<0.05)。体外循环停止时,RrSO2轻微上升,T7低于T1(64.61±0.99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00,P<0.05)。手术结束时,RrSO2轻微上升,T8低于T1(66.46±1.15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4,P<0.05)。结论RrSO2在主动脉夹层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可以较好反映肾氧合状态,有助于诊断急性肾损伤。

  • 标签: 氧饱和度 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对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0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岁以上ASA Ⅰ~Ⅲ级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氧饱和(rSO2)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32例。干预组于术中采取如唤醒等干预措施,使rSO2值维持在基础值的89%以上,绝对值在50以上;非干预组在术中仅监测脑氧饱和而不予干预。于术后1和4 d采用ISPOCD推荐的复合Z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结果干预组术中rSO2下降均未超过11%,非干预组有26例下降,其中10例下降超过11%(P<0.05)。术后1和4 d,干预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围术期对rSO2进行适时适度干预可以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 脊椎 血氧测定法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手术数量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心脑血管手术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脑灌注不足已成为影响心脑血管手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作为目前唯一的无创脑氧监测技术,因具有无创、连续、灵敏、实时的优点,在心脑血管手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检测人局部脑组织氧饱和(rScO2),评估脑部氧的供需平衡状况和脑血流量变化情况,有助于优化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NIRS监测脑氧饱和的基本原理、正常值与临床意义、心脑血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患者围手术期脑缺血的预测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局部脑氧饱和度 心脑血管手术 脑卒中 谵妄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局部脑氧饱和(rSO2)监测脑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EA术治疗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均在EEG联合rSO2监测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EG联合rSO2监测CEA术中患者脑灌注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中颈动脉阻断后,42例患者中EEG及rSO2监测正常24例,EEG监测仅出现异常2例,rSO2监测仅出现异常3例,EEG及rSO2联合监测出现异常13例。EEG和(或)rSO2监测出现异常的18例患者中,17例予升高血压后恢复,1例使用转流管后恢复。单独EEG和单独rSO2监测显示脑灌注异常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45,P=0.000);2种方法联合监测、单独EEG、单独rSO2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5.7%、38.1%。出院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新的脑部缺血灶和临床症状。结论EEG、rSO2监测CEA术中脑灌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监测的不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电图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灌注